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某型汽车座椅调角器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失效的现象,建立了该型调角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在实际的实验载荷工况下,对调角器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所齿板和内齿圈啮合部位最外侧齿根部位应力较大,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固定座根部圆角部位应力也较大。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调角器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分析结果对调角器的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并重新对其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结构解决了调角器的失效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调角器是汽车座椅中的重要零件,传统设计容易出现疲劳失效,造成反复更改设计与浪费.基于设计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方法设计了某汽车座椅调角器的结构和座椅靠背回复用的平面涡卷弹簧,应用设计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方法识别和消除潜在的隐患,提出了流程化设计思路,以减少调角器设计的不确定因素.为验证纵向加载模式下座椅的强度性能,用有限元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和模拟简单工况条件下座椅调角器输出的扭矩,研究调角器在各个复杂工况下的扭矩输出。利用Hyper 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使用LS_DYNA进行计算,并采用Hyper View和Hyper Graph进行数据处理,输出调角器扭矩曲线。  相似文献   

4.
汽车座椅调角器智能化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汽车座椅调角器的智能化设计,运用相关参数化设计理论及WAVE来控制调角器的控制参数,对调角器进行运动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将理论分析与试验的物理模型进行对比,获得较为完善的调角器智能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为航天部610所下属中航精机公司研制开发的汽车座椅调角器静强度试验机,给出了机械结构和数据采集及计算机监控界面的设计思路与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主轴断裂失效会导致高压水泵内部高压水喷出,可能引起事故,严重者甚至影响人身安全.高压水泵主轴处于水泵的内部,检测参数的选择和测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最为判断特征的轴体振动信号中,强噪声会干扰阈值信号的判断,影响失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修正GTN模型的高压水泵主轴断裂失效检测方法.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定高压水泵主轴的振动信号,通过小波包分析对振动信号去噪处理,结合修正GTN模型,搭建基于故障树的高压水泵主轴断裂失效检测模型,对高压水泵的主轴断裂失效情况检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低的误检率以及较高的查全率,能够有效提升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手工计算,对汽车座椅手动调角器卷簧的设计和材料选择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汽车座椅手动调角器卷簧的设计不能按照JB/T 7366-1994标准中给定的方法进行正向设计,需要根据汽车座椅卷簧的外形尺寸需要,确定一些基本参数后,进行反向设计,进而确定卷簧的材料、尺寸等参数.此外,在备选的50CrVA、65Mn和60Si2...  相似文献   

8.
通过VUMAT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接口,将考虑了材料各向异性的GTN模型嵌入到LS-DYNA软件中,并以6016铝合金平板拉伸实验为例,分别采用传统有限元反向标定法(仅以实验载荷-位移曲线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和新增样件断裂方式及断后颈缩量作为评判标准,确定了6016铝合金材料的2组GTN模型参数,模拟6016铝合金平板样件在拉伸时的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由于GTN参数的不唯一性,采用传统有限元反向标定法确定的GTN参数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出样件实际断裂情况和颈缩现象,而新增以上两个评判标准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传统汽车座椅调角器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一齿差行星齿轮传动调角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可对调角器的具体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波 《中国机械》2014,(4):105-106
对于汽车生产中,不仅要经过多重设计加工阶段,而且在对汽车零件的焊接过程中,也将会直接影响汽车的质量,针对汽车座椅调角器的电阻焊施工中,更是应该注意这一问题,因此在汽车调角器的质量控制中,应该提高调角器电阻焊全过程中的质量,以便更好的控制汽车座椅调角器质量。下面本篇就将探讨如何控制汽车座椅调角器电阻焊全过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靠背回复故障是汽车座椅重大质量问题之一,将直接导致产品被拒收。靠背回复故障常为批量问题,处理时间紧迫,通常以直接增大板簧规格、增加调角器回复力矩的方式解决,但会导致成本增加。以试验和统计为基础,结合成功案例,提出“剥洋葱式”由外到内,即从座椅总成外部层面到骨架和内部调角器的系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靠背回复故障问题,避免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在成形过程中极易产生开裂,精准的损伤预测可以为塑性成形工艺提供理论支撑。为此,基于含连续介质剪切损伤因子的Gurson-Tvergarrd-Needleman(GTN)损伤模型被应用于预测镁合金成形时的损伤演化,通过压缩试样的力-位移曲线标定了AZ31B镁合金的流动应力和剪切损伤参数,预测并验证了AZ31B镁合金在镦粗工艺下的表面损伤及开裂,扩展了模型对低应力三轴度下的成形工艺损伤预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AZ31B镁合金在受压条件下损伤成因、裂纹扩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缩位移的增加,镁合金侧面中心区域的切应力不断增加,在此作用下基体内部孔洞沿非垂直压缩方向伸长、聚合,最终形成宏观裂纹;镦粗后的试样侧面裂纹走向与垂直压缩方向所成角度范围为34°~46°,改进的GTN模型模拟结果为44°~54°,原始GTN模型模拟结果均呈90°;改进后的GTN模型可应用于预测镁合金在轧制、热冲压等工艺下的损伤演化行为,为后续工艺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链板式叠片联轴器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对其在扭矩和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并着重分析比较了传递不同的功率以及叠片组不同的轴向位移对应力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本文计算结果对设计这种新颖的叠片联轴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phenomenological model of ductile fracture for the API X65 steel using the Gurson–Tvergaard–Needleman (GTN) model. Experimental tests and FE damage simulations using the GTN model are performed for smooth and notched tensile bars, from which the parameters in the GTN model are calibrated.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data of pre-strained, notched tensile and fracture toughness tests with finite element (FE) damage analyses show good agreements, sugges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calibrated parameters. As application, the developed GTN model i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pre-strain effect on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5.
以理论公式计算出纵梁的抗弯截面系数需求,并对截面参数进行初步选择.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车架总成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使用求解器Optistruct对模型进行弯曲工况、转向工况、制动工况、扭转工况的强度分析,最后根据应力结果对车架连接板进行减重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减重后的车架强度和减重前车架强度相当,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某混合动力汽车电机转子的转轴与硅钢片之间采用了过盈装配。为研究该装配工艺的结构可靠性,通过CAE方法分析转子结构的装配应力,并进行疲劳寿命计算。对比相同结构采用间隙与过盈装配后的应力计算结果,发现合理的过盈量选择,可降低转子结构在不同转速下的应力波动。深入分析表明,离心应力波动较大的旋转构件,可在径向方向引入过盈装配,提高装配件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7.
差速器齿轮有限元精确建模与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有限元法,在利用自编软件参数化生成差速器精确有限单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Hypermesh作为前处理平台,将ABAQUS作为求解器,对差速器齿轮进行强度校核,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轻量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燕碧娟  张杰  梁慧君  刘泽坤 《机械传动》2020,44(10):116-123
工程车辆对承载能力有较高要求,其悬架刚度大,减振性能差,工作环境恶劣,在垂直、俯仰和侧倾3个方向易受到剧烈振动,严重影响驾驶员身心健康与车辆的操作稳定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工程车辆座椅的2-SPS+SR多维减振悬架。首先,利用单开链理论对该座椅悬架进行一平移两转动的自由度分析;然后,建立位置方程对座椅悬架进行位置分析,给出了该悬架结构位置的正解。并通过对位置方程进行一次、二次求导,得到了悬架的1阶运动系数和2阶运动系数,利用运动系数对并联座椅悬架进行速度和加速度运动学分析;最后,在Adams/view中进行仿真分析并在Matlab中进行数学模型编程仿真,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分析结果为后期悬架的控制仿真研究以及工程车辆在三维路面下乘坐舒适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