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 一、前言4-乙烯基环己烯是在丁二烯聚合生产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以下简称丁羟胶)时所产生的少量副产物。它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具有明显的芥子油气味,在聚合物纯化过程中不易将其除尽,致使丁羟胶产品也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为了从丁羟胶中除去这一物质,需要4-乙烯基环已烯的饱和蒸气压等数据。因此,我们采用静态法测定了4-乙烯基环己烯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并求取其平均摩尔汽化热及一大气压下的沸点。为了检验所用仪器装置的准确性,首先  相似文献   

2.
对 PBT 树脂生产中的副产物1,4-丁二醇的精馏回收进行了工艺试验,并论述了在 PBT 树脂生产中副产物1,4-丁二醇精馏的工艺计算及生产控制,着重从理论上对精馏中的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回流比、物料衡算等作了研讨说明。将试验回收产品用于 PBT 工业生产后证明,精馏回收后的1,4-丁二醇对生产 PBT 树脂的内在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简称丁羟)纯制中所得母液组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依母液中所检测出的副产物,推测了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文中指出了丁羟合成中的副反应分为两类:一是单体分子的二聚反应,二是单体自由基的终止或活性基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4.
1,2-二氯丙烷是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的主要副产物,可以通过精制回收。分别采用直接精馏和水洗后精馏的方法对1,2-二氯丙烷的回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洗后精馏回收效果更好。对副产物水洗后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考察了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和塔顶(塔底)采出量对二氯丙烷回收的影响,得到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质量分数99.85%的二氯丙烷。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对己内酰胺氨化制备氨基己腈的反应液进行分析,得知己内酰胺制备氨基己腈反应液中含有环己亚胺、5-己烯腈、2-亚甲基-4-戊烯腈、氰基-1-环戊烯等副产物。当调整工艺路线和催化剂配方时,己内酰胺制备氨基己腈的副产物成分会随之变化。多次实验表明,副产物环己亚胺、5-己烯腈是己内酰胺制备氨基己腈反应中的主要副产物,为后续精馏得到纯度为99.9%的氨基己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前言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已由R.L.Lawrence等人作过详细的叙述。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也已有许多资料报导,而合成乙烯基吡咯烷酮中间体——N-β-羟乙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资料却很少见。本文就合成乙烯基吡咯烷酮时,胺解液中N-β-羟乙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予以报道。二、测定试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是由r—丁内酯和乙醇胺进行胺解,先生成N-β-羟乙基吡咯烷酮,然后催化脱水  相似文献   

7.
《中氮肥》2020,(4)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壁煤化工有限公司3 000 t/a丁二酸酐装置为国内首套采用顺酐连续加氢制丁二酸酐的工艺装置,系统原始设计时γ-丁内酯虽做了回收且循环利用,但实际生产中丁二酸酐精馏系统真空泵气液分离罐内γ-丁内酯未回收利用,导致γ-丁内酯溶剂浪费严重、生产能耗大等问题。基于γ-丁内酯的物化性质及废γ-丁内酯的来源,探讨废γ-丁内酯的三种回收利用方案,最终确定将废γ-丁内酯送入脱轻塔塔顶回流罐回用。本技改项目实施后,整个系统的运行未受到影响,丁二酸酐产品质量稳定,γ-丁内酯的排放量明显降低且全部得以回收利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热氧老化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热分析法(TGA、DSC)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PGC-MS)研究了天然橡胶硫化胶的耐老化性能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天然橡胶硫化胶的热氧老化初期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增加,热失重起始温度上升,随着老化过程的进行,降解效应占优势,硬度和交联密度下降,热氧稳定性变差。其热解机理可能是主链中键的断裂,产物主要是异戊二烯单体和1,4-二甲基-4-乙烯基环己烯。  相似文献   

9.
韦震  鞠玉涛  胡少青 《粘接》2014,(3):72-77
参照试验标准设计了用于测量铝与端羟基聚丁二烯(丁羟胶)粘接强度的单轴拉伸试验,通过变换拉伸速率获得了粘接强度与拉伸速率的关系,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大粘接强度不断升高。同时进行了丁羟胶片的单轴拉伸试验并获得了200%应变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发现,丁羟胶作为铝板的胶粘剂的粘接强度明显大于丁羟胶片自身的强度,且粘接时丁羟胶的伸长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乙烯基环体合成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应用,阐明了乙烯基环体生产过程中有机硅副产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丁羟胶的表征和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曹勇  金关泰 《弹性体》1996,6(4):34-40
介绍了端羟基聚了二烯(丁羟胶)的国内外表证和应用概况,重点阐述了丁羟胶的测试方法和改性。  相似文献   

12.
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18(6):57-59,10
采用气质联用方法对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样品进行分析,共检出6个组分,经分析为乙醇、二氯甲烷、二甲基乙氧基乙烯基硅烷、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四甲基乙烯基丙烯基二硅氧烷和三甲基三乙烯环三硅氧烷.分别对其裂解机理进行讨论,其中多为合成中产生的副产物.对组分含量进行了FID测定,为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的质量控制和分析提供...  相似文献   

