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可通过建造分散型雨水储存渗透设施,实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从而打造健全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理念与方法以及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设点的情况。海绵城市建设方式就是改变传统做法,将末端治理转化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将快排转化为"渗、滞、蓄、净、用、排",采取灰绿结合的措施,统筹解决城市水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安全问题,是新时代城市排水体系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解决城市内涝看海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海绵城市建设应立足流域片区,突出连片效应,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思路达到有效缓解城市建成区的内涝积水,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建设目标。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试点区内涝最为严重的万龙湾片区为例,从流域尺度采用海绵城市系统治理思路,通过源头低影响开发改造、过程管网提标建设、河湖水系系统调度相配合实现了片区内涝有效消除,水体污染物排放有效削减。该工程为类似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国家探索海绵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砖瓦》2019,(5)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标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作了规定。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保护自然生态格局,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谋划,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视点     
<正>建设海绵城市,我们要关注什么?徐琦:建设海绵城市不只为防内涝《中国环境报》记者徐琦认为,如果建设海绵城市仅仅为解决内涝问题,那就太肤浅了。海绵城市的实质,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要严防再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名出现新的破坏行为,要找准病症再开方。海绵城市应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6.
各地     
<正>北京:海绵城市年收集雨水可蓄14个昆明湖北京市正在打造"海绵城市",2014年全市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 781万m3,相当于14个昆明湖。通过已建成的25个蓄水池,北京市今年累计收集9万多m3的雨水,将其再生利用起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今后,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雨洪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停车场、居民区、产业园区、绿化带等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赣州古城选址于章、贡二江合流处,"凿址为隍,三面阻水",凭借"江河为池""龟背地形"等自然条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构建了"章、贡二江(环城段)-城壕-福寿沟-低洼水塘"的城市排蓄水体系统,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防洪御涝的一种传统模式。赣州古城水系的规划设计理念及营建经验,与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统筹建设的"源头控制系统、常规雨水径流蓄排系统以及超常规雨水径流蓄排系统"的系统组成,"灰绿互补"的雨水设施以及"蓄排结合"的雨洪控制理念高度吻合。剖析古代城市水系的营建智慧,总结值得当代人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对当前"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阐述"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重要性,进一步引申出种植屋面及建筑工程防水需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1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指城市像海绵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  相似文献   

9.
《市政技术》2017,(5):131-135
海绵城市作为系统解决水问题的综合表达,涉及城市水系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以株洲市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通过该规划,形成了具有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的"1+4"模式,即通过构建株洲市海绵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海绵城市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概念于"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被首次提出,用"海绵"概念比喻自然系统的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雨水就地滞留、资源化,与城市中的公园、湿地系统共同形成自然积存、渗透、循环的海绵生态基础设施。在降雨时帮助城市有效蓄水,避免和缓解洪涝;干旱时释放蓄水,起到自然调节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过近年海绵城市的集中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已有改善,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我国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为基础,围绕生态环境从功能、价值、体制、效益4个维度出发,构建多目标多元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喻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自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后,多地政府已相继出台对应的海绵城市建设意见,规划生态建设目标,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置,  相似文献   

12.
正"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六字理念:渗、滞、蓄、净、用、排"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蓄",是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水十条"发布,明确了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在贯彻"水十条"的同时,还要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两者结合协同治理。一、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对于市政设施的弹性理解为海绵的弹性,在抗洪救灾、市政建设里弹性的概念很普及,代表了一个市政设施接受了一个自然灾难或者突发事件之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海绵城市在下雨的时候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六字"海绵技术,实现雨水径流控制和污染物削减的目标。作者通过对南宁市的降雨、地下水、土壤、本地植被等各种基础条件调研和分析,并结合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实践经验,优化"渗、滞、蓄、净、用、排"等六字海绵技术方针,使其更加符合本地化,形成本地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刘民 《城乡建设》2021,(24):82-89
萍乡市于2015年入选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给萍乡市带来了一条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对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破解日益突出的洪涝灾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背景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被誉为"江南煤都",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爆发地.萍乡市是在几个独立工矿城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早期的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统筹、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掠夺式的无序扩展等历史原因,给萍乡市带来了种种后遗症,特别是洪涝灾害问题.萍乡市老城区4处历史内涝区逢大雨必内涝,84处地势低洼的易涝点内涝积水风险高.  相似文献   

16.
正(七)关注建材业与海绵城市建设1.“海绵城市”的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主题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选用稿件主要涉及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三个概念中,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范围更广,生态城市次之,海绵城市最具体。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市政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源头减排系统、排水管渠系统和排涝除险系统。结合福州市市政道路设计建设的特点以"蓄、净、排"为主,解读并理解《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要求,在设计方案中予以落地,市政道路建设才能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西北某市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解决水土流失、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干旱缺水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以该市某学校地块的海绵城市改造为例,介绍了黄土高原寒冷地区学校海绵城市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通过系统化方案梳理,以年径流总量控制为主要目标、兼顾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雨水回用和项目效益等多方面对学校海绵城市改造进行了分析,结合"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1%的目标,可为低影响开发技术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寒冷湿陷性黄土地区学校海绵城市改造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曹宇 《城乡建设》2018,(9):52-55
海绵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迁安市委市政府重担在肩,坚守"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致,无处不精品"信念,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统筹多方力量,狠下绣花功夫,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公建区改造、道路管网建设、河流治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多区域、大范围的海绵化建设,系统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破坏、水安全失控、水文化缺失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借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跨越式转型,打造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开创绿色生态城市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