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非负张量分解作为非负矩阵分解的多线性推广,已被成功应用到人脸识别等领域。提出了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无需将人脸矩阵向量化,从而保持了人脸矩阵的内部结构,即人脸图像的整体结构,使人脸特征提取更精确。 实验结果表明, 与经典的人脸识别算法如PCA和NMF相比,该算法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脸部表示模式,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部分图像分类算法为了获取较高的性能均需要充分的训练学习过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训练样本不足及过拟合等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在朴素贝叶斯最近邻分类算法的原理框架下,基于非负稀疏编码、低秩稀疏分解以及协作表示提出一种非参数学习的图像分类算法。首先,基于非负稀疏编码和最大值汇聚操作表示图像信息,并构建具有低秩性质的同类训练图像集的局部特征矩阵;其次,采用低秩稀疏分解结合别类标签信息构建两类视觉词典以充分利用同类图像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最后基于协作表示表征测试图像并进行分类决策,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基于矩阵低秩表示模型的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传统模型中通常对秩最小化问题进行凸松弛,即引入最小化核范数将原始输入图像分解为低秩矩阵和稀疏矩阵。但是,这种方法在每次迭代中必须执行矩阵奇异值分解(SVD),计算复杂度较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低秩矩阵双因子分解和结构化稀疏矩阵分解联合优化模型,并应用于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不仅利用低秩矩阵双因子分解和交替方向法(ADM)来降低时间开销,而且引入分层稀疏正则化刻画稀疏矩阵中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此外,所提算法能够无缝集成高层先验知识指导矩阵分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和算法的检测性能优于当前主流无监督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且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在处理高维数据过程中,特征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降维步骤。低秩表示模型具有揭示数据全局结构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鉴别能力。稀疏表示模型能够利用较少的连接关系揭示数据的本质结构信息。在低秩表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稀疏约束项,构建一种低秩稀疏表示模型学习数据间的低秩稀疏相似度矩阵;基于该矩阵提出一种低秩稀疏评分机制用于非监督特征选择。在不同数据库上将选择后的特征进行聚类和分类实验,同传统特征选择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了低秩特征选择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低秩表示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模型。新模型构建了揭示数据内在特征联系的亲和度图以实现聚类任务。首先,根据矩阵分解原理对原始数据重新生成数据字典,在算法初始输入时筛除部分噪声。其次,利用数据间的稀疏性加强局部约束,为给定的数据向量构建非负低秩亲和度图。亲和度图中边的权重由非负低秩稀疏系数矩阵获得,系数矩阵通过每个数据样本作为其他数据样本的线性组合完成构建,如此获得的亲和度图显示了数据的子空间结构,同时表现局部线性结构。与现存的子空间算法相比,非负局部约束低秩子空间算法在聚类效果上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非负张量分解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非负矩阵分解的多线性推广,非负张量分解已被成功地应用在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和神经科学等领域中.提出了非负张量分解的一种快速算法.首先,将大的张量数据视做多元连续函数的离散化,对其进行采样得到一个小张量;其次,对小张量执行非负分解,可得到它的重构张量;然后,对于采样后的重构张量,使用二维线性插值方法对原始张量进行重构;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张量分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罗晓东 《计算机科学》2017,44(2):235-238, 249
移动用户偏好的动态分析由于引入了上下文数据,使得原有的用户-项目二维矩阵将扩展为用户-项目-上下文的三维矩阵。根据多维矩阵中低秩分解理论,可以简化数据的分析,但是其移动用户偏好动态分析的自学习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多维矩阵的低秩分解性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维度上下文的张量低秩分解的自学习方法,此方法基于张量的平行因子分解性质,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降低了数据分析的复杂度。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在移动用户偏好估计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矩阵补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信号采集方式。将矩阵补全推广到非负张量情形,并提出了非负张量补全算法。该算法先将非负张量补全问题转化为交替求解一系列非负矩阵补全问题,再使用非负最小二乘方法求解这些问题。由于充分利用了数据的空时结构,所提的非负张量补全算法比非负矩阵补全算法有更好的恢复性能。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当复杂网络的边具有正、负属性时称为符号网络。符号为正表示两用户间具有相互信任(朋友)关系,相反,符号为负表示不信任(敌对)关系。符号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是给定部分观测的符号网络,预测未知符号。