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广西巴马地区取样的米粉中共分离出31株乳酸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平板扩散法检测抑菌物质,筛选得到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M2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M23代谢产生的乳酸菌细菌素在p H 2.0~1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121℃处理15 min的条件下依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发酵试验表明,该乳酸菌素的最佳收获时间为乳酸菌培养14 h。抑菌谱试验表明,该乳酸菌素能够有效抑制部分食源性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筛选对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产细菌素乳酸菌菌株,并研究细菌素的特性,为其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从分离自泡菜的112 株乳酸菌中反复筛选得到1 株产细菌素(BacH32)菌株(Hlh32),经鉴定菌株Hlh3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在35 ℃ MRS培养基中发酵至稳定期即18~24 h达到最大BacH32产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达到1 850 AU/mL)。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5凝胶过滤层析、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纯化。Trinic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显示BacH32分子质量为6.7 kDa,与文献报道的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分子质量有显著差异。细菌素BacH32对蛋白酶敏感,而脂肪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对其无影响,表明BacH32为蛋白质。BacH32在pH 2~9的环境下孵育4 h,在37、60、80、100 ℃保持30 min或121 ℃保持15 min仍能保持较好抑菌活性。细菌素BacH32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向培养至对数初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添加BacH32,菌体生长完全受到抑制。以上特性表明植物乳杆菌Hlh32合成的细菌素BacH32有潜力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筛选一株可拮抗中国大鲵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后生元菌株,并对其进行抑菌特性的研究和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以中国大鲵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2)为指示菌,筛选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株并评估其药敏特性;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初步纯化菌株产细菌素;通过pH、温度和消化酶耐受性、贮藏稳定性、抑菌谱及最小抑菌(MIC)和杀菌浓度(MBC)共六类指标评价细菌素的抑菌特性;溶血反应与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细菌素对Ah2的抑菌效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初步探究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经由紫外全波长扫描定性细菌素以及Tricine-SDS-PAGE电泳测定细菌素的分子量范围;最后根据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挖掘其潜在的细菌素基因簇(RiPPs)。结果显示,从青岛市售腐乳中筛出一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植物杆菌M4L1(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M4L1)。初步纯化M4L1产细菌素并命名为LP01。细菌素LP01具备良好的消化酶耐受性,且在pH2~10、?20~121 ℃和9个月贮藏期内均表现出稳定的抑菌活性,并对单增李斯特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等14株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LP01对Ah2的MIC和MBC分别为12.94和25.88 μg/mL。经MBC浓度的LP01处理后的Ah2,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均得到明显缓解;SEM观察其通过破坏Ah2的细胞壁具有抑制或杀伤作用。LP01在波长200~220 nm处的肽类特征吸收峰显著,电泳后条带显示其分子量在3.3~4.0 kDa,LP01为小分子肽类细菌素。此外,基因注释到M4L1有2个细菌素基因簇(RiPPs),对应产物分别为Plantaricin K和Plantaricin E,均属于植物乳杆菌II类细菌素。菌株M4L1不仅含有多种抗菌物质相关基因簇,而且其细菌素LP01具备了优良的抑菌性能,能有效抑制多种水产病原菌、食物腐败菌及食源性致病菌等。产细菌素植物乳植物杆菌M4L1作为一株潜在的后生元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布氏乳杆菌所产细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培养布氏乳杆菌获得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物质,经纯化后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抑菌特性,并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布氏乳杆菌在37 ℃ MRS培养基中培养至20 h后进入稳定期,在26 h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峰值,为(26.36±0.86) mm。 通过АKTA pure系统串联Superdex 30 Increase纯化后,鉴定得到抑菌活性物质(BSX0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73.56,对多种蛋白酶敏感,推测为Ⅰ类细菌素。在pH 10(2 h)和121 ℃(30 min)处理后,BSX01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仅为12.50 μg/mL。此外,BSX01在1/2 MIC时可有效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在2 MIC时能够完全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基于上述结果,布氏乳杆菌产生的细菌素BSX01是食品工业中的潜在生物防腐剂和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有效候选品。  相似文献   

