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直接酯化工艺路线,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co-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ET)。研究了该共聚酯的聚合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共聚酯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酯聚合工艺受总醇与酸的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稳定剂用量、聚合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新型共聚酯注塑性能较好,并具有一些特殊性能。  相似文献   

2.
最新专利     
高透明度共聚聚酯的生产日本酯 ;JP15 2 5 2 970 (2 0 0 3,9,10 ) (日 )聚酯为瓶用、膜用等 ,含 97mol%~ 70mol%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重复单元和 3mol%~ 30mol%的萘二甲酸乙二酯重复单元。生产方法是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直接酯化制成低分子质量PET ,在低分子质量PET内加入萘二甲酸及其烷基酯进行酯交换 ,然后再进行缩聚。例如 ,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PET低聚物存在下酯化 ,得到PET低聚物 ,该低聚物与萘二甲酸、萘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酯交换 ,再经缩聚 ,得到共聚酯 ,共聚酯切粒后制成薄膜 ,薄膜雾度 1 5 %。有高透明度、耐冲击的共聚…  相似文献   

3.
以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为主要原料,添加第三单体新戊二醇(NPG)合成了一系列不同NPG含量的共聚酯(PENT),研究了NPG对酯化、缩聚过程的影响,分析了PENT共聚酯的常规性能。结果表明,酯化反应速率和聚合反应速率随NPG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共聚酯中的二甘醇(DEG)含量和端羧基(CEG)含量随NPG含...  相似文献   

4.
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1,4-丁二醇(BD)合成聚酯体系中引入其它共聚组分,制备了快速结晶的低熔点共聚酯热熔胶,其熔点约为70~120℃。由于熔点越低结晶性能越差,因此在合成聚酯热熔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改性,且对组成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酯热熔胶的熔点和结晶性能随DMT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二元醇体系的配比和含量对熔点和结晶性能有很大影响,当混合二元醇物质的量比为1时具有最低的熔点,BD/HD(1,6-己二醇)体系比EG(乙二醇)/HD体系的结晶速率快,BD/HD体系中结晶速率随HD含量的增加而加快。  相似文献   

5.
新戊二醇改性PET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苯二甲酸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2%~15%(摩尔)新戊二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二醇配比的共聚酯,用示差扫描量热方法研究了该体系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共聚酯的熔点和结晶度均随新戊二醇的加入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供了一种耐温的改性共聚酯,采用不同的二元醇合成改性PET。研究酯化温度、催化剂及不同量的功能性单体合成耐温聚酯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酯化温度在255℃,催化剂的量在300×10-6,异山梨醇与1,4-环己烷二甲醇的复合含量为30%其综合性能最好。该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一般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更高,且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体,引入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SIPE)和第四单体间苯二甲酸(IPA),通过直接酯化-缩聚工艺路线合成水溶性共聚酯,系统研究了二元酸配比、SIPE添加量对共聚酯的合成和常规性能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定性分析了共聚酯的大分子链序列结构。结果表明SIPE主要影响共聚酯的流动性能和常规性能,IPA主要影响共聚酯的耐热性能。核磁表明SIPE和IPA均成功引入共聚酯大分子链结构中,且符合多单体改性和高比例IPA改性的分子序列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回收废聚酯制备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红玮  许忠斌  郑素霞 《化工学报》2008,59(8):2141-2148
在微波辅助下,采用新戊二醇(NPG)对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多元醇解,产物经酯化后,制备了能用于聚酯-环氧粉末涂料的聚酯树脂。通过研究各主要因素对醇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的影响,实现了反应条件的最优化组合。同时研究了酯化过程中引入的均苯四酸二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对苯二甲酸改性松香聚酯多元醇的合成工艺及产品性能进行了研究。重点探索了对苯二甲酸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法对改性松香聚酯多元醇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在松香105 g,对苯二甲酸45 g,二甘醇150 g,催化剂0.5 g,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7h的条件下,松香聚酯多元醇通过对苯二甲酸的改性,产品的酸值≤5 mg/g,羟值380~420 mg/g,黏度5.5~6.5 Pa·s,外观为棕红色,与传统松香聚酯多元醇酯化时间比较,由原来的9 h缩短到7 h;改性松香聚酯多元醇硬泡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GB/T 20219-2006。  相似文献   

10.
以精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和1,4-环己烷二甲酸(CHDA)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法制得CHDA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聚酯,研究了CHDA含量对改性PBT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DA含量的增加,改性PBT共聚酯的缩聚时间延长,特性黏数提高;CHDA的加入对改性PBT共聚酯的熔点、熔融结晶峰温度、结晶度的影响较大,当CHDA质量分数为20%,改性PBT共聚酯的熔点降至190.68℃,熔融结晶峰温度降至140.49℃,结晶度降至17.42%;改性PBT共聚酯的热稳定性略低于常规PBT,当CHDA质量分数为20%,改性PBT共聚酯的热分解峰值温度降至399.25℃;随着CHDA含量的增加,改性PBT共聚酯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升高,当CHDA质量分数为5%~10%时,改性PBT共聚酯的综合性能较优,拉伸强度为40.65~44.11 MPa,断裂伸长率为143.23%~218.85%,冲击强度为5.12~5.88 kJ/m2,弯曲强度为45.15~51.31 kJ/m2。  相似文献   

