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以CaCl_2为交联剂,制备载天然抗癌药物齐墩果酸(OA)的叶酸-O-羧甲基壳聚糖(FA-O-CS)纳米粒子。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仪(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结合物的结构,并对纳米粒子的形貌与大小进行表征。~1HNMR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FA与O-CS成功联结。TEM观测到OA/FA-O-CS纳米粒子为球状,粒径均一,约为300nm。  相似文献   

2.
首先制备了布洛芬-3-氨基苯硼酸单体(IBU-APBA),之后,通过3-氨基苯硼酸的双羟基和葡聚糖(Dextran)的邻位二醇生成的硼酯缀合形成了Dex-APBA-IBU聚合物-药物偶联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氢谱(1H-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单体和偶联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证明了单体和偶联物的成功合成。以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为模型药物,使用滴加法技术将Dex-APBA-IBU偶联物组装制备了包载OME的Dex-APBA-IBU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Dex-APBA-IBU纳米粒子的载药量为15%±2. 0%。  相似文献   

3.
以叶酸为靶向基团,将其连接到羧甲基壳聚糖(CMCS)上,制得偶联叶酸的羧甲基壳聚糖(FCMC),在FCMC溶液中碳酸钙自组装形成一种具有靶向性的FCMC/CaCO_3混合纳米球。同时对纳米球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比了修饰叶酸前后混合纳米粒理化性能。在此基础上,将亲水性药物二甲双胍作为模型药物,对2种载体的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CMC/CaCO_3混合纳米球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碳酸钙的引入使得纳米球对亲水性药物包封率较高,该纳米球对药物的释放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和缓控释放能力,是潜在的智能药物给药系统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强碱溶液对壳聚糖的羟基进行O-羧甲基化,再用叶酸偶联0.羧甲基壳聚糖。然后用红外光谱扫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计算了叶酸对O-羧甲基壳聚糖的修饰量。结果显示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为38.28%,且O-羧甲基壳聚糖能够较好地溶于中性和碱性水溶液中。所测叶酸对O-羧甲基壳聚糖的修饰量为17.8μg·mg^-1。  相似文献   

5.
将L-组氨酸(His)和聚乙二醇(PEG)通过化学键连接得到L-组氨酸-聚乙二醇化合物,再将L-组氨酸-聚乙二醇和疏水药物甲氨蝶呤(MTX)分别与灵芝多糖(GLP)化学连接,制备得到组氨酸-聚乙二醇-灵芝多糖-甲氨喋呤结合物,然后该结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制备L-组氨酸-聚乙二醇-灵芝多糖-甲氨蝶呤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对L-组氨酸-聚乙二醇-灵芝多糖-甲氨蝶呤结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对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1 HNMR结果表明His通过羧基与PEG的氨基连接,His-PEG结合物和甲氨蝶呤通过羧基与灵芝多糖的羟基连接;FT-IR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构;TEM观测到His-PEG-GLP-MTX纳米粒子呈球形,粒径均一,约为300nm。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善氟乐灵制剂的水溶性、延缓氟乐灵的降解速率,研究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作为氟乐灵载体缓释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接枝法、简单透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氟乐灵/八氢视磺酸-羧甲基壳聚糖(Tf-OR-CC)聚合物,通过FT-IR、动态激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分析确定聚合物的化学结构、Tf-OR-CC的粒径分布和形貌。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Tf-OR-CC的载药率和缓释性能。[结果]OR-CC和Tf-OR-CC纳米粒子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介于255~361 nm之间,Zeta电位介于23.9~33.6 m V之间,说明载药纳米粒子不易发生团聚。3种投料比的Tf-OR-CC纳米粒子的载药率分别为43.6%、49.1%、42.4%,Tf-OR-CC(质量分数20%)为最佳配比。Tf-OR-CC(质量分数20%)在PBS缓冲溶液(p H值7.0)7 d的累计释放率为59.1%,表现出良好的控释缓释性能。[结论]该方法可为研制环境友好型水溶性氟乐灵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聚N-乙烯基乙酰胺接枝聚丙烯腈/聚苯乙烯(PNVA-g-PAN/PSt)聚合物微球为载体,H2PtCl6为金属源,无水乙醇为还原剂,将配位的Pt4+离子原位还原成为Pt纳米粒子负载于PNVA-g-PAN/PSt微球表面,进而在Pt纳米粒子上将Pd2+还原,制备了负载型Pt@Pd纳米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负载型Pt@Pd纳米粒子的形态与尺寸大小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t@Pd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微球表面;TEM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Pt@Pd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随H2PtCl6与PdCl2比例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粒径在9~22.2 nm之间;对肉桂酸产率的测定结果显示,该负载型Pt@Pd纳米粒子对碘代苯与丙烯酸交叉偶联反应有良好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解法用TiO_2包覆上转换纳米粒子Na YF4:Yb,Tm@NaGdF4:Yb,然后修饰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酸(PAA)并偶联叶酸(FA),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纳米光敏剂(NaYF4∶Yb,Tm@NaGdF4∶Yb@TiO_2@PEIPAA-FA)。借助XRD和TEM表征NaYF4∶Yb,Tm@NaGdF4∶Yb@TiO_2的物相和形貌,FTIR和Zeta电位证实有机成分的成功修饰,并测试了产物的上转换发光光谱。结果表明:在980 nm近红外光(NIR)下,纳米光敏剂存在下的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溶液吸收光谱的降低证明了单线态氧的产生。此外,纳米光敏剂可以载带阿霉素(DOX),最大载药率为50.8%,包封率为84.7%。载药后的纳米光敏剂中DOX释放对介质具有pH响应性,在NIR照射的酸性介质(pH=5.0)中12 h的累积缓释率为38.1%,远高于中性介质(pH=7.4)的10.4%。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药物10-羟基喜树碱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羟基喜树碱(HCPT)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其制备和应用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介绍了HCPT的主要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不同肿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共同催化下制备出半胱胺改性叶酸衍生物,在pH=8的稀氨水溶液中,对纳米金和叶酸衍生物进行偶联。结果表明,叶酸的羧基与半胱胺的巯基发生了反应,叶酸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能,并与纳米金粒子有吸附作用,在叶酸靶向肿瘤诊断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简单经济(与传统微乳法、热分解法等比较)的方法制备出一种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造影剂。首先对壳聚糖的氨基进行羧甲基化制备N-羧甲基壳聚糖,然后在其链上采用原位生成Fe3O4纳米粒子的方法制备出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及性能的测试。热重分析结果表明:Fe3O4的生成量与N-羧甲基壳聚糖中羧甲基的含量有关,其生成量随着羧甲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羧甲基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Fe3O4的生成量达到某一峰值。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生成的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5-10 nm。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此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的横向弛豫率为82.82 mmoL/L/s,高于超顺磁性氧化铁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时R2需大于62 mmoL/L/s的最低标准,可作为潜在的磁共振成像阴性造影剂。  相似文献   

