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9)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肥胖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桑树提取物作为一种重要植物提取物资源,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试验旨在探索桑树提取物(ME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小鼠代谢紊乱的影响作用。将雄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低脂、高脂和添加MEE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MEE可降低饮食引起的体增重,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和脂肪增加,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肝脏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EE组改变了脂质和胆固醇代谢方面的基因表达。试验表明,饲料中补充MEE可减轻高脂饮食小鼠产生的肥胖、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此外,MEE作用与脂肪酸氧化有关,可降低脂肪酸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3)
对山东微山湖产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的常规体组成、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体中水分、粗蛋白、总脂肪、灰分和糖类的质量分数(鲜重)分别为85.61%、11.24%、0.95%、0.77%和1.43%;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到宽体金线蛭体组织中总氨基酸含量为614.58 mg/g(干重),其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和甘氨酸(Gly)含量较高,蛋氨酸(Met)含量较低。采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到宽体金线蛭含有31种脂肪酸,其中廿碳烯酸占总脂肪酸的40.08%,尤以花生四烯酸(20:4n-6)含量最高,可达13.48%;油酸(18:1)含量占总脂肪酸的13.24%,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35.31%、46.66%和24.41%;Σn-6PUFA/∑n-3PUFA比值达3.24,远远高于淡水鱼和海水鱼。宽体金线蛭独特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特点或许是其高药用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为阐明牦牛(Bos grunniens)乳的脂肪酸组成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了牦牛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共轭亚油酸(CLA)、亚油酸(LA)的含量,并与普通牛乳、水牛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试验乳样中均可检测出10多种主要的脂肪酸组分,比例最高的为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肉豆蔻酸,其比例在牦牛、水牛和奶牛之间存在差异;牦牛乳中总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水牛乳和普通牛乳(P<0.05);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高于水牛乳和普通牛乳(P<0.01),但普通牛乳中LA含量显著高于牦牛和水牛乳(P<0.01).结果提示,与普通牛乳相比,牦牛乳中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高含量的CLA,赋予其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试验旨在评估黄粉虫粉(MM)作为凡纳滨对虾养殖中蛋白质来源的可行性。饲料分为正常饲料和试验饲粮,试验饲料中包含正常饲料85%和MM 15%,两种饲料中均含有氧化铬0.5%作为惰性标记,试验采用表观消化率系数(ADC)对两种饲料进行检测。为评估MM消化价值,对虾饲料中采用鱼粉替代MM,替代比例分别为0%、25%、50%、75%和100%,在清水中饲养6周后,对生长参数和整个虾体成分进行评估。干物质ADC为45.9%,能量ADC为66.5%,粗蛋白质ADC为76.1%,必须氨基酸ADC为72%~86%。MM中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添加MM后,各组间对虾的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存活率和蛋白质合成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虾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鱼粉替代比例上升,虾体脂含量从1.13%升至1.88%。结果表明,黄粉虫粉可作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替代蛋白质饲料,但添加时应注意补充蛋氨酸。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目的观察能量限制后不同饮食模式重饲的营养变迁模型体脂的改变以及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饮食(normal chow for 4/12 weeks,NC4/NC12)组、限制饮食(calorie restriction for 4 weeks,R4)组、限食后普通饮食重饲(RN)组、限食后高脂饮食重饲(high-fat diet after calorie restriction,RH)组、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组。实验4周、12周检测大鼠四肢、躯干及全身的体脂含量及BMD。结果 (1)与同期NC组相比,大鼠各部位脂肪含量在热卡限制期变化不明显(P>0. 05),但四肢/躯干脂肪比例显著下降(分别为0. 418和0. 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饲后,RN及RH组除上肢外,其他部位脂肪含量(大腿、躯干及全身脂肪含量RN组为22. 80、15. 77、16. 17,RH组为23. 80、18. 55、20. 90)均明显升高(NC12组3部位脂肪含量分别为20. 32、10. 93、12. 47),同时躯干/全身脂肪比例显著增加(P<0. 05),尤以RH组为著(NC12、RN及RH组分别为0. 720、0. 753及0. 765,P<0. 01),达到HF组(0. 768)水平。大腿/全身脂肪比例在重饲后呈下降趋势,其中RH组(0. 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12为0. 150,P<0. 05)。四肢/躯干脂肪比例在RN (0. 237)、RH(0. 205)及HF (0. 210)组均明显降低(NC12为0. 320),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热卡限制使全身(0. 111 g/cm2)、躯干(0. 094 g/cm2)及大腿(0. 098 g/cm2) BMD呈显著下降趋势(NC4分别为0. 120、0. 109及0. 107 g/cm2,P<0. 05)。恢复饮食后,RN及RH组的BMD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RN组3个部位的BMD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 05),RH组全身(0. 145 g/cm2)、躯干(0. 127 g/cm2)及大腿(0. 121 g/cm2)3个部位的BMD仍明显低于NC12组(3个部位BMD分别为0. 150、0. 136及0. 130 g/cm2)。HF组躯干(0. 141g/cm2)及全身BMD (0. 153 g/cm2)均明显高于NC12组(P<0. 01)。(3)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体质量是影响全身、大腿及躯干BMD的最重要因素,r值分别为0. 894,0. 754,0. 914 (P<0. 001);除体质量外,大腿/全身脂肪比例是影响全身BMD (r=-0. 583,P<0. 001)、躯干脂肪含量是影响躯干BMD (r=-0. 675,P<0. 001)的另一重要因素。结论营养变迁可导致全身不同部位脂质含量增加,躯干部脂肪堆积明显,以限食后开放高脂饮食为著;各部位骨密度在营养变迁过程中,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动态改变,高脂饮食重饲骨密度恢复程度较正常饮食重饲为差;体质量、大腿/全身脂肪比例及躯干脂肪含量是影响全身及局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青年人脂肪组织质量(fat mass,FM)和肌肉组织质量(lean mass,LM)对局部和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上肢、大腿、躯干和全身的骨密度、体脂率(fat percentage,Fat%)、脂肪组织质量和肌肉组织质量。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质量组和肥胖组。