13.
周学辉 《天津化工》2007,21(1):17-21
高分子(聚1,4-二乙烯基-2,5-二正丁氧基苯-1,3,4-噁二唑-2,5-(4-溴苯)和(聚4,8-二溴-1,5-二正丁氧基萘-1,4-二乙烯基-2,5-二正丁氧基苯)分别通过1,4-二乙烯基-2,5-二正丁氧基苯与1,3,4-噁二唑-2,5-(4-溴苯),4,8-二溴-1,5-二正丁氧基萘与1,4-二乙烯基-2,5-二正丁氧基苯在钯催化Heek耦合反应合成得到线性共轭PPV系列高分子;高分子聚1,4-二乙烯基-2,5-二正丁氧基苯-1,3,4-噁二唑-2,5-(4-溴苯)和聚4,8-二溴-1,5-二正丁氧基萘-1,4-二乙烯基-2,5-二正丁氧基苯主链中主要含苯、萘、噁二唑等生色团,侧链上引入了丁氧基醚链,不仅可以传输电子和空穴,同时可以发射荧光,还可被氧化和还原掺杂;高分子主链引入的噶二唑基团是-种很好的生色团,对氧和热特别稳定,噁二唑环的亲电子性能使其特别适合于作为空穴电子传输层,它们将是-类潜在的光电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4.
《辽宁化工》2021,50(3)
王朝酮是一种类似于格蓬香同时具有菠萝的青香及风信子香气的香料,4,4-二甲基-2-环己烯-1-酮是合成王朝酮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合成此中间体多以有剧毒的甲基乙烯基酮作为原料,违背了绿色化学的原则。本实验对此路线进行了优化,以二乙胺盐酸盐、多聚甲醛、丙酮为起始原料,替代了有剧毒的甲基乙烯基酮,经曼尼希反应合成4-二乙氨基-2-丁酮,再与异丁醛进行迈克尔加成成功制备目标产物,并且优化了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物投料比和反应时间)。结果表明:当4-二乙氨基-2-丁酮和异丁醛的投料比为1∶1.2、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80℃时,4,4-二甲基-2-环己烯-1-酮的产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15.
王培芬 《维纶通讯》2004,24(3):23-25,31
醋酸甲酯是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回收利用能耗较大,通过反应精馏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工艺,实现了醋酸甲酯反应精馏技术工业化,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热分析、失重试验、烘箱加速老化试验等方法,对丁羟胶抗氧剂的品种、用量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剂264和2246对丁羟胶都有较好的抗氧效果。抗氧剂264对丁羟胶不变色、不污染,用最为0.5%左右较为合适,而抗氧剂2246的用量为0.1%左右,但它使丁羟胶略有变色。  相似文献   

17.
二乙烯基硅氧烷-双苯并环丁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并环丁烯树脂在许多高科技领域都有应用,是当今高性能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Heck反应合成了二乙烯基硅氧烷-双苯并环丁烯树脂,并用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树脂的固化反应,最后测定了固化树脂的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二乙烯基硅氧烷-双苯并环丁烯固化树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和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精细化工领域丁酮溶剂精制回收利用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环己烷为共沸剂的非均相间歇共沸精馏分离丁酮-水共沸混合物的方法。首先,对该非均相间歇共沸精馏进行了工艺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常压下丁酮-水-环己烷三元体系形成三元最低共沸物,可以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获得高纯精制丁酮,根据模拟结果得出了最优化操作参数,并依照该参数进行了丁酮-水-环己烷三元体系的非均相间歇共沸精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粗丁酮溶剂中只需加入少量环己烷,经过脱水,脱共沸剂两个工艺步骤,就可以得到含量大于99.7wt%的高纯精制丁酮,且脱除的共沸剂因只含有溶剂丁酮可以循环使用,并且与模拟计算结果非常吻合。该方案可应用于工业生产,且能耗成本较目前通用工艺更低,对于目前的丁酮回收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1,3-二乙烯基硅氧烷为封端剂,经碱胶催化聚合制得低黏度二甲基硅油和乙烯基硅油,考查了六甲基二硅氧烷(MM)用量对甲基硅油黏度的影响,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乙烯基双封头用量对乙烯基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碱催化聚合反应,聚合周期短、挥发分低,通过调节MM的加入量易对甲基硅油的黏度进行控制,制备甲基硅油时最优聚合反应为3h时,硅油转化率为90%以上;制备乙烯基硅油时,通过调节1,1,3,3-四甲基-1,3-二乙烯基硅氧烷的用量可以调节乙烯基硅油中的乙烯基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20.
杂醇油是发酵法生产酒精的副产物,它既是环境污染物,也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本文通过采用热泵精馏技术对杂醇油分离以提取高附加值的异戊醇、光学戊醇产品,在能耗和经济性两方面与常规精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热泵精馏工艺节能效果极佳,经济效益可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