5.
从藏灵菇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采用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种属性,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对该菌所产生的细菌素进行粗提取并对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为植物乳杆菌,除去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影响,该菌产生的细菌素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该菌所产的细菌素热稳定性较好,在100℃处理30 min抑菌活性降至54%,且对酸碱不敏感,在p H3~9的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在p H为3.82时抑菌活性最佳,对胃蛋白酶、α-凝乳酶有较强的耐受性,对蛋白酶K较敏感,在37℃下处理2 h抑菌活性为处理前活性的47.36%。对植物乳杆菌产细菌素的分析证明该菌产的细菌素在食品加工防腐中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西藏干酪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该菌的发酵上清液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影响后仍有显著抑菌活性,然而,用胃蛋白酶、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说明该菌的代谢产物中起抑菌作用的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初步确定是一种细菌素。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ZFM804。细菌素经大孔树脂(XAD-16)层析、强阳离子交换层析、RP-HPLC三步法初步纯化。经SDS-PAGE分析该细菌素分子质量约为15 ku。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在pH 3~11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良好的热稳定性:100 ℃处理30 min仍有明显抑菌活性,同时可被人体内蛋白酶降解。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ZFM804植物乳杆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广谱细菌素。  相似文献   

7.
从生鲜牛乳中分离获得1株能够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菌株,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后,该菌发酵上清液仍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以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发胶上清液后其抑菌活性消失,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初步确定为一种细菌素。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该菌为清酒乳杆菌,命名为Lactobacillus sakei ZJ220。细菌素经疏水洗脱、离子交换、凝胶过滤3步法得到纯化。经Tricine-SDS-PAGE分析该细菌素分子质量为6.0 ku。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细菌素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而且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经不同酸、热处理,该细茵素仍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旨在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为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MRS和M17为培养基,对韩国传统泡菜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琼脂孔扩散法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它的耐酸、耐胆盐能力,以及对温度、pH、发酵时间的敏感性。结果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获得一株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乳杆菌PC4-5。植物乳杆菌PC4-5在酸性条件(pH=2)处理2 h后存活率达到43.79%,0.5%胆盐处理2 h后存活率达到21.02%,说明植物乳杆菌PC4-5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经排酸排过氧化氢试验后,发酵上清依然保留抑菌活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表明该抑菌物质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在pH为2-6的范围有抑菌能力,且有较好热稳定性。结论 植物乳杆菌PC4-5适用于酸性食品的防腐保存,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将来源于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中的植物乳杆菌JLA-9产的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首先利用饱和度为80%的硫酸铵溶液对发酵上清液进行沉淀粗分离。复溶后利用Sephadex LH-20进行凝胶层析纯化,之后采用Hitrap QFF进一步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C_(18)柱进行最终纯化,得到单一活性抑菌组分,说明细菌素得到基本纯化,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确定该细菌素的分子质量约为0.9 kDa左右。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细菌素对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该细菌素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发酵大蒜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Br26,通过用不同蛋白酶处理判断该菌株是否为细菌素产生菌。随后,通过分析自身发酵上清液与其他乳酸菌对细菌素合成的影响,探讨该细菌素的诱导合成现象。结果表明:菌株Br26的发酵上清液经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降低,确定该菌为细菌素产生菌,经16S rDNA鉴定为Weissella sp. Br26。Weissella sp. Br26在42 ℃、1/4 MRS培养时,细菌素抑菌活性消失,而当添加不同生长时期的发酵上清液时,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该细菌素可进行自我诱导。另一方面,Weissella sp. Br26与卷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活菌共同培养后,发酵液pH值未有明显变化,但细菌素抑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细菌素的合成亦可受其他乳酸菌的诱导。综上,Weissella sp. Br26细菌素的合成是受自身发酵液及其他菌诱导调控的。  相似文献   

11.
许晓燕  彭珍  熊世进  肖沐岩  黄涛  熊涛 《食品科学》2022,43(16):209-216
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到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经16S rDNA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其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并命名为NCU036018。NCU036018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蛋白酶K、α-糜蛋白酶敏感,而对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过氧化氢酶不敏感,在pH 2.0~10.0、温度50~100℃的范围内分别保留了70%和90%以上的抑菌活性。随后通过硫酸铵盐析、超滤、阳离子交换层析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将得到的细菌素命名为乳球菌素036018,其分子质量在14.4~20 kDa之间,最小抑菌浓度为0.50 mg/mL。乳球菌素036018能有效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率,损坏细胞表面形态、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抑制甚至杀死细胞。将乳球菌素036018添加至牛奶中,发现其具有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效果,具有良好的食品防腐保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对面包乳杆菌C-M2所产的新型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通过乙酸乙酯萃取、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半制备液相三步分离纯化该细菌素。最终细菌素的比活力达到5 044.96 AU/mg,纯化倍数为79.8倍,但回收率仅为0.35%。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该细菌素的分子质量为863.52 D,氨基酸序列为MVKKTSAV,它是一种新型的Ⅱ类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广泛的抑菌谱,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的食品腐败菌。该细菌素对热和p H值稳定,即使在121℃灭菌15 min,仍保留82.1%的抑菌活性,在p H 6条件下保留85.6%的抑菌活性。它能被多种蛋白酶失活,不能被脂肪酶和淀粉酶失活,这些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具有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凝结芽孢杆菌XZQ-16抗菌脂肽分离鉴定及抗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XZQ-16脂肽分离鉴定并探讨其抗腐败菌特性.通过酸沉、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层析对脂肽分离纯化,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脂肽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得到三个流分具有明显抗菌活性;Sephadex...  相似文献   

