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晓鹏  刘世军 《机械传动》2020,44(4):107-112
建立高速行星减速箱膜盘式太阳轮轴仿真分析模型,依据太阳轮轴浮动结构设计原理,拟定自由-自由、简支-轴向、简支-固定3种边界工况分析条件,研究其固有频率和行波振动特性,绘制相应的阵型图和Campbell图,并搭建齿轮箱试验台架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夹带有轮齿变形的太阳轮轴主振型与啮合1倍频产生共振时激励力作用力幅最大,2倍频和3倍频次之。轮齿振动形式主要为扭转振动、行波振动和弯曲振动;同时,以膜盘或筒轴为主振型的行波振动与轴高倍频的共振点范畴较广,倍频越大其共振作用影响效果越甚微。试验结果显示,转速增加至工作转速过程中,振动值发生较明显波动后又迅速下降至稳定,表明激振力未能引起系统振动的扩展,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甚小,反映了太阳轮轴几何设计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叉车减速箱太阳轮轴在耐久测试过程中断裂失效问题,从太阳轮轴材料、设计安全系数、断面微观检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优化太阳轮轴退刀槽设计,提高太阳轮轴危险截面安全系数,同时对太阳轮轴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对优化后的减速箱进行测试,验证优化后太阳轮轴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太阳轮轴作为绞车的关键部件,由于其结构变形、磨损严重、结构断裂等故障而导致绞车无法正常运转,严重影响着绞车的作业效率及运行安全性,因此,以绞车结构组成及使用特点为基础,采用Solidworks及ABQUAS软件,建立了太阳轮轴的仿真模型,分别对太阳轮轴结构性能及结构改进进行了分析,并且模拟了太阳轮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仿真分析研究。该研究对提高轮轴的结构性能、保证其使用安全及绞车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模态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基于UG软件建立了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太阳轮轴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UG的数据接口将太阳轮轴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中生成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运用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两种分析方法对太阳轮轴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态分析方法均可以得到较准确的计算分析结果,但约束模态分析方法更能反映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太阳轮轴在低阶频率下以弯曲摸态为主,高阶频率下为整体的扭转模态以及整体和局部的混合模态。本研究对细长轴的结构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n型结构膜盘联轴器型面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卢波  刘翠平 《机电工程》2016,(8):955-959
针对膜盘联轴器型面设计和型面在不同类型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等问题,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到膜盘联轴器设计中。提出了一种以n型结构连接的双膜盘结构膜盘联轴器。根据等强度近似理论设计了膜盘型面,分别建立了分析膜盘联轴器应力的轴对称和循环对称两种简化有限元模型,给出了作用在该二者模型上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膜盘型面的轴向刚度特性和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计算结果,并分析了扭矩、离心力和不对中载荷对其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扭矩、高速、小轴向偏转和小角向偏转的场合,n型结构连接的双膜盘联轴器型面采用双曲线设计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列车轮轴几何尺寸,建立了轮轴过盈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列车在高速运行情况下的轮轴连接性能.计算分析了不同速度下的轮轴接触压力,配合面处等效应力等,并比较了最大与最小过盈量下轮轴的配合性能.结果表明,车轮的旋转速度对轮轴的接触压力有较大影响,合理的过盈量设置既可以保证静止状态下轮轴材料不出现塑性变形,又能使列车高速行驶时有足够的接触压力传递有效转矩.  相似文献   

7.
