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潮河湖水系连通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湖水系连通作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其实施对于改善感潮河网地区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感潮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后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包括结构性评价指标体系、水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等3个方面,分别定量评价河湖水系连通对于河网水系结构、河网水动力和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及河网水环境的综合改善效果。通过实地调查与测验资料,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广州市海珠区感潮河网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后的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港市三大水循环体系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揭示了不同长江潮位与内河引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引水量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引水服务面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高潮位的升高,内河引水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当中部水系引水量达到1.4×10~7m~3时,氨氮浓度改善率达到50%以上,浓度变化指数达到0.6以上,且整体提升了1个水质类别;引水服务面积随着引水量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而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呈现对数函数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水系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最大,为0.352~0.891 km~2/万m~3。  相似文献   

3.
感潮河道的生态护岸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市海珠区瀛洲生态公园河道整治为例.介绍了几种生态护岸设计,并进行分析比较。建成的效果基本与设计想像一致.实现了在感潮河道水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确保岸坡安全的同时.具有生态和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静  翁士创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3):279-280,287
基于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顺德区水系为例,建立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在结合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下,根据不同的约束条件,分别计算了顺德区水系的天然环境容量和可利用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是简便而有效的,并对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提出了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感潮河网地区内涝灾害频发的现象,以上海临港主城区为例,在对区域现状进行内涝风险评估和积水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源头削减、排水路径优化、河道控制水位优化、水面率提高、排涝泵站设置、竖向控制以及管理的角度,提出构建区域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的水安全保障系统方案。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实施后可有效消除区域积水和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海珠区新癵围河网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平原感潮河网特点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珠江潮汐动力和较干净水资源,采用水资源调度方法来改善该区域水环境。分析调水期间各水力要素以及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充分利用珠江潮汐规律,采用涨潮引水、落潮排水方案,能使河网内主要河道水体定向有序地流动,进而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加快水体更新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涌水质。该研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河道整治具 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海珠区河网水系为例,建立了城市感潮河网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利用换水率、换水周期等指标研究了该感潮河网地区提高城市水环境诸多措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潮河(北京段)布设4个检测断面,选取DO、TP、NH3-N和CODMn等4个评价参数进行水质检测.运用水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潮河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进行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潮河水质判定等级分别为Ⅱ类、Ⅰ类.模糊综合评价法因DO浓度偏高会出现失真现象,评价结果有参考意义.水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虽然保守,但是能够对河流水质进行定类和定量分析,同时计算简单、易推广,对潮河水质评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比2种评价方法,为潮河水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天沙河引水增流工程实例,探讨感潮河网地区利用潮汐涨落引水增流改善水环境的可行性.建立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测典型大潮、小潮潮位过程,对感潮河网地区的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该河段自流引、排水的可能性及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在河网地区利用潮汐涨落的水文特性,引水增流改善水环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概括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含义,并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河流生态健康的递阶层次结构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城市河流生态健康的各个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排序,得到了影响城市河流生态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非生物系统和生物系统,其中非生物系统又起主导作用,在非生物系统中河床基质、水岸交换力所占的权值又最大;在生物系统的结构、活力、恢复力3个指标中结构对城市河流生态健康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平原水库安全评价中存在的忽略生态和可持续性问题,针对平原水库面积大、水深小、坝线长和基础处理差的特点,在健康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安全、生态特征、可持续性和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构建了平原水库健康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围坝安全、水库社会效益、水库生态效应和状态持续性4类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提高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准确性,构建平原水库健康综合评价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模型,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随意性,系统分析各类指标的耦合影响,改进评判分析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可用于一般水库的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河流功能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将河流功能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3类,运用模糊理论,构建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河流功能综合评价模型。以珠江流域的北江水系为例,选取石角水文站作为控制站点,采用2010年数据,选择年径流变化率、河床稳定性、生态用水保障程度、河岸带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水质达标率、水景观状态指数等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河流功能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江河流功能运行状况总体为"优",表明在对北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兼顾治理与保护,各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即在有效发挥河流自然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其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管理水平,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并结合模糊数学原理,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辨识水利项目成本风险因素,构建了水利项目成本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实例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在水利项目成本风险评估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研究成果可为水利项目成本风险控制及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识别河流健康状况和揭示河流受损成因,基于河长制工作任务构建了五方面29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赋分标准与权重,提出了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将其应用于湟水西宁段河流健康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水资源保护60分,水环境治理65分,水生态修复54分,水污染防治35分,水域岸线管理63分,评价区域河流健康综合得分56分,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亚健康水平,达到黄色预警。河长应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对该段河流进行保护、修复、治理和管控。  相似文献   

16.
强潮河口上游建库引水后的再造床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永军  李浩麟 《水利学报》2004,35(2):0021-0028
作者以鳌江河口为例,应用一、二维耦合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上游河道建库引水后河口的再造床过程。文中分析了该河口的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床演变规律;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条件、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验证计算结果;预测了建库引水后河口的水流和河床变化过程。研究表明:水库运用初期淤积发展很快,以后逐渐减小,直至建立新的平衡;淤积是自上而下发展的,且沿程分布不均匀,弯道段淤积厚度相对较小,位于两弯道的过渡段淤积厚度相对较大;淤积在断面上的分布也不均匀,泥沙淤积对河口地区的港口及航道水深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全国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方法框架,从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生境要素和人类活动要素出发,构建了包括水文特性、水质特性、河流地貌特性、生物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5方面、含36项指标的全国河流健康评价全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和纬度、集水面积、距离河源的位置、河流所处地区等空间因子的两级水生态区划方法,根据河流所属水生态区构建了基于一级分区的特定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河流健康评价重点以及不同指标的权重;选择了5条河流作为示例划分水生态区,并明确了建立其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需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的河流健康评价全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建立全国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方法框架,从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生境要素和人类活动要素出发,构建了包括水文特性、水质特性、河流地貌特性、生物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5方面、含36项指标的全国河流健康评价全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和纬度、集水面积、距离河源的位置、河流所处地区等空间因子的两级水生态区划方法,根据河流所属水生态区构建了基于一级分区的特定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河流健康评价重点以及不同指标的权重;选择了5条河流作为示例划分水生态区,并明确了建立其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需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南通市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通市区5条主要河道柱状底泥样品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实验分析,探讨河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均超过土壤背景值,污染较重,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②重金属污染在垂直分布上分为未受干扰、正常沉积的"表层高、底层低"和受清淤治理措施影响的非正常沉积的"表层低、底层高"两种分布格局,在水平分布上具有"城市中间河流高、外围河流低"和"中上游河段高、下游河段低"的分布特征;③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濠河和法伦寺河潜在生态风险强,姚港河生态风险中等,任港河和南川河生态风险轻微。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gCuZnCrPb。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