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产带材设备的卷绕张力控制系统。基于数学模型设计控制策略。采用了变比值控制。变增益、变积分时间控制。将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和智能控制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达到控制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郑昕斌 《机电技术》2012,(1):122-125
国产汽车的汽车空调控制器在智能控制和驾乘人员舒适度等方面,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章结合CAN总线技术,主要针对汽车空调的自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设计了一套基于SIMULINK的仿真系统,用以验证控制算法的性能。其次利用自动控制算法对车内的温度系统进行控制。通过PID控制策略实现车内温度的控制,并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在汽车仿真实验室上对自动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和参数标定,对标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完整的控制参数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智能控制方法的选择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智能控制设计形式和设计方法的日益丰富以及智能控制应用的日益普及,智能控制的相关技术及其控制策略的选择变得日益重要。本文提出了设计智能控制系统时选择何种控制方式、采用何种技术及其相应控制策略所应考虑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实例,从方法上给出了各种智能控制技术及控制策略的选择方法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算法优化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即基于IPSO-P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首先,研究了基于P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模型,分析了PNN的平滑因子对该模型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其次,在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中引入频率粒子群和采用动态惯性权重,改善PSO算法的全局和局部寻优能力,利用IPSO算法优化基于P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模型的平滑因子,以改善模型的分类能力;最后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PSO-P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基于IPSO-PNN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诊断速度。  相似文献   

5.
李蕊  徐立鸿 《机电一体化》2011,17(1):52-55,68
该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OPC接口的设计,将多因子协调控制算法嵌入到DCS软件中,以实现对温室系统基于智能控制算法和DCS架构的分布式控制。文中介绍了OPC标准的技术规范,分析了自动化接口的对象模型,根据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对基于OPC接口的客户端软件的功能模块和通信流程进行了设计。系统的运行测试表明,开发的客户端程序运行可靠,数据读取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列车动力学方程为基础,以能耗、准时性、精确停车以及舒适度为优化指标建立了列车自动驾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其优化算法采用遗传算法,控制策略基于一种实时速度校正的计算方法。为验证算法有效性,选用了一种具体的采用内燃机的列车自动驾驶实际算例,利用遗传算法对采用列车自动驾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优化以得到列车运行目标曲线,并实施自动驾驶控制。基于MATLAB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本文设计的遗传算法和控制策略具有较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王珏  金涛涛  张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2021,370(12):244-247,252
针对当前纯电动公铁两用牵引车转向系统响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纯电动公铁两用车转向系统多永磁同步电机协同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式,设计了转角协同补偿器对多电机转角误差进行补偿.同时将模糊智能控制算法与PID控制算法相结合,设计了能在线整定控制器增益的模糊PID控制器,与转角协同补偿器相配合,实现多永磁同步电机协同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相比,能使系统响应的稳态时间缩短39%,跟踪精度提高了70%.  相似文献   

8.
面向家电产品的人机工程设计与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家电产品的人机工程学特点,对人机工程设计与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依据传统的虚拟人体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虚拟人快速几何建模方法.运用反向运动学知识,构建了虚拟人的运动学模型,并结合关键帧动画和人体姿态库实现了虚拟人的人机工程仿真.基于人体测量学人机数据库和碰撞检测算法,实现了虚拟人的舒适度、视域和可达域检测与评价.最后通过人机检测系统的实现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对设计师进行人机设计和工程仿真分析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以STM32F103ZET6芯片为核心,集温湿度检测、人体感应、语音识别、空气加湿、手机交互等功能为一体。本系统具有手动控制以及智能控制两种工作模式,智能控制模式下,通过温度测量模块的数据采集,对风速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进行建模,最终获得匹配的最佳风扇转速数;在人工控制模式中,通过LCD触摸屏、手机APP以及语音来控制风扇转速。经反复实验可得,该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相对其他产品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字调速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二维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为核心,结合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模糊推理和自学习能力.根据该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DSP的硬件电路,并进行了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动静态性能,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为无刷直流电机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车载空调温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工艺问题,根据对系统的快速性、舒适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前馈解耦补偿的抗饱和PI控制器的温度控制策略,并利用LMS公司的AMESim软件完成了对控制器的设计。在分析系统模型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控制系统的模型,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加入车速变化的模拟仿真,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车速和设定温度两种干扰同时变化的模拟仿真,验证了系统良好的温度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障驾驶安全,设计了基于自适应障碍物识别和目标跟踪的汽车防撞系统。根据激光雷达工作原理,提出了自适应阈值的最近邻聚类算法用于障碍物识别;根据城市交通实际状况,提出了基于当前统计模型的自适应Kalman滤波跟踪方法;为了提高驾驶舒适度,提出了融入驾驶员习惯的预瞄安全距离模型;对车体进行改装后实验,结果表明的算法能够快速跟踪移动目标,并且具有很高的跟踪精度;在防碰撞试验中,设计的主动防撞系统能够在安全距离及时制动车辆,说明了防撞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设备不断增加,通信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本文所提出的基于CAN总线的车窗智能控制系统方案,从总线应用状况、方案提出、硬件设计、软件规划、电流特性与算法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系统通过提取车窗夹持特征,实现了车窗防夹功能控制策略的解决措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牵引治疗是颈椎病采取的有效方法,牵引设备加载过程非线性、时变性及干扰存在,使用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建立精确地控制模型。使用智能控制方法,建立神经网络算法和模糊专家控制结合控制策略,系统己经在颈椎牵引设备上投入使用,现场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仿人智能控制算法对跟踪系统存在问题基础上,分析了控制算法的结构模式,提出了任务和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该算法控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核函数有不同协方差的混合模型的异方差 PNN的实现。传统的 ML 估计方法和 EM算法在训练异方差 PNN存在数学上的困难甚至导致算法失败。从协方差的根源出发提出了协方差限制的简单 EM改进算法 ,又基于杰克刀技术提出了鲁棒性的 EM改进算法。此外又从信息论出发提出了基于最小相对熵的训练新算法。闭集文本自由说话人辨认试验证明了提出的模型及其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提高掘进机掘进液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了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其中的应用。首先,讨论了普通粒子群算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其缺陷设计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可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现象;然后,分析了掘进机掘进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最后,建立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掘进机掘进液压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模型,并且进行了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同时进行了现场应用,经过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某水泥生料自立式辊磨DCS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提高自动化水平为目标,提出一套DCS控制方案.首先,给出DCS设计方案,为后续智能控制算法提供平台.其次,针对典型的控制要点(出,入口压力差,张紧装置压力,振幅),运用模糊PID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其智能控制.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汽车非独立式空调系统工作稳定性差、停车无法使用等现状,提出了独立式电动空调系统的方案和设计思路,一方面用模糊控制器来控制汽车行车时压缩机转速实现汽车室内温度的智能控制.另一方面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将压缩机由原来的发动机驱动改为由发动机和电动机选择性驱动,实现停车空调制冷功能.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对非独立式空调系统和独立式电动空调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充分说明了独立式电动空调系统,使汽车行车过程中动力性下降,停车时不能使用空调的问题得以解决,也使汽车室内温度更加适宜,舒适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杨琼  范林 《流体机械》2005,33(8):69-73
介绍了现阶段推行蓄冷空调工程中应考虑的三个策略问题(设计、运行和控制策略)。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系统的合理设计、系统运行及控制策略的合理选择,有利于实现蓄冷空调的电力调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