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抽油机日常维护中的重要内容,抽油杆的防偏磨质量将直接影响抽油机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抽油杆偏磨特点及偏磨机理,然后具体探讨了抽油杆防偏磨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维护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构架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介绍了构架结构模型的建模技巧、建模过程、建模单元特性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创建技巧。根据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对构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构架前16阶模态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型模态,确定了构架结构的动态特性,指出构架中振动的薄弱环节。为构架动态特性的改进设计和有效地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参考,对进一步构架的动力学分析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转向架作为轨道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牵引行走和制动等重要作用,是决定列车运行安全和动力学性能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利用CATIA软件建立了新转向架构架的三维模型;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新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结合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典型受力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新转向架构架进行尺寸优化详细设计、静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优化分析结果显示,新转向架构架在满足结构强度刚度要求的同时也达到了轻量化的效果,同时构架的动态特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曲线工况下跨座式单轨列车走行轮胎的磨损,通过胎面橡胶摩擦特性试验提出修正的衰减指数摩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走行轮双胎的磨损特性,提出采用虚拟外倾方法控制走行轮胎磨损,采用构建曲面走行踏面的方法对虚拟外倾方法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虚拟外倾方法使内、外走行轮胎总的摩擦功降低3.4%,但外侧走行轮胎的摩擦功偏度值增加了25%;相对于虚拟外倾方法,曲面走行踏面方法使走行轮胎总的摩擦功降低了12.9 J,外侧走行轮胎的摩擦功偏度值降低了5.17%,内侧走行轮胎的摩擦功偏度值降低了8.87%,有效降低了走行轮胎的磨损并改善了其磨损均匀分布程度。  相似文献   

5.
走行轮车轴是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的重要部件,其强度和刚度关系车辆的行车安全。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车轴有限元模型,通过求解器进行车轴承载情况下的有限元计算。分析4种不同工况下走行轮车轴的强度和刚度,得到走行轮车轴的应力、应变云图,为跨座式单轨走行轮车轴再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跨座式单轨列车-轨道梁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涉及因素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刚柔耦合理论建立跨座式单轨列车-轨道梁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探讨不同轨道梁跨距和载重状态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梁跨中竖向挠度和横向挠度均随跨距的增加而增大,跨中竖向挠度影响更显着;跨中竖向挠度随载客量的增大而增大,横向挠度基本不受载客量的影响。研究可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设计优化和运输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具有噪声低、爬坡能力强、景观效果好、占用地面资源少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对加拿大庞巴迪、中国中车长客、比亚迪、中车浦镇庞巴迪、中车特装、马来西亚斯古米等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技术体系车辆特点、功能定位等,总结不同技术体系差异,以期为跨座式单轨车辆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耘茏  张杨 《机械》2022,49(1):53-60
针对某型跨座式单轨车辆,通过在车体和构架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对车辆空载和满载时的加速度数据进行采集,基于GB/T 5599-2019对车辆的运行稳定性、运行品质、平稳性指标和舒适度进行评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型车辆在90 km/h速度范围内,转向架未发生失稳现象,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和垂向振动加速度均小于2.5 m/s...  相似文献   

9.
