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对淮南洛河电厂的储灰场粉煤灰中9种微量重金属Co,Cr,Cu,Mn,Ni,Zn,Pb,Sr,V等随水迁移性做了研究。发现V在用蒸馏水淋溶和pH=6,pH=7,pH=8的溶液浸泡时都有显著溶出,可能对当地地下水有潜在的危害,其余元素对环境影响甚微。此外,对各元素的溶出量相关性所作分析结果表明,V的溶出和其它元素都呈负相关。同时也表明对该处的粉煤灰具有很好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厂凤凰选矿厂处理锡石硫化矿。通过柱式静态浸泡试验研究了浸泡液初始pH值、液固比、尾矿堆积 高度对该厂尾矿中Mn、Zn、As溶出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浸泡液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 不同的 初始pH、液固比以及尾矿堆积高度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Mn和Zn的溶出浓度均先显著下降然后趋于稳 定,累积溶出量均先快速增长然后缓慢增长,As则无论是溶出浓度还是累积溶出量均总体上呈近乎线性增 长趋势,而浸泡液的pH值均被中和到7.2~8.0之间。② 初始pH为3.5时Mn、Zn最易溶出,为5.5时次之,为 4.5时相对最难,但初始pH对As的溶出无显著影响;液固比越大,Mn、Zn和As均越容易溶出;尾矿堆积高度 总体上对Mn、Zn和As的溶出都无显著影响。③ 试验范围内,Mn、Zn、As的溶出量都很低,对应的累积溶出 量最大值分别只有14.505、13.471、0.768 mg/kg。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现场尾矿库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提供参 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金矿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溶试验方法,模拟自然降水过程,对试验条件进行初步探索。通过选取不同粒径、不同堆放高度的金矿废石进行淋溶试验,考察不同试验条件下金矿废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矿石粒度的增加,Cu的溶出量逐渐增大,Zn、Pb和Cr的溶出量逐渐降低,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随着堆放高度的升高,As的溶出量逐渐增加,Cu、Zn、Cr的溶出量逐渐降低,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矿物材料的溶出特性增加水中的矿物元素含量,是解决纯净水中矿物元素缺失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考查电气石在纯水浸泡条件下的矿物元素溶出性能,并对浸出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电气石中矿物元素的溶出,且电气石具备对溶液的碱性调节能力。增大固液质量比、延长浸泡时间及升高浸泡温度均有利于提高浸泡液中不同矿物元素的浓度。30 d溶出持久性实验证明,电气石中Mg、Al、Ca、Fe和Sr具备持续溶出能力。对浸泡前后电气石表面形貌及元素含量进行考查后发现,浸泡后电气石表面生成了颗粒状晶体,但元素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淮南洛河电厂储灰场粉煤灰有害金属随水迁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淮南洛河电厂的储灰场粉煤灰中9种微量重金属Co,Cr,Cu,Mn,Ni,Zn,Pb,Sr,V随水迁移性做了研究。发现v在蒸馏水淋溶液和pH-6.pH=7.pH=8的溶液浸液中都有显著的溶出,可能对当地地下水有潜在的危害,其余元素对环境影响甚微。此外,对各元素的溶出量相关性所作分析结果表明,V的溶出和其它元素都呈负相关。同时也表明对该处的粉煤灰具有很好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搅拌和浮选试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AES)检测分析,研究了锂辉石和硅酸盐矿物在不同机械搅拌预处理条件下,矿物表面组分溶出行为和浮选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搅拌转速的提高和搅拌时间的延长,锂辉石浮选回收率提高,长石与石英回收率基本不变,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锂辉石表面Si组分的溶出量>长石>石英,且锂辉石表面Si组分的溶出量大于Li和Al。预处理后锂辉石浮选速率常数与其表面Si组分的相对溶出速率成正比,其表面Si组分溶出速率是决定其浮选速率的关键。锂辉石矿物表面Si组分大量溶出,导致表面Al和Li组分相对含量增加,促进了油酸根在表面的吸附,提高了锂辉石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莫伟  马少健  王桂芳  苏秀娟  李辉 《金属矿山》2009,39(10):148-151
通过105 d的连续静态浸泡试验,研究了某钼尾矿浸泡液pH值及Ni2+离子浓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尾矿对酸性溶液有很强的中和能力,可将初始pH值为3.5~6.0的酸性溶液在2~8 d内中和到pH=7左右的中性状态并长期维持不变;尾矿粒度越细,经浸泡后Ni2+的溶出浓度越大;总体上,Ni2+的溶出浓度在25 d时达到最高值,此后开始下降并围绕某一平均值发生震荡。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西某地极低铝硅比高铁三水铝土石铝土矿的特性,在常压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溶出试验研究.该矿Al2O3含量只有44%,Fe2 O3含量达到19.13%,铝硅比只有3.97.研究了溶出温度、溶出时间、溶出苛性比值和溶出碱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105℃;溶出时间45min;溶出苛性比值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煤矸石堆放过程中的污染物释放规律及环境危害,以贵州某酸性煤矸石堆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淋溶与动态淋溶对不同固液比、不同粒径条件下的煤矸石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法测定了不同粒径煤矸石动态淋溶液的发光度,以此分析其生物毒性。结果表明:(1)静态淋溶时,固液比越大,静态淋溶液的pH值越小,SO42-及Fe、Mn元素的含量越大,而重金属的溶出量并未随固液比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在相同的淋溶条件下,中粒径溶出的重金属浓度相对较大;(2)动态淋溶时,随着淋溶时间的增加,淋溶液的pH值逐渐增加,SO42-及重金属的溶出浓度逐渐减小。不同粒径的煤矸石累计释放的重金属总量不同,对不同粒径的煤矸石累计重金属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进行2次拟合,发现重金属的释放速率不受煤矸石粒径的影响,淋溶初期时的重金属释放速率最快,随后逐渐减缓直至趋于稳定;(3)未稀释时的淋溶液相对发光度均为0,表现为剧毒状态。稀释100倍后,不同粒径的相对发...  相似文献   

10.