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索各部位BMD与全身和局部体脂率、脂肪组织质量和肌肉组织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0名19.4~31.0岁的健康受试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上肢、大腿和全身BMD与全身体脂率(上肢r=0.185,P=0.252;大腿r=0.069,P=0.674;全身r=0.181,P=0.263)和局部体脂率(上肢r=0.141,P=0.386;大腿r=0.025,P=0.876)及全身FM(上肢r=0.294,P=0.065;大腿r=0.163,P=0.316;全身r=0.302,P=0.059)和局部FM(上肢r=0.290,P=0.069;大腿r=0.155,P=0.340)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女性各部位BMD与全身体脂率(上肢r=0.581,P=0.000;大腿r=0.449,P=0.004;躯干r=0.677,P=0.000;全身r=0.631,P=0.000)、局部体脂率(上肢r=0.477,P=0.002;大腿r=0.386,P=0.014;躯干r=0.689,P=0.000)、全身FM(上肢r=0.683,P=0.000;大腿r=0.615,P=0.000;躯干r=0.797,P=0.000;全身r=0.775,P=0.000)和局部FM(上肢r=0.669,P=0.000;大腿r=0.616,P=0.000;躯干r=0.778,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但控制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上肢、大腿和全身BMD仅与全身LM(上肢r=0.266,P=0.020;大腿r=0.372,P=0.001;躯干r=0.312,P=0.006;全身r=0.371,P=0.001)和局部LM(上肢r=0.391,P=0.000;大腿r=0.443,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肌肉组织质量是影响青年人各部位BM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下血脂异常兔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以及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联素分泌量的变化,推测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5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进行血脂造模。造模结束后,留取兔主动脉标本并切片做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取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称量,并进行脂肪组织孵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及腹股沟脂肪细胞提取液中脂联素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兔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高胆固醇组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能明显降低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浓度(P<0.05);高胆固醇组兔血清脂联素浓度和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浓度较对照组低(P<0.05);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能明显升高血清脂联素浓度并提高脂肪组织分泌脂联素的浓度(与高胆固醇组比较,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浓度呈正相关(P<0.05);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组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的表达高于高胆固醇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上调血脂异常兔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和脂联素mRNA表达从而升高血清和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分泌水平,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多效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
为研究脂肪酸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以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为对照,设置0.01、0.1、1、5 mg/L的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油酸(十八烯酸)及3种脂肪酸混合物添加到菌液中共同形成生物被膜,并检测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同时选取诱导效果较好的3种脂肪酸混合物组对其生物被膜的密度、膜厚及胞外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脂肪酸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使幼虫的附着变态率显著上升(P<0.05),通过对混合脂肪酸组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随着混合脂肪酸物浓度的增加,相比海假交替单胞菌单一生物被膜,其细菌密度和膜厚度显著降低(P<0.05),细菌更加分散,胞外脂类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则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表明,脂肪酸是通过促进生物被膜胞外脂的产生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9.
玛(王帝)脂是根据所选用的标号,由各种标号的沥青按一定比例熬制.加入适量填充料(粉状或纤维状)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而成的。玛(王帝)脂使油毡与基层或油毡之间粘结,形成防水层。玛(王帝)脂质量的好坏,或选择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卷材防水层的性能。为确保玛(王帝)脂质量,规范(GBJ207-83,下同)规定玛(王帝)脂的技术指标共三项:耐热度、柔韧性和粘结性。其中耐热度和柔韧性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
为了探讨饵料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脂肪酸组成及打斗行为的影响,以150只体质量为(55.00±3.09)g的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粗饲料、动物性饵料(冰鲜鱼、蛤)和配合饲料,养殖45 d后,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其肌肉、肝胰腺和性腺脂肪酸组成,并采用连续摄像观察法对不同饵料组内和组间中华绒螯蟹的打斗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肌肉、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分别检测到11、15、17种脂肪酸,其中肌肉中主要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肝胰腺和性腺中主要脂肪酸均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_(18∶1n8)、C_(18∶2n6c)、C_(16∶0)为中华绒螯蟹体内含量最高的脂肪酸;肝胰腺和性腺中动物性饵料组C_(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粗饲料和配合饲料组(P<0.05),性腺中配合饲料组C_(20∶5n3)(EPA)含量最高(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中的∑n-3PUFA/∑n-6PUFA值显著高于粗饲料组和动物性饵料组(P<0.05),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在同种饲料组内打斗中,配合饲料组中华绒螯蟹打斗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不同饵料组间打斗中,粗饲料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更具攻击性,其与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组的打斗中,其打斗次数、争斗发起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研究表明,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比粗饲料和动物性饵料组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且攻击性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