轮轨刚柔耦合动力学是车辆动力学及有限元研究的基础,跨座式单轨轨道的刚度较小及受力较大,相比车体更加适合做柔性化处理,但是由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大尺寸使得计算难度较大,其刚柔耦合动力学的成果较少。针对柔性轨道的跨座式单轨刚柔耦合动力学,采用等效原理将轨道梁的动态受压变形化为车辆轮轴所受的外力,并构建了轮轨耦合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基于迭代方法的轨道梁有限元模型及车辆动力学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数据比较,验证了迭代的收敛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等效力及迭代方法可以有效的计算跨座式单轨刚柔耦合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汽车前轮偏磨问题分析与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五菱V1旅游现先车前轮偏磨问题,通过运用UG_motion运动分析和数学计算方法相结合,对前轮前束和外倾角的匹配进行仿真技术分析和数学计算,找出轮胎偏磨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解决前轮独立悬架前轮胎偏磨的解决措施实施方案;并结合检测线侧滑量检测和实车试验,最终解决了五菱V1车前轮偏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悬挂式单轨大都采用橡胶轮胎,在运行过程中磨耗较为严重.探究了走行轮的驱动方式和初始轮径差这两种因素对车辆走行轮磨耗程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UM建立悬挂式单轨动力学模型,以走行轮的磨耗功来评价走行轮的磨耗程度.研究表明:驱动方式主要影响走行轮纵向磨耗功,在直线和曲线两种工况下,同步驱动时走行轮磨耗功均小于独立驱动的...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轮胎磨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综合分析了汽车轮胎和路面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磨损形式和磨损机理,以及研究轮胎磨损常采用的方法。运用摩擦学原理提出了轮胎磨损的分类形式,为正确预测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轮胎磨损率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对制造业在数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数据特点、数据管理的总体方案和系统软件的主界面,建立了基于Teamcenter的产品数据管理模型,阐述了该模型的项目管理、人员组织管理、权限管理、物料清单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几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车轮滚动接触疲劳与磨耗耦合关系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滚动接触疲劳和磨耗是车轮失效的主要方式。通过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得到接触斑内的法向、切向应力和材料上不同深度处的最大切应力分布,以CL60钢和贝氏体车轮钢为例,基于"layer"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模型和Zobory车轮磨耗模型,分析LM型车轮踏面和75 kg.m–1钢轨型面匹配时轮轨接触条件和车轮材质对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和磨耗竞争关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摩擦因数为0.3时,CL60钢在小蠕滑条件下会发生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在大蠕滑条件下只有轴重大于30 t时才会出现滚动接触疲劳损伤,而贝氏体车轮钢只有在大蠕滑条件且轴重为30 t时,载荷循环次数小于1×105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摩擦因数为0.6时,CL60钢和贝氏体车轮钢在各种工况下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速度都小于相同条件下的磨耗速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何分析,建立了带切口半圆槽轮槽角度与磨损深度关系数学模型,并对曳引系数与磨损深度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带切口半圆槽轮槽角度随磨损深度的变大而变小,当磨损达到临界磨损深度时槽型特征角度不再变化;假设轮槽与钢丝绳间摩擦因数和包角不受磨损影响,磨损越严重则轮槽曳引系数和曳引能力越大,最终将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在NENE-2型磨损试验机上利用往复滚动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制动状态下车轮钢的滚动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滚滑状态下的切向摩擦力是变化的,随制动力的增加,滚动摩擦副对应的摩擦因数和摩擦阻力相应增大;平面试样的表面磨痕形貌由于切向摩擦力的变化而明显不同;随切向摩擦力的增大滚动磨损机制亦发生改变,从磨粒磨损逐渐转变为粘着磨损,磨损加剧且磨痕深度变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往复滚动试验装置,对不同制动状态和频率下的车轮钢摩擦磨损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切向摩擦力的增加,滚动摩擦副间的相对滑动量、摩擦因数和线接触区域的拉压应变相应变大,车轮钢平面试样表面的损伤形式呈现从擦伤到磨粒磨损再到粘着和疲劳剥离的变化规律;摩擦因数一定时,随频率的增加,磨损形式由磨粒磨损逐渐向疲劳磨损转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ANSYS软件的三种模态计算方法分析了一种辐条式预应力摩天轮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指出了重力和拉索的非线性作用对模态特性影响不可忽略,且考虑拉索非线性得到的模态振型的趋势和不考虑时的模态特性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9.
发挥驾驶员主观能动性、结合理论知识及驾驶员正确使用轮胎的性能,才能延长使用寿命,达到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往复滚动试验装置,研究了水介质作用下车轮钢的往复滚动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接触界面存在水介质条件下的车轮钢摩擦因数明显低于干态工况下的摩擦因数;水介质润滑条件下车轮钢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水介质的存在减小了车轮钢表面的磨损,同时减轻了车轮钢表面的剥离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