金属矿废石堆作为重金属污染源头之一,产生的污染具有长期性。从废石中溶出释放的重金属向堆场及周边外环境迁移扩散造成污染,吸附—解吸过程是影响重金属在废石堆周边土壤中迁移的重要因素。以江西某铜矿废石堆周边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p H值、铁氧化物含量和微生物对土壤中Cu、Cd和Cr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与土壤中Cu、Cd的吸附量呈正相关,土壤p H值越低对Cu和Cd的吸附量越小,越易于解吸;而Cr呈相反规律,低p H值会提升土壤对Cr的吸附量,降低解吸量。土壤中Fe2O3含量的升高能有效提高土壤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可起到钝化重金属的作用,当Fe2O3添加量为20%时,土壤对重金属Cr的吸附率相比对照组提升了19.27%。氧化亚铁硫杆菌及氧化硫硫杆菌的存在对3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效促进了吸附在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在废石堆周边土壤中迁移扩散规律研究及污染调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攀枝花地区的典型钒钛磁铁矿尾矿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批静态浸出方式,开展了浸提液pH值、环境温度、液固比、时间和粒径因素下的金属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浸提液pH、环境温度和液固比对浸提液中Co、Cr、Cu、Fe、Mn、Ni、Ti和Zn的浸出浓度影响显著,低pH值、高温和高液固比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浸出。大部分金属(Co、Cr、Fe、Mn、Ni和Ti)的浸出浓度与粒径大小呈反比。铁尾矿中大部分金属(Co、Cr、Fe、Mn、Ni和Zn)的释放持续时间较长。对于铁尾矿的重金属污染防控,应考虑季节变化引起的金属浸出量变化,重点防控时期为夏季。此外,细粒径铁尾矿的金属释放量大,在金属污染防治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以平顶山矿区为例,将煤矸石破碎或4种不同粒径进行连续淋溶实验,模拟其矿井充填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测定pH值、电导率、氟、总硬度、锌、锰、镉、铬、铜、铅等项目。在实验条件下,矸石溶出液中氟和锰超标,铅偶有超标,pH偏碱性,对地下水环境存在一定影响。且粒径越小,越利于组分溶出。其它组分溶出量少,多未检出。实验表明,煤矸石不属于危险废物,充填是可行的,但必须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某废弃铅锌矿区矿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化的连续化学提取(SCE)-微波消解-ICP-MS法分析了矿渣中Pb和Zn的水溶态、弱酸态、还原态、氧化态及残渣态的分布特性,研究了不同pH值与反应时间对重金属Pb和Zn浸出的影响,分析了Pb和Zn的迁移能力和浸出能力。研究表明,Pb主要以氧化态和弱酸态形式存在,Zn以还原态和弱酸态为主,有效态含量PbZn,Pb的污染风险更低;酸性或碱性环境能促进Pb的浸出,中性环境对Pb的浸出量最低;在酸性环境中,Pb和Zn的浸出过程大体相似,浸出能力PbZn,最大浸出量PbZn,碱性环境对Zn的稳定有利。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如pH值或降水改变时,均可能造成矿区中包括Pb和Zn在内的重金属浸出和迁移,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铁尾矿为研究对象,以草酸和EDTA-2Na作为浸提剂对铁尾矿中的Pb、Zn、Cu、Cr和Ni进行震荡浸提实验,研究不同浸提液浓度、液固比和震荡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浸提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浸出含量与重金属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b、Cu、Cr在草酸浓度分别为250、100、200 mmol/L时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9.9%、43.9%、4.2%;Zn和Ni在EDTA-2Na浓度分别为100、200 mmol/L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33.2%和39.4%。草酸浸提过程中,Cu和Pb的去除率随震荡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Zn、Ni和Cr的去除率在120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EDTA-2Na对重金属的去除率随震荡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当震荡时间为60 min时基本趋于稳定。当液固比为30∶1时,草酸和EDTA-2Na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对草酸浸提前后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浸提不仅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的易迁移形态,还能使重金属形态发生迁移转化。相关性分析发现重金属浸出含量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和0.996**。浸提后铁尾矿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比例降低,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增加,提高了铁尾矿在环境中的稳定性,降低了其污染环境的风险,为铁尾矿的无害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盐酸浸出赤泥中有价金属元素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酸浸出赤泥当中的Fe和Sc能取得高浸出率,同时与Ti的分离效果好.最佳工艺条件是盐酸浓度为2.0mol/L,盐酸过量系数为0.15,浸出时间为2.5h,搅拌速度400r/min,Fe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5.6%,Sc的浸出率在70%以上,Ti的回收率为99.5%.  相似文献   

16.