12.
刘爱燕  丁晨  张小燕  张岐  龚玉珍  黄燕 《精细化工》2012,29(5):429-433,467
采用简单经济(与传统微乳法、热分解法等比较)的方法制备出一种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造影剂。首先对壳聚糖的氨基进行羧甲基化制备N-羧甲基壳聚糖,然后在其链上采用原位生成Fe3O4纳米粒子的方法制备出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及性能的测试。热重分析结果表明,Fe3O4的生成量与N-羧甲基壳聚糖中羧甲基的含量有关,其生成量随着羧甲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羧甲基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Fe3O4的生成量达到某一峰值。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生成的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5~10 nm。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该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的横向弛豫率为82.82 mmol/(L.s),高于超顺磁性氧化铁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时R2需大于62 mmol/(L.s)的最低标准,可作为潜在的磁共振成像阴性造影剂。  相似文献   

13.
以10-羟基喜树碱(HCPT)为原料,吡啶为溶剂,经过磷酰化、酯化、水解三步反应合成了全新的水溶性磷酰化衍生物. 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磷酰化反应三氯氧磷与HCPT的投料摩尔比2:1(相对0.01 mol HCPT),反应温度-10℃,搅拌下反应时间30 min;酯化反应乙醇与HCPT的投料摩尔比6:1,反应温度10℃,搅拌下反应时间1.5 h;水解反应保持体系pH<5.0. ODS制备柱分离得到产物,总收率为30.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氨基功能化的CdTe-Fe_3O_4/SiO_2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通过去甲斑蝥酸钠(SNCID)的羧基与氨基化的CdTe-Fe_3O_4/SiO_2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孔道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制成磁性荧光聚合物载药微球。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FS)、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方法对该聚合物载药微球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磁性荧光聚合物载药微球为球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光致发光能力等优点,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49%和69.84%。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可作为具有荧光性质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偶联剂对纳米SiO2粒子表面进行处理,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引入到SiO2粒子表面合成大分子引发剂,通过细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合物基纳米SiO2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凝胶色谱(GPC)等对复合乳液粒子及表面接枝聚苯乙烯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反应过程中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Mw/Mn=1.34),接枝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聚苯乙烯的分子大小比较均匀;TEM和SEM观察表明:通过合成复合乳液使纳米SiO2粒子在涂膜中达到均匀的单分散状态;所合成的纳米复合粒子在功能涂层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6.
以10-羟基喜树碱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先合成10-烯丙氧基喜树碱,再经克莱森重排反应得到9-烯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初产品。通过对醚化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行研究,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初产品总收率为39.8%,并经过LC/MS,1HNMR进行结构确证,产品纯度达到95%以上,为9-烯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合成提供了简便高效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加热条件下,以乙酸作为溶剂,用壳聚糖还原氯金酸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壳聚糖分子还保护了生成的金纳米颗粒,因此壳聚糖既为还原剂又是保护剂。紫外吸收光谱证实了溶液内金纳米粒子的存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纳米纤维。运用透射电镜(TEM)对纤维的表面形貌及纤维内的金纳米粒子的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用离子液体聚合物制备和稳定金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春  孟令杰  路庆华 《精细化工》2007,24(5):432-435,439
以1-甲基咪唑和4-乙烯基苄氯制备了聚〔1-甲基-3-(4-乙烯基苯甲基)咪唑氯〕(PMVBIC),并用1HNMR和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然后在PMVBIC的水溶液中,用NaBH4还原HAuCl4制备金纳米粒子,通过UV-Vis光谱和TEM分析发现,PMVBIC能有效稳定金纳米粒子,而且PMVBIC和NaBH4的浓度会明显影响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形状和分散性,当m(PMVBIC)∶m(HAuCl4)=34.5∶1,n(NaBH4)∶n(HAuCl4)=2∶1时,可以制得粒径约7nm、均匀分散的球形金纳米粒子,室温存放150 d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接枝反应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羧甲基壳聚糖-油酸聚合物,并测定了临界胶束浓度(CMC),评价其形成胶束的能力。首先对壳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酸碱滴定法测定取代度,并以取代度为指标,正交实验法确定合成羧甲基壳聚糖过程中不同条件对取代度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制备了3种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与油酸进行接枝反应,合成了3批羧甲基壳聚糖-油酸聚合物,荧光光度法分别测定CMC值为0.013 8、0.039 0和0.039 0 mg/mL,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油酸具有形成胶束结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纳米S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FT-IR及TEM证实了聚合物对纳米粒子的包裹。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乳液分散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