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扇三角洲前缘储集层精细骨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集层的微相砂体几何规 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井网的基础。为了满足油田开发后期预测剩余油分布的需要,根据双河油田地质条件提出了扇三角洲前缘储集层精细骨架模型建立方法。精细骨架模型是建立在沉积学原理、微相砂体识别标准、微相砂体分布规模、河道密度和特殊砂体的形成条件等地质研究基础上的,然后综合运用各种地质知识确定微相砂体的边界和内插微相砂体。通过解剖双河油田小井距资料建立了微相砂体的宽度与厚度的关系和河道发育定量规律,并建立IV油组2小层骨架模型。提出的方法对其它同类油田的储层精细描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主力生产层段为曲流河沉积,古河道频繁迁移改道,形成了砂体横向尖灭快及纵向叠置复杂的空间分布特点,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刻画已成为精细挖潜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井网密度小给储集层构型表征带来了较大难度。以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综合现代沉积特征,在“砂中找泥”思路指导下,利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对沙湾组曲流河储集层进行了多级次精细构型解剖。研究认为,废弃河道沉积、河道高程差异以及河道间细粒沉积可作为单一河道边界的典型区分标志。研究区内平面上共发育8个点坝,点坝砂体垂向上呈多期侧叠式分布,侧积层泥岩发育。各点坝内部侧积体的规模、倾向、倾角和水平间距经由现代沉积定量分析得以表征。研究区整体为多条同体不同期河道迁移改道叠加形成的大面积复合点坝沉积,为油田后期单砂体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丰富了稀井区储集层构型及单砂体定量表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剖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层内部构型,深入挖掘该类储集层内剩余油,以北大港地区唐家河油田东三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例,通过储集层内部构型解剖,开展唐家河油田东三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构型界面级次划分,并对单一分流河道或河口坝及其内部增生体进行构型分析,建立了三维构型模型,精细刻画河道砂体及内部夹层展布规律,进而分析构型控制下的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成果用于唐家河油田东三段高水淹和低动用区块的综合调整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同类储集层的构型研究和油藏开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边际油田储集层的分布和特征、有效开发海上边际油田,以渤海湾盆地Q33-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集层为例,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研究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通过河流相砂体井震标定、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和边界精细刻画,雕刻河流相储集层砂体外部形态,描述其内部非均质性;根据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井点外推宽度法、变差函数分析法建立河流相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结合类比密井网油田储集层分布特征,提出了侧向相变对比模式、叠置砂体对比模式、河道下切对比模式等3种河流相储集层井间对比模式。综合以上3种储集层表征技术,确定了Q33-1油田储集层分布的最可能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依据设计油田开发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留楚油田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情况,以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单砂体对比追踪模式,使地质研究单元精细到单砂体;对复合砂体进行内部结构解剖,识别出单一河道砂体,揭示砂体间连接关系,为深入分析油水分布特征、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利用研究成果制定针对性治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H_2油藏沉积体系属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大,砂体呈透镜状分布,数量多,厚度薄,砂体钻遇率仅34%。油藏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后,油水分布更加复杂。为实现油藏"砂体清"的目标,改善开发效果,对H_2油藏单砂体成因、接触模式、划分标准等进行研究,同时动、静态资料结合确定单砂体在平面和空间的分布,认为该区中北部单砂体分布连片,结合油藏分类研究,具有加密调整潜力,南部单砂体呈透镜状分散分布,依据单砂体发育规模可以优化部署水平井,结合小层单砂体吸水状况分析、补孔等措施,为建立精细注水系统、有效提高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尔及利亚Oued Mya盆地438b区块北部KG油田主要储集层为下三叠统曲流河沉积,砂体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常规地震属性储集层预测效果差,采用常规储集层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钻误差较大。为了精细描述KG油田T1砂体分布,应用流体活动性属性技术对T1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及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流体活动性属性剖面上岩性组合与地震波组对应关系清楚。利用流体活动性属性技术较好地识别了KG油田有利储集层的分布,有效指导了水平井钻井轨迹调整,预测的储集层产能与实测产能基本一致,说明流体活动性属性技术可用于KG油田及同类型油田的储集层描述。图8参13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储层精细刻画决定了剩余油分布及油田挖潜方向.以Q油田北块砂体为例,针对区域生产动态矛盾,结合新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完成复合砂体内部小层、单砂体级别储层精细对比.依据目标区存在的曲流河砂体叠置关系,建立3种叠置砂体的地震正演模型,明确不同叠置砂体剖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  相似文献   

9.