分析发现,具有弱结构平衡特征的符号网络,其邻接矩阵呈现全局低秩性,在该特征下链路符号预测问题可以近似表达为低秩矩阵分解问题。但基本低秩模型中,相邻节点间符号标注的局部行为特征未得到充分利用,论文提出了一种带偏置的低秩矩阵分解模型,将邻居节点的出边和入边符号特征作为偏置信息引入模型,以提高符号预测的精度。利用真实符号网络数据进行的实验证明,所提模型能够获得较其他基准算法好的预测效果且算法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推荐模型是静态的,忽略了时间因素。部分推荐算法虽然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但只是简单使用最近的数据或者 降低 过去数据的权重,这样可能会造成有用信息的丢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时间因素的局部低秩张量分解推荐算法。在传统的推荐算法的基础上,放松用户对项目的评分矩阵是低秩的这一假设,认为整个评分矩阵可能不是低秩的而是局部低秩的,即特定用户项目序偶的近邻空间是低秩的;同时又考虑时间因素,把评分矩阵看作是用户、项目和时间3个维度的张量,将传统的推荐算法延伸到张量领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显著提升排名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鲁棒图学习忽略多视图间的互补信息和高阶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视图聚类的低秩张量表示学习(LRTRL-MVC)算法。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在去除噪声的干净数据上计算各视图的鲁棒图和转移概率矩阵,然后构建一个包含各视图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的张量,采用基于张量奇异值分解的核范数来确保目标张量的低秩性质。利用迭代最优化算法求解,将求得的低秩张量作为马尔可夫谱聚类算法的输入得到最终聚类结果。在4个不同类型的公开标准数据集BBCSport、NGs、Yale和MSRCv1上进行实验并与相关的最好多视图聚类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3个聚类度量标准下,所提算法的聚类结果均高于其他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因采集的人脸图像样本受到污染而严重干扰人脸识别及训练样本较少(小样本)时会由于错误的稀疏系数导致性能急剧下降从而影响人脸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判别性非凸低秩矩阵分解的叠加线性稀疏表示算法。方法 首先由γ范数取代传统核范数,克服了传统低秩矩阵分解方法求解核范数时因矩阵奇异值倍数缩放导致的识别误差问题;然后引入结构不相干判别项,以增加不同类低秩字典间的非相干性,达到抑制类内变化和去除类间相关性的目的;最后利用叠加线性稀疏表示方法完成分类。结果 所提算法在AR人脸库中的识别率达到了98.67±0.57%,高于SRC(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ESRC(extended SRC)、RPCA(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RC、LRSI(low rank matrix decomposition with structural incoherence)、SLRC(superposed linear representation based classification)-l1等算法;同时,遮挡实验表明,算法对遮挡图像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在不同遮挡比例下,相比其他算法均有更高的识别率。在CMU PIE人脸库中,对无遮挡图像添加0、10%、20%、30%、40%的椒盐噪声,算法识别率分别达到90.1%、85.5%、77.8%、65.3%和46.1%,均高于其他算法。结论 不同人脸库、不同比例遮挡和噪声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针对人脸遮挡、表情和光照等噪声因素依然保持较高的识别率,鲁棒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非负矩阵分解方法(NMF)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NMF方法直接在高维原始图像数据集上计算它的低维表示,而实际上原始图像数据集的有效信息常常隐藏在它的低秩结构中;另一方面,NMF方法还存在对噪声数据和不可靠图敏感以及鲁棒性差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非负低秩图嵌入算法(NLGE),该算法同时考虑了原始图像数据的几何信息和有效低秩结构,使得其鲁棒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外,还给出了一种求解NLGE算法的迭代规则,并进一步证明了该求解算法的收敛性。最后,在ORL、CMU PIE、YaleB和USPS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了NLGE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低秩矩阵恢复算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将鲁棒主成分分析、矩阵补全和低秩表示统称为低秩矩阵恢复,并对近年来出现的低秩矩阵恢复算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讨论了鲁棒主成分分析的各种优化模型及相应的迭代算法,分析了矩阵补全问题及求解它的不精确增广拉格朗日乘子算法,介绍了低秩表示的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过完备字典直接对图像进行稀疏表示不能很好地剔除高频噪声的影响,压缩感知后图像重构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截断核范数低秩分解的自适应字典学习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截断核范数正则化低秩分解模型对图像矩阵低秩分解得到低秩部分和稀疏部分,其中低秩部分保留了图像的主要信息,稀疏部分主要包含高频噪声及部分物体轮廓信息;然后对图像低秩部分进行分块,依据图像块纹理复杂度对图像块进行分类;最后使用K奇异值分解(K-single value decomposition, K-SVD)字典学习算法,针对不同类别训练出多个不同大小的过完备字典。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对图像进行较好的稀疏表示,并在很好地保持图像块特征一致性的同时显著提升图像重构质量。  相似文献   

16.
