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虎龙沟煤矿815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放矿椭球体理论计算,分析了放煤步距对顶部和采空区侧煤体影响机理,以及不同放煤方式的对比等方式,确定了合理采放比为1:2.64;放煤步距0.8 m;多轮间隔放煤方式。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应用拟定放煤工艺效益显著,顶煤回收率达90.4%、含矸率21.2%。  相似文献   

2.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华 《煤炭学报》2013,38(12):2089-2098
大采高综放是特厚煤层的主要开采方法,但随着割煤和放煤高度的增加,将带来矿压显现剧烈、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顶煤采出率低、瓦斯涌出量大等突出问题。笔者在分析我国煤炭综放开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塔山煤矿8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14~20 m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顶煤顶板运移规律,成功研发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片帮综合防治技术、高效高采出率放煤技术和“低瓦斯赋存,高瓦斯涌出”条件下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井下试验表明:塔山煤矿8105工作面采出率达88.9%,较8104工作面提高5.9%;工作面设备平均开机率达92.1%,2011年累计生产原煤1 084.9万t,首次实现了大采高综放开采全国产技术工作面年产1 000万t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现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总结了较薄厚煤层(3.0 ̄5.5m)综放开采现状,阐述了开采中几个关键问题与解决途径,包括防止端面片帮冒顶与设备下滑,提高采出率,降低含矸率,并提出了工作面配套原则。  相似文献   

4.
邢鹏亮 《江西煤炭科技》2023,(1):199-201+204
为确定北辛窑煤矿特厚煤层采煤方法及设备选型,本文首先对厚煤层的开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煤层与顶底板的岩性特征,确定了采用综采放顶煤的开采方法。根据北辛窑煤矿8405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情况,并结合相关理论计算了综放工作面滚筒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的相关参数,给出了具体的设备型号。最终通过现场开采效果证明:8405工作面设备选型合理,能够满足安全高效生产的需求,同时采出率也大幅提高。此研究为相类似的特厚煤层工作面开采设备的选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实现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特别是占我国煤炭产能比例最大的中厚及特厚煤层实现智能化开采意义重大。针对综放智能化成套设备系统可靠性、跟机自动移架及智能放煤可控性与放顶煤煤岩识别准确性三大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供液系统的多级过滤智能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记忆放煤技术与放顶煤煤岩识别技术三大关键技术。在同忻煤矿8202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该工作面通过集成综放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采煤机22种编辑状态下的智能程序割煤、支架智能跟机、智能放煤、视频智能监控和智能集成供液等系统的融合,实现了巷道和地面调度中心的远程集控智能化控制和人工干预,突破工作面年产量1 000万t以上,工作面回采率达到87%以上,吨煤耗电量小于9.1 k Wh,产值达到46.5亿元,利润达到5.0亿元,实现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并针对8202工作面在工业试验中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该研究成果对提升高端重大装备适用性研究与实施效果形成示范经验,对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东飞 《煤》2019,(4):76-77
为实现大同矿区石炭系特厚煤层智能化开采,以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为基础,通过滚筒采煤机、大型液压支架和大功率刮板机的协同控制,可实现以滚筒采煤机的记忆割煤技术、防片帮控制技术、支架姿态控制技术、支架自动追机移架技术、自动放顶煤技术为关键的综放智能采煤技术,既能满足矿井减人、提效、安全生产的需求,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淮北矿区朱仙庄矿8号煤层首次采用轻型综放开采,通过实践,探索到了极软易燃特厚煤层条件下轻放开采的技术关键,为准北矿区8号煤层科学经济合理地开采寻求到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T2191工作面发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了造成煤层自然氧化的原因,并采取调整采区通风系统、充填冒高、阻化剂防火、喷浆堵漏风、灌浆、均压防灭火等综合治理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华亭煤矿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工作面的合理工艺参数,在综合考虑各分层均衡生产及保证顶煤冒落破碎空间和合理采放比的条件下,通过公式计算确定了分层厚度为13.2 m,机采高度为3.3m,放煤高度为9.9m,采放比1:3;并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第1分层采用两刀一放,单架两轮顺序放煤的工艺参数;最后通过对工作面的采出率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顶煤放出率可达81.45%,工作面采出率达到84.48%.  相似文献   

11.
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实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实践已完成5个工作面,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基本解决了松软破碎大断面煤层巷道支护、端面破碎顶煤控制、工作面压架防治、支架适应性等几大难题.开采实践表明,塔山矿在特厚煤层采用综放开采技术是成功的.对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岩运移破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对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岩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顶煤岩运移、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面上部顶煤位移量明显大于工作面中下部,顶煤的"始动点"在工作面煤壁前方,工作面上位顶煤岩的始动位置超前于下位,垂直位移量随着与工作面距离的减小而逐步增加;在综放面前方,顶煤和上覆岩层在垂直方向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而在工作面上方,顶煤开始出现离层现象;工作面支架所受载主要是顶煤和基本顶变形运动产生的变形压力,沿用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设计已不适用综放面.  相似文献   

13.
综放开采是解决厚煤层开采难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厚煤层储量丰富,但是其赋存条件复杂,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厚煤层开采技术难题,一直是采矿专家们关注的问题。20多年来,在我国发展成熟的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以其技术先进、投资少、消耗少、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五大特点,将厚煤层的储量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我国厚煤层采煤方法改革和解决难采厚煤层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的技术经济效果。介绍综放技术在解决我国不同矿区难采厚煤层的应用情况及其取得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俊哲 《煤炭学报》2017,42(5):1108-1116
为有效解决神东矿区浅埋特厚坚硬煤层开采技术难题,以神东活鸡兔矿井1-2煤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浅埋坚硬特厚煤层试验采用上层综采下层综放开采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上分层综采对下分层顶煤冒放性影响规律,提出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上压下顶"有利于顶煤回收的"采大放小、高阻支架上下扰动"措施。通过试验应用与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顶煤冒放性得到有效改善,支架后方顶煤充分破碎,工作面资源采出率达到87%,且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压力显现缓和。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分析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基本情况,其次分析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最后提出综放综采混合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应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矿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进行采煤方法的改革实践,有效控制了“支架-围岩”系统的随机不稳定性,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的生产,解决了以防灭火、防治瓦斯及防尘为核心的安全保障技术难题。对于煤矿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的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综放工作面含夹矸结构复杂段顶煤运移、顶煤放出特点和放煤工艺的研究。认为在结构复杂条件下的顶煤的冒放性不仅与放煤参数、顶煤及直接顶的垮落特征有关,而且还受夹矸层岩性及厚度的影响,并提出选择两刀一放单轮间隔放煤方式对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原煤含矸率有利。  相似文献   

18.
塔山矿复杂特厚煤层综放首采面矿压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保证塔山矿复杂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在塔山矿首采面大量现场实测及矿压控制实践的基础上,采用压力在线监测、微地震监测、工业电视钻孔监控煤岩运移规律等手段,研究了特厚松软煤层条件下综放开采的矿压规律,并对该矿首采工作面顶板实施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9.
硬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强  张建华 《煤矿开采》2004,9(3):60-62
通过硬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弱化技术的全面调研,确立不同开采条件的顶煤弱化工艺模式。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架间爆破方案的可行性,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胡浩俊 《陕西煤炭》2012,31(4):129-130,114
为了安全高效开采石炭二叠系特厚煤层,确定了回采巷道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选择了适合煤层特点的回采工艺和综放工作面支架,并采取了多种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保证了同忻煤矿首采8101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