尾矿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是尾矿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而降雨量及尾矿在雨水中浸泡的时间是影响重金属浸出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不同液固比条件下尾矿中重金属的浸出规律,采用静态淋溶和动态淋溶两种试验方式对不同粒度尾矿进行重金属浸出模拟试验,分析尾矿样品中重金属(Cu、Mn、Zn)浸出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H为5.4的模拟条件下,静态淋溶下重金属浸出浓度均随液固比的增加而减小,且不同粒度尾矿中重金属浸出规律为:细粒度优于中粒度,粗粒度浸出程度最小;不同重金属浸出浓度受液固比影响程度为:锰>铜>锌;动态淋溶下重金属浸出浓度随淋溶量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存在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两个阶段。重金属释放数学模型的拟合发现,重金属的释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Cu和Zn的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双常数速率方程拟合程度较高;锰的释放过程由修正Elovich方程描述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矿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模拟淋滤试验,检测淋滤液中的Na+,SO42-,F-,Fe,总溶解固体,总硬度等污染组分的质量浓度以及pH,电导率,分析研究岩样在淋滤作用下的污染组分的溶出规律以及其随淋滤量增加而衰减的拟合衰减幂数曲线。结果表明,淋滤液中pH值变化不明显,呈中性偏弱酸性,SO42-,F-,Mn等组分超标,其他重金属Cr,Cu,Pb,Cd等未检出;在淋滤试验前期,部分污染组分浓度很高,如Na+,总溶解固体和总硬度等,后期随着淋滤量的增加而呈现衰减趋势,并趋于稳定,其衰减方程基本符合幂数关系。表明在淋滤作用下岩样污染组分对地下水水质存在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环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阜康镍冶炼厂含镍铜渣冶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矿冶》2000,9(3):59-62,38
采用焙烧—浸出—电积工艺处理阜康镍冶炼厂含镍铜渣。在焙烧温度 80 0~90 0℃、浸出温度 6 5~ 70℃、浸出时间 12 0min的条件下 ,可得到铜浸出率为 97%。由于浸出液含铁极低、含镍低于 1g/L ,不需净化可直接电积。工业生产中可抽取一定量的铜电积老液送镍冶炼系统 ,防止铁、镍累积。含镍铜渣中的贵金属全部进入浸出渣 ,浸出渣率很低有利于贵金属富集。该工艺流程结构简单 ,金属回收率高 ,含镍铜渣中有价金属可综合回收 ,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Minerals Engineering》2006,19(12):1259-1265
Immediat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xpose the fungi organisms to a multitude of stresses in an in situ bio-leaching process. The most significant abiotic stress is from heavy metals which are dissolved by the metabolic products of the organism. Heavy metal stress can stimulate changes in the fungi metabolism which could inactivate its cellular functions critical in maintaining bio-acid production and leaching of minerals. Gradual acclimatization of the organism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single metals forms the main method of adapting strains for this process. However in a bioleaching process, several metals are dissolved which exposes the organism to various levels of cation toxicity. In this study Aspergillus foetidus was trained using multi metal (Al, Co, Cr, Cu, Fe, Mg, Mn, Ni and Zn) environment to mimic a leaching system. The effect of the metal stress on the fungi metabolism was examined. Bioleaching of weathered saprolite ore using the heavy metal tolerant organism was assessed.  相似文献   

20.
演马电厂粉煤灰矿井填充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演马电厂粉煤灰进行浸泡和淋溶试验,模拟矿井填充后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测定了pH值,电导率,F-,总硬度,Zn,Mn,Cr6+,Cd,Cu,Pb等项目,实验表明,流动水体利于污染组分的溶出和迁移,溶出液中高锰酸盐指数和Cr6+超标,pH值偏高,淋溶条件下TDS和氯化物超标,对地下水环境存在污染。其它重金属元素含量甚微,多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