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7):62-67
通过对猪细小病毒接毒时间TOI、MOI和收毒时间进行优化,开发了一种基于PK-15细胞静置培养的猪细小病毒生产工艺,最大病毒滴度达到107.5TCID50/ml。通过进一步优化接毒时间,成功建立了基于PK-15细胞反应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猪细小病毒培养工艺,在5L反应器上最大病毒滴度达到107.2TCID50/ml。首次发现乳酸对葡萄糖得率与病毒滴度的正相关性,当猪细小病毒滴度处于最大值时,乳酸对葡萄糖得率也达到最大值,可作为指针病毒滴度及收毒时间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2):105-113
自上世纪50年代,腺病毒的发现并成功分离后,生物学家对溶瘤腺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其他病毒相比,溶瘤腺病毒能够特异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中完成感染-复制周期,从而特异性地杀伤和裂解肿瘤细胞但不损伤其他正常细胞和组织,因此成为目前最具研究前景的抗肿瘤药物之一。然而,在临床基因治疗过程中,腺病毒载体存在缺乏组织或细胞特异性,靶向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较低以及缺乏一定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提高重组腺病毒的靶向性对于癌症基因治疗成功与否极为关键。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溶瘤腺病毒作为癌症基因治疗载体已经进入相关临床试验阶段,并涉及多种癌症,而且也显示了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对溶瘤腺病毒的种类、癌症靶向策略及临床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正>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和浣熊科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双相热型,各黏膜的卡他性炎症,后期可发生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常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犬瘟热病毒为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病毒可在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出现细胞病变,并形成蚀斑。用犬肾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可形成合胞体及核内、胞浆内包涵体。此外,病毒还可以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犬肺巨噬细胞及睾丸细胞上生长。经血清学试验和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6)
目的观察蛞蝓有效提取物(EL-3)对宫颈癌He La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制备宫颈癌He La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查EL-3对瘤体积、瘤重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估EL-3在体内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结果 EL-3(10、30和100 mg/kg)实验组的瘤体积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同时,其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42.0%、67.0%和83.0%,提示EL-3在体内抗宫颈癌作用较强,且呈剂量依赖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证实EL-3下调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论 EL-3具有抑制宫颈癌He La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a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对虹鳟稚鱼无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培养,并对产生细胞病变的上清进行病毒RNA提取及鲑鳟鱼常见病毒的RT-PCR检测,利用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株的噬斑培养及滴度测定,并对病毒形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显示,该组织悬液能使CHSE-214和RTG-2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RT-PCR结果显示,检测样本呈IPNV阳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呈阴性;该IPNV分离株(命名为Ch Rtm213)在CHSE-214、RTG-2和EPC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2)、10(5.2)、10(3.2)、10(3.2)、10(2.3) TCID_(50)/m L,在CHSE-214细胞上培养4 d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病毒噬斑;在透射电镜下清晰可见大量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于细胞质内;Ch Rtm213分离株与西班牙毒株2310(AY489225)VP2相似度较高,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h Rtm213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加拿大Jasper(ATCC:VR-1325)聚为一簇,属于Gengroup 5基因型。研究表明,Ch Rtm213分离株异于已报道的IPNV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血清型及病毒毒力,可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能够获得安全、稳定、高效、可控的表达,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大致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具有细胞毒性、免疫原性、潜在的致瘤性),且目的基因容量小、制备复杂、成本高等缺点一直制约着该类载体的发展;非病毒载体具有低毒、低免疫反应、外源基因整合率低、携带基因大小类型不受限制,以及使用简单、制备方便、便于保存和检验等优点,已成为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脂质体作为(liposome)一种新型的非病毒载体,在基因和药物传递方面呈现出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a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对虹鳟稚鱼无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培养,并对产生细胞病变的上清进行病毒RNA提取及鲑鳟鱼常见病毒的RT-PCR检测,利用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株的噬斑培养及滴度测定,并对病毒形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显示,该组织悬液能使CHSE-214和RTG-2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RT-PCR结果显示,检测样本呈IPNV阳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呈阴性;该IPNV分离株(命名为Ch Rtm213)在CHSE-214、RTG-2和EPC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2)、10~(3.2)、10~(2.3) TCID_(50)/m L,在CHSE-214细胞上培养4 d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病毒噬斑;在透射电镜下清晰可见大量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于细胞质内;Ch Rtm213分离株与西班牙毒株2310(AY489225)VP2相似度较高,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h Rtm213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加拿大Jasper(ATCC:VR-1325)聚为一簇,属于Gengroup 5基因型。研究表明,Ch Rtm213分离株异于已报道的IPNV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血清型及病毒毒力,可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将贴壁的ST细胞驯化为可单细胞悬浮生长的细胞,并进行猪细小病毒大规模培养。采用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血清含量的方法获得可悬浮生长的ST-S细胞。结果表明,经悬浮驯化后的ST-S细胞呈现较好的单细胞悬浮生长状态,细胞呈圆球形,结团现象较少,胞体大小基本一致,生长速度正常,最大细胞密度可以达到每毫升4.5×10~6个细胞。说明经驯化获得的可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的ST细胞株,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ST细胞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8):18-22
目的:对Wistar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对Wistar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对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神经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33和Nestin表达情况。用血清诱导其分化,分化7 d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后GFAP、Map2、β-tubulinⅢ、Galc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细胞球,经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球呈CD133和Nestin阳性。将细胞球转入含血清培养基后,转为贴壁生长,经免疫荧光检测大部分已分化细胞呈GFAP阳性,少部分细胞呈MAP-2、β-tubulinⅢ及Galc阳性。结论:采用含bFGF、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可培养出呈球状聚集生长、具多向分化潜能的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8):96-102
潜伏感染的静息记忆CD4+T细胞是清除HIV-1病毒的一个重要障碍。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多以原病毒c DNA的形式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但是病毒基因表达处于沉默状态,因此潜伏感染的细胞难以受到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或机体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也不易受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作用。如何减少潜伏感染的细胞储存库是艾滋病治疗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体内及体外HIV-1潜伏感染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HIV-1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或打破机制,评价潜伏感染再激活剂的活性。在此侧重于介绍采用永生化细胞系、原代静息CD4~+T细胞或活化的CD4+T细胞建立的HIV-1潜伏感染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