11.
最新专利     
<正>透明聚酯生产 东洋纺;JP16-123984(2004,4,22)(日) 乙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对苯二甲酸在三氧化二锑、二氧化锗催化剂以及醋酸钴、磷酸三甲酯添加剂存在下制成共聚酯。共聚酯用于片材、薄膜等,有优异的透明度、耐冲击性、成形性和耐热性,特性粘数0.60-1.0 dL/g,色值L值56-60,b值-0.5-5.0。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热熔胶(HMA)的组成、分类及性能,特别综述了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HMA(如接枝改性、可反应型基团改性、无机粒子改性、芳香烃树脂改性和多元共混改性等)、聚氨酯热熔胶(PUR)和聚酯-HMA的研究与应用。最后对新型HMA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醇共聚酯(CGP)以不同比例共混制得一系列的改性聚酯,研究了共混改性聚酯切片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GP加入量的增加,PET/CGP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冷结晶峰温度Tc和熔点Tm均有所下降,热稳定性比普通PET低;PET/CGP熔体呈现“切力变稀”现象,其表观黏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PET/PEG共聚酯及共混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EG(聚乙二醇 )共聚酯及共混物的抗静电改性效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共聚酯的抗静电效果及抗静电耐久性等均远优于PET/PEG共混物 ,且可避免共混改性中的二次降解问题。这种共聚酯易于在聚酯合成厂实现大规模生产 ,既可直接用于制造抗静电聚酯产品 ,也可用作PET的抗静电改性母粒  相似文献   

15.
以己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PBAT)共聚酯。研究己二酸与对苯二甲酸不同摩尔比对合成共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弹性性能的影响。FTIR和NMR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合成了PBAT共聚酯。GPC测试结果表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_w)在41000~142000之间,测试结果与特性黏度具有一致性。DSC测试结果表明随己二酸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逐渐降低;W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己二酸含量的不断增加,共聚酯的晶型结构逐渐由PBA转变为PBT;DMA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基本呈不断降低的趋势;TGA结果表明PBAT共聚酯的初始分解温度随对苯二甲酸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而在高温段共聚酯的热稳定性接近。拉伸结果表明,AA/PTA比例的变化显著影响共聚酯的力学弹性,PBAT7:3具有最大的断裂伸长率,而PBAT3:7则表现为强而韧的拉伸特性。  相似文献   

16.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配方量的新戊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进行酯化反应;(2)任选地,加入新戊二醇或者间苯二甲酸校正至酸值为(34±2) mg KOH/g;(3)真空环境下,继续聚  相似文献   

17.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1,3-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用FT-IR,1H-NMR,DSC,TGA,水降解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FT-IR和1H-NMR分析表明合成得到的共聚物为预期产物;DSC分析显示,共聚聚酯随着1,3-丁二醇在共聚物中比例的增大,熔点(Tm)逐渐降低,由158.24℃下降至104.19℃,玻璃化温度(Tg)逐渐升高,由4.86℃升至24.56℃,合成得到的共聚酯趋向于无定形态;TGA分析表明1,3-丁二醇在共聚酯中比例增大会使聚酯的热稳定性下降,但合成得到的共聚酯依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大于310℃,不需要在反应过程中添加热稳定剂;水降解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随1,3-丁二醇比例的增加,降解速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4-丁二醇(BDO)和ε-己内酯(CL)为原料,以钛酸正丁酯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备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ε-己内酯)共聚酯(BCL)。通过1H NMR、IR、DSC对BCL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BCL硬段序列长度增加、软段序列长度下降;共聚酯的熔点和结晶温度逐渐升高;共聚酯的密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王贤松  王公应 《精细化工》2019,36(12):2341-2352
2,5-呋喃二甲酸聚酯是以生物质平台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为主要单体的生物基聚酯。该文主要介绍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研究进展,对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性能、合成方法、合成用催化剂及其共聚改性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与对苯二甲酸聚酯的相应性能接近。同时,2,5-呋喃二甲酸聚酯及其共聚物对CO_2、O_2和H_2O的阻隔性能优于对苯二甲酸聚酯,在许多领域是聚酯PET等材料的潜在替代物,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然而,较低的断裂伸长率是2,5-呋喃二甲酸聚酯应用的瓶颈问题。共聚改性是改善2,5-呋喃二甲酸聚酯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已有的共聚改性单体在改善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断裂伸长率时使共聚物的杨氏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大幅下降,合成具有较高断裂伸长率、较高杨氏模量和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2,5-呋喃二甲酸聚合物是国内外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2,5-呋喃二甲酸聚酯共聚改性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主要原料,添加第三单体新戊二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NPG含量的共聚酯(PENT),利用差示扫描热(DSC)研究了NPG对PET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PG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和熔融结晶温度(Tmc)降低,冷结晶温度(Tc)升高,结晶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