以大扭矩膜盘联轴器为研究对象,基于膜盘型面承载类型,设计双曲线型膜盘组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中间轴、螺栓等联轴器部件,并通过理论公式校核了膜盘和高强度螺栓的纯扭转下应力。建立膜盘联轴器三维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计算了膜盘联轴器在纯扭矩、角向补偿、轴向补偿和综合影响下膜盘联轴器的等效应力,为膜盘联轴器整体设计及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的膜盘联轴器膜盘的应力与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的方法对金属挠性膜盘联轴器的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已设计的符合实际尺寸的模型,建立膜盘联轴器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在对前述模型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鉴于膜盘的型号多变,为了能够做出通用的分析方法,文中采用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二次开发语言APDL建模和分析膜盘,大大提高了分析的通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现有柔性膜盘联轴器的膜盘类型中以钛合金曲面膜盘为主,由于膜盘厚度较薄,其曲面加工难度较大、精度要求高,为降低加工难度并保证膜盘具有较好的容差及负载能力,改进了一种多孔式直线形膜盘;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轴向刚度及在转矩、轴向偏差、角向不对中偏差、转速及复合工况下的应力和寿命进行了分析,并与其同直径的单曲面膜盘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弹性膜盘联轴器盘面曲线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膜盘联轴器高转速、高扭矩的工作状态,给出在扭矩作用下,盘面断面的近似等强度曲线.根据联轴器在工作状态时的变形特点,并结合其固有频率,推导联轴器最薄处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膜片联轴器的膜片强度疲劳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膜片承受的各种载荷,建立膜片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强度计算和屈曲分析,给出了计算结果.并按照实际受载编制载荷谱,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高速动车转向架构架,根据欧洲标准EN13749对其进行载荷条件计算,得出超常工况以及一般运营工况下的载荷值组合,然后在疲劳强度试验台上对该构架进行试验,得出相应参考点的实测应力值,并通过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架上各参考点的应力值与仿真值一致,且均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构架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多工位转盘是转盘式芯片分选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间歇式高速启停转动所引发的惯性力会在转盘支撑臂的根部产生交变循环应力.由于转盘式芯片分选设备分选效率要求达到很高,进而要求转盘启停速度很快,间歇式转动频率很高,该工况下就需要转盘具有很高的抗疲劳寿命.首先对高速转盘工作状况和间歇式转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做了分析,然后通过静力学分析方法和Ansys有限元软件疲劳分析工具,分别计算转盘支撑臂所承受的交变应力,进而计算和分析转盘支撑臂的疲劳极限安全因子.通过分析表明,多工位转盘具有超过于2.6×109次循环次数的极限疲劳寿命,可以满足分选设备长时间高频率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冲击回转型液压锚杆钻机花键轴疲劳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冲击回转型液压锚杆钻机动力头液压冲击系统,建立了动力头冲击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冲击机构中的花键轴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将模型在ANSYS中作虚拟疲劳仿真分析,获得了该零件的预测疲劳寿命、寿命安全系数及危险部位等信息.从而可以快速判断该零件的受力、可靠性及疲劳寿命等情况,为进一步对花键轴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依据,并且对预测目前服役中花键轴的剩余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扭力轴强度进行理论分析,对扭力轴轴颈与花键间过渡圆弧处齿根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值进行分析,发现其薄弱环节是过渡圆弧花键齿根;对不同的过渡圆弧半径进行分析,得到了优化的圆弧半径R,并通过试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高速客车传动齿轮箱强度和疲劳仿真分析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速客车传动齿轮箱箱体及齿轮件的强度和疲劳仿真分析及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开发了多款高速齿轮箱,均通过运行试验考核,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并根据轮毂中心处的极限载荷和疲劳时序载荷计算2. 5 MW风力发电机组主轴静强度和疲劳损伤强度,结果显示主轴的疲劳强度需要提高,基于结构刚度协调性开展优化设计研究,在保证主轴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膜片弹簧的疲劳寿命对汽车离合器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了膜片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曲线,及在膜片弹簧预加载作用下,分离行程的最大应力、疲劳危险点,以及膜片弹簧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与方法为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优化离合器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尚振国  王华 《机械传动》2011,35(12):88-90,93
某型号铁路轴承试验机接连发生3根主轴断裂事故,为了分析主轴断裂原因,建立了主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出了主轴静应力分布情况.在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基础上,根据给定的载荷,用“轴不动、载荷旋转”来模拟实际的“轴旋转、载荷不变”情况,采用专业疲劳分析软件Fe- Safe计算了主轴的疲劳强度.计算结果表明,主轴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小于...  相似文献   

20.
《机械传动》2016,(9):122-127
为了提高整体离心式压缩机高速齿轮轴转子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通过专业转子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高速轴转子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叶轮与轴承等因素的变化对转子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增加叶轮转动惯量,减小叶轮质量、叶轮质心与轴承间距,增加齿轮箱轴承跨距、增大轴承轴颈与轴承刚度等措施可提高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通过增加叶轮转动惯量,减小叶轮质量、叶轮质心与轴承间距,减小齿轮箱轴承跨距、轴承轴颈,增大支承轴承刚度等措施可提高转子的二阶临界转速。反之则降低转子的一阶、二阶临界转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