Subspace learning has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motion segmentation and image recognition.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based on self-expressiveness of samples for subspace learning may suffer from the unsuitable balance between the rank and sparsity of the expressive matrix.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is proposed that can balance the rank and sparsity well. This model adopts the log-determinant function to control the rank of solution. Meanwhile, the diagonals are penalized, rather than the strict zero-restriction on diagonals. This strategy makes the rank–sparsity balance more tunable. We furthermore give a new graph construction from the low-rank and sparse solution, which absorbs the advantages of the graph constructions in the sparse subspace clustering and the low-rank representation for further clustering.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named as RSBR,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subspace clustering on the real-world data sets that we tes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各类终端设备获取的大量数据往往由于信息丢失而导致数据不完整,或经常受到降质问题的困扰。为有效恢复缺损或降质数据,低秩张量补全备受关注。张量分解可有效挖掘张量数据的内在特征,但传统分解方法诱导的张量秩函数无法探索张量不同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另外,传统张量补全方法通常将全变分约束施加于整体张量数据,无法充分利用张量低维子空间的平滑先验。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基于稀疏先验与多模式张量分解的低秩张量恢复方法。方法 在张量秩最小化模型基础上,融入多模式张量分解技术以及分解因子局部稀疏性。首先对原始张量施加核范数约束,以此捕获张量的全局低秩性,然后,利用多模式张量分解将整体张量沿着每个模式分解为一组低维张量和一组因子矩阵,以探索不同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对因子矩阵施加因子梯度稀疏正则化约束,探索张量子空间的局部稀疏性,进一步提高张量恢复性能。结果 在高光谱图像、多光谱图像、YUV(也称为YCbCr)视频和医学影像数据上,将本文方法与其他8种修复方法在3种丢失率下进行定量及定性比较。在恢复4种类型张量数据方面,本文方法与深度学习GP-WLRR方法(global prior refined weighted low-rank representation)的修复效果基本持平,本文方法的MPSNR(mean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在所有丢失率及张量数据上的总体平均高0.68dB,MSSIM(mean structural similarity)总体平均高0.01;与其他6种张量建模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MPSNR及MSSIM均取得最优结果。结论 提出的基于稀疏先验与多模式张量分解的低秩张量恢复方法,可同时利用张量的全局低秩性与局部稀疏性,能够对受损的多维视觉数据进行有效修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探测器和通信设备的故障,交通数据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缺失给智能交通系统(ITS)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运用张量平均秩的概念,对张量核范数进行最小化,从而构建了新的低秩张量补全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基于张量奇异值分解(T-SVD)和阈值分解(TSVT)理论,分别使用坐标梯度下降法(CGD)和交替乘子法(ADMM)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两个张量补全算法LRTC-CGD和LRTC-TSVT。在公开的真实时空交通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LRTC-CGD和LRTC-TSVT算法在不同的缺失场景和缺失率条件下,补全精度要优于现行的其他补全算法,并且在数据极端缺失情况下(70%~80%),补全的效果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