点坝是曲流河单砂体沉积单元中最重要的储集砂体,其内部侧积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港东油田二区五先导试验块为例,综合运用测井、岩心、密井网、水平井等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定量认识试验区侧积层厚度为0.2~0.3 m、倾角3.5°,侧积体规模、期次、大小不一。分级次嵌套式二次加密建立构型级别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同时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顶部和侧积层附近。应用地质-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成果,指导方案部署与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点坝内部构型精细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实现精细化、数字化和一体化问题,在明确数字化精细油藏描述含义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数字化精细油藏描述程序方法,包括8个步骤:①沉积背景、沉积环境分析;②等时地层格架与精细构造研究;③细分沉积微相,识别成因单元砂体,确定砂体空间展布形态、叠置模式,建立储集层沉积模型;④确定成因单元砂体规模、发育频率等参数,建立原型模型地质知识库,为井间砂体预测提供定量参数;⑤沉积模式与砂体分布控制的高分辨率地震储集层预测;⑥综合建立砂体成因单元构型模型;⑦储集层物性参数与流体分布规律评价;⑧综合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建立储集层地质模型,预测剩余油分布。同时,规范了每一步骤的重点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为数字化精细油藏描述的实现乃至数字油藏的建设提供参考。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丘陵油田构造及断裂系统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水淹程度高、现有井网对单砂体适应性较差、剩余油分布认识准确性不高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了单砂层精细对比和内部构型刻画研究,建立了单砂层精细成因地层格架,落实了砂层内部单砂体的连通关系和侧向变化,为后续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工作提供了新的地质基础。研究成果既解决了一些开发生产的矛盾问题,又为二次开发试验井的部署和矿场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描述法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大庆油田应用现代沉积和露头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测描述法,研制出依据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大型河流一三角洲特有的沉积规律与模式,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精细地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系统描述储层宏观非均质体系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整套储层划分为岩相段、单砂层、沉积微相、单砂体、建筑结构单元、内部非均质等6个描述层次,并对砂体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与边界位置、厚度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采用模式化预测性描述,较好地解决了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描述和井间砂体预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单砂体形态及分布特征预测是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然而,利用常规随机建模技术所建立的模型与油藏实际往往差别较大,难以精确预测含油单砂体展布。如何运用开发中后期丰富的资料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刻画单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建立准确实用的三维地质模型是目前油气田开发中后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华北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对单砂体建模技术的实现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论述,通过与常规随机建模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单砂体模型既能清晰地表征储层内多期砂体的叠置关系,也能揭示三维空间中单砂体的分布和尖灭;同时又充分表达了地质研究的认识,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了更加方便可靠的资料,尤其适合开发中后期井网较密、储层研究达到单砂体级别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吐哈稀油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因剩余油高度分散、认识难度大、有效挖潜手段少,导致关停井比例高,储量动用程度低,采油速度低,开发效果变差.为此,在精细单砂体刻画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微相识别技术,首先确定出单一河道及砂体搭接关系,并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其次,以现代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借助优势动用潜力丰度精确描述单砂体...  相似文献   

15.
XX33-1S油田河流相储层具有横向变化大、砂体钻遇率低以及一砂一藏的特点,增加了勘探难度。为了快速高效评价该油田,运用层序约束下储层宏观描述技术、砂体边界及内部精细描述技术和砂体定量描述技术,寻找井外潜力砂体,并对砂体开展精细刻画与定量描述,实现评价阶段快速寻找储量、精细落实规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单砂体空间发育展布的研究是单砂体精细刻画的核心内容,分析储层单砂体空间发育展布规律,有助于寻找储层渗流规划和控制水驱效率的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渤海BN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矛盾日益突出问题,采用井震、动静四位一体研究方法,依托储层三维精细表征及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单砂体储层连通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充分利用动态资料、井震结合,构建复合河道展布模式,不断修正地质认识并反馈到三维地质模型,形成b砂体垂向三期砂体叠置、平面多条河道频繁迁移、分叉的认识,有效解决了地质认识及油藏动态间的矛盾,并精细刻画了砂体储层连通性,定量表征了剩余油分布。经新钻井及动态资料验证,预测符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单砂体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细油藏描述精度决定于对单砂体认识精细程度,不仅要研究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而且要深入揭示单砂体的内部建筑构造和微观结构内幕(单砂体非均质性三级结构)。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研究,才能建立比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单砂体级三雏地质模型。这是精细油藏描述核心问题,因此单砂体研究是开发地质研究中最重要最基础性研究,有着非常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智  杨少春  贾爱林  孙盈盈 《石油学报》2013,34(6):1137-1142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为典型的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垂向上含油层系多、目的层段长、单砂体薄,平面上砂体规模小、相带窄、相变快,不同层系、不同沉积环境的储层特征差别很大。以跃进二号油田N21油藏为研究对象,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建立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并进行了测井精细解释,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在测井精细解释的综合化、定量化和自动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测井精细解释方法:测井资料预处理与标准化;测井计算泥质含量实现自动分层;测井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与划分;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测井精细解释。研究表明,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进行测井解释是准确计算该类油田储层参数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朝阳沟油田朝5-朝45区块剩余油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5-朝45区块油层自下而上随着沉积环境的变迁,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减小,单一河道砂体发育数目增多,砂体平面分布越来越复杂,导致油层水淹状况和动用程度极不均匀,造成了剩余油分布分散而复杂,应用密井网测井资料开展储层精细地质描述,依据注,采井网对单砂体的控制状况和加密井水淹层解释及开发动态资料,具体研究油层剩余油富集区的分布状况,依据该研究成果,在区块综合调整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措施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