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11)
<正>育成牛一般指从7月龄到18月龄阶段的后备牛,此期是奶牛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育成牛可划分为7~12月龄(小育成牛),13~18月龄(大育成牛)两个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应分群饲养。一、意义和任务:保证幼牛的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哺乳期的结束并不以为着培育的结束,就体型,体重,适应性和产奶量等方面的培育更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对育成牛的饲养管理。二、育成牛的培育目标:(1)小育成牛的生长速度目标应该是日增重700~800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
<正>1幼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幼牛是指犊牛(出生至6月龄哺乳期的小牛)和育成牛(犊牛断乳后至配种或初胎分娩前的牛,也有将12月龄至初胎产犊的牛称青年母牛),是牛群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幼牛阶段生长发育快,生理功能变化很大,如果饲养管理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成年后难以补偿,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体型、健康及其生产性能。因此,在幼牛阶段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犊牛出生后2~3周龄,是营养、环境变化最大的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
<正>本文主要介绍犊牛和后备母牛的管理,通过优化犊牛群,控制腹泻等病原感染,挑选并培育后备小母牛,定期防疫,适时配种,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促进牛群生产。1犊牛的管理产犊期的管理关键是优化犊牛群。研究表明,57%的死亡率出现在产犊后最初24 h,而75%的死亡率发生在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为分析定向选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速生耐高温品系的生长性能和高温期摄食性能,对该品系刺参第四世代(G4)、第三世代(G3)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对照)4—30月龄的生长指标进行连续和定期测定,并对26~30月龄刺参高温期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及粪便相对质量(RFM)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组刺参体质量增长分化时间点出现在13~14月龄时期,G4、G3两组刺参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4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高于G3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16年6—10月(14~18月龄)和2017年4—8月(24~28月龄)两个高温时期内,G4与G3两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G4与G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和RFM均随水温升高显著降低(P<0.05),同温度下G4>G3>对照;排粪个体数量比例仅在水温上升期升至26.4℃和水温下降期降至23.8℃时差异显著(P<0.05);RFM在各取样水温下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当RFM取值为0.001~0.020,G4、G3组对应水温值比对照组高出0.30~2.48℃,RFM取值为0.010时,G4、G3组水温分别为26.39、26.09℃,对照组水温为23.91℃,表明水温因素限制选育品系刺参摄食活动的影响有所降低。研究表明,经累代定向选育的速生耐高温刺参品系比普通刺参生长增重更快,高温期摄食性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为分析定向选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速生耐高温品系的生长性能和高温期摄食性能,对该品系刺参第四世代(G4)、第三世代(G3)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对照)4—30月龄的生长指标进行连续和定期测定,并对26~30月龄刺参高温期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及粪便相对质量(RFM)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组刺参体质量增长分化时间点出现在13~14月龄时期,G4、G3两组刺参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4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高于G3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16年6—10月(14~18月龄)和2017年4—8月(24~28月龄)两个高温时期内,G4与G3两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G4与G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和RFM均随水温升高显著降低(P<0.05),同温度下G4>G3>对照;排粪个体数量比例仅在水温上升期升至26.4℃和水温下降期降至23.8℃时差异显著(P<0.05);RFM在各取样水温下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当RFM取值为0.001~0.020,G4、G3组对应水温值比对照组高出0.30~2.48℃,RFM取值为0.010时,G4、G3组水温分别为26.39、26.09℃,对照组水温为23.91℃,表明水温因素限制选育品系刺参摄食活动的影响有所降低。研究表明,经累代定向选育的速生耐高温刺参品系比普通刺参生长增重更快,高温期摄食性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
<正>牛养殖过程中,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一种的炎症,同时也是牛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比较高,会造成牛出现严重的不孕不育现象。牛的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粘膜的粘液性或者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一种病变。子宫内膜炎是牛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急性生殖系统疾病,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急性型子宫内膜炎多数都会发生母牛产后,当母牛出现难产、子宫脱落、胎衣不下时,由于病源微生物的侵袭很容易导致该种疾病发生。母牛感染子宫内膜炎之后,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正>牛白血病也称为牛淋巴肉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能是散发性的,也可能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引起,后者通常指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牛的散发性淋巴肉瘤与BLV感染无关。尽管没有相关性,但患有散发性淋巴肉瘤的牛也可能感染该病毒。散发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犊牛型、胸腺型和皮肤型。犊牛型淋巴瘤最常发生于<6月龄的犊牛,胸腺型多发于6~24月龄的牛,皮肤型多发于1~3岁的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
<正>牛群养殖过程中,母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常发生于产后或者分娩时,有慢性子宫内膜炎和急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患牛由于子宫内膜炎的病情发展和炎症面积扩散容易引起卵巢炎、盆腔炎、子宫浆膜炎和子宫肌炎等疾病,疾病高发期为分娩后两个星期内,通常情况下母牛会自动清除子宫内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不过依旧有些患牛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加之身体素质水平较低,因此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全身感染的危险后果,增加母牛出现败血症的几率,威胁母牛的生命健康。所以养牛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正>1肉用种母牛的饲养管理要点1.1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要点目标:保持妊娠母牛的合理体况(胖瘦程度),避免意外流产。妊娠前期和中期要满足胎儿发育和维持母牛自身健康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需要,以优质干草、青草、青贮饲料和牧草为主要饲料,精料少喂。妊娠后期(27~38周)需补充精料。精料日喂量:27~38周龄,饲喂1.5~1.7 kg·d~(-1)·头~(-1)。38周始,饲喂1.2~1.5 kg·d~(-1)·头~(-1),3次·d~(-1)。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正>奶牛爬卧可能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代谢、外伤、感染、变性和中毒等。若牛长时间躺卧(一般>24 h)后牛依然无法站立,由于重压对其肌肉和神经造成损害,就可能发展为"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的继发性爬卧病。本文重点介绍本病的治疗方法。1一般性处理爬卧母牛常出现低血钙,如果钙剂治疗对患有低血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