14.
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罗强  魏婕  刘巧  罗璠 《食品科学》2021,42(6):171-177
从采自四川红原的传统发酵酸乳中分离得到308 株疑似乳酸菌,通过96 孔板法初筛和平板打孔法复筛,筛选出1 株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SC-Y112。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ropA管家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该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通过排酸及排除H2O2影响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效果明显消失或下降,说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成分具有蛋白质性质。进一步探究该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稳定性及抑菌特性表明,该细菌素在菌株接种后6 h产生,12 h达到最高;菌株在连续传代86 代内,产细菌素能力较为稳定;细菌素在 pH 3.0~7.0的条件下稳定,在100 ℃处理30 min后仍具有抑菌活性;SC-Y112所产细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魏凤玉  方菊  陈玮  杨艳明 《食品科学》2012,33(18):312-315
采用平板计数法研究竹叶黄酮(BLF)对豆浆中细菌的抑制作用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4℃时添加0.01% BLF对豆浆的保鲜效果较好,而30℃时BLF的最佳用量为0.015%;感官评定结果显示,添加0.01%~0.015%的BLF对豆浆的色泽和风味均无不良影响,且可使保质期延长6h;香兰素与BLF对豆浆的保鲜效果具有一定协同作用,30℃时添加0.015% BLF与香兰素质量比为4:1的复合保鲜剂,可使豆浆的保质期延长8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及96孔法测定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并探讨温度、反复冻融、酸碱、紫外线、金属离子、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合浦珍珠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0.94 mg·mL-1,且抑菌活性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以8×MIC合浦珍珠提取物进行抑菌稳定性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600值为指标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合浦珍珠提取物在pH3.0~9.0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在pH11.0相比pH7.0抑菌活性,保留约70%;在-80~80 ℃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在100 ℃相比4 ℃处理30 min抑菌活性保留约68%;在-20 ℃反复冻融及20 W紫外灯照射条件下,提取物抑菌活性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25~200 mmol·L-1的NaCl、KCl、CaCl2条件下,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但在25~200 mmol·L-1MgCl2条件下,抑菌活性逐渐降低,在200 mmol·L-1 MgCl2时,抑菌活性相比未添加金属离子组保留约40%;提取物对胰蛋白酶处理保持良好的抑菌稳定性,但在胃蛋白酶处理下,抑菌活性消失,说明对胃蛋白酶敏感。结论: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稳定的体外抑制活性,为其今后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外线照射和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湄潭白茶多糖...  相似文献   

18.
以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苯甲酰氯为原料,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酯,用红外光谱、液质联用证实了其分子结构,并分析了产物的溶解性、熔点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0 ℃、反应时间3 h,苯甲酰氯/N-乙酰氨基葡萄糖摩尔比为4:1时,经提纯得到合成产物,合成产物主要为三酯。该产物在多种有机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其熔点温度为171~175 ℃;抑菌活性随浓度升高逐渐增强,在pH3.5~7.5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不同pH时,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2.4~2.6、1.4~1.6、2.0~2.2、1.8~2.0 g/L。  相似文献   

19.
超滤法分离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发酵液中的细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孟祥晨 《食品科学》2011,32(5):198-201
采用截留分子质量1kD和3kD的超滤膜分离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发酵液中的细菌素,研究主要超滤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和细菌素效价的影响,确定超滤法分离细菌素的条件。结果表明:超滤法分离物乳杆菌KLDS1.0391发酵液中细菌素的最适条件为:采用截留分子质量为3kD的超滤膜进行分离,超滤温度30℃,操作压力0.140MPa,超滤时间120min,细菌素的效价由574.99IU/mL提高到1849.40IU/mL,比活力为185.96IU/mg,纯化倍数为8.0,浓缩倍数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