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利用氨氧化制取氧化氮混合气体(NOx体积分数为5%--10%),石灰乳吸收生产亚硝酸钙的工艺过程、工艺条件(石灰乳质量分数为30%、喷淋密度为12m^3/m^2、吸收温度为35℃时亚硝酸钙的产率最高),分析了主要设备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此方法生产亚硝酸钙不仅质量好,还可提高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腐植酸(钠)在氧化铝生产溶出工艺中适宜的添加量及腐植酸(钠)在不同溶出温度下对经济指标Al_2O_3、Na_2O溶出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适宜的腐植酸(钠)添加量应是溶出熟料量的0.1~0.2%;在现生产溶出温度变化范围内腐植酸(钠)均有较高的适应性,并皆能提高NaAlO_2溶液的稳定性,尤以在较高溶出温度下对提高经济指标Al_2O_3、Na_2O的溶出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含硝型(硫酸钠)卤水含硝高,通过对K^ ,Na^ ∥Cl^-,SO4^2---H2O四元体系相图进行深入研究,采用老卤与氯化钾联产硫酸钾和氯化钠的工艺,既能生产出无氯钾肥——硫酸钾,又能回收利用老卤、联产纯度达99.47%(质量分数)的氯化钠。  相似文献   

4.
林琳 《大化科技》2004,(3):12-14
本工艺采用紫外光照法用麦角固醇生产维生素D2(简称VD2),并对其生产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比较,进行了工业化实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终麦角固醇转化率为50%以上,维生素D2选择性得率为40%以上.达到了工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连续电镀锌镍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高氯化铵弱酸型镀液体系连续电镀锌镍合金工艺,研究了m(Ni^2 )/[m(Ni^2 ) m(Zn^2 )]、氯化铵浓度,电流密度、温度、PH值对镀层镍含量的影响,推导出连续镀的镀速计算公式,采用此工艺可获得外观良好、镍含量在13%-15%的锌镍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6.
张辉 《无机盐工业》2003,35(3):29-31
介绍了钒分厂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及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确定出钒渣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钒渣粒径小于0.12mm,烙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0%,焙烧温度850℃,烙烧时间60min,碱比(碱与钒渣质量比)16%,盐比(盐与钒渣质量比)5%,从而改变了以往在生产和转渣时组织生产的被动局面,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逯凯霄 《河北化工》2005,28(1):35-35,47
介绍了用混合钛酸四丁酯和钛酸四异丙酯为催化剂,以偏苯三酸酐和辛醇为原料,采用非酸法制取偏苯三甲酸三(2-己基己)酯(TOTM)的工艺,确定出生产TOTM的最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简讯     
目前正在逐步采用100%CO_2替代氯氟烃(GFC)作发泡剂,以生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板材之工艺。道塑料公司有关该工艺之专利已于1993年10月份获得批准。该工艺可用于改造挤塑设备制造一次性之食品包装。这是一种既经济,产品质量和性能又好,工业上又可行的方法。用该工艺生产出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涤纶(PET)生产中的废丝、废块与2—乙基乙醇(2—EH)直接醇解合成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TP)的工艺过程及条件。当n(2—EH):n(PET)=(2.8—3.0):1,反应温度210—230℃,催化剂用量占总投料量的质量分数为0.2%一0.3%时,可以得到二级品标准的DOTP,对PET的收率为97.5%一97.9%。  相似文献   

10.
立式煤磨系统燃爆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式煤磨系统的防燃爆直接关系到全线的安全稳定生产。在分析系统燃爆隐患(如细度小,大部分小于75μm;Vad高,一般都大于20%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防燃爆措施:(1)控制入磨气体温度≤220~260℃,出磨气体温度≤65~75℃,袋除尘器气体温度高于露点;(2)控制系统内煤粉的沉降和粘附;(3)控制系统中产生火源或带明火;(4)进行系统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11.
用氯化镁生产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种精制原料和两次煅烧工艺克服在Aman法分步精制原料和三次煅烧等现有工艺路线长、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等不足,将煅烧温度分为:600-800℃轻烧,800-1200℃重烧,1200-1800℃死烧3个温度段,可以分别制得高纯的轻质、重质氧化镁和镁砂。大幅度缩短了工艺路线和生产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成功解决了从原料直接生产氧化镁的技术难题,创造了氧化镁生产的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一种合成氧化镁晶须的新的工艺方法。首先以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了前驱体碱式氯化镁晶须,接着将碱式氯化镁焙烧成氧化镁晶须。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和化学分析,分析了中间体碱式氯化镁和产品氧化镁晶须的成分、形貌和热化学行为。探讨了各个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探索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活性氧化镁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在0.08左右,氯化镁溶液的浓度为3mol/L,反应温度40~50℃,陈化时间在48-72h,陈化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得了形貌良好的前驱物碱式氯化镁晶须。将碱式氯化镁晶须焙烧,控制升温速率在2—5℃/min,采取分段升温方式升温至600℃,即可制得氧化镁晶须。制得的晶须长度在100μm左右,直径约0.5μm。  相似文献   

13.
中国镁资源优势及镁质化工材料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镁质化工材料属于镁质材料的一种,包括镁盐中各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其原料来源广,储量丰富,主要包括含镁非金属矿、海水、卤水、盐湖苦卤,以及化工、冶金、轻工等行业副产物,可通过机械加工法或化学加工法制取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镁质化工材料。重点介绍了活性氧化镁、电工级氧化镁、硅钢级氧化镁、高纯氧化镁等开发与生产现状;分析了中国具有丰富的镁资源和能源、多种工艺路线生产镁质化工材料,以及精细镁产品发展迅速的优势,建议建立万吨级骨干企业,发挥原料及生产方法多样、镁产品品种齐全的优势,采用先进设备,提升自控水平和精细化率,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由麦芽酚生产中的碱式氯化镁废渣为原料制取氧化镁。考察了温度及反应物用量对氧化镁产率和质量的影响。证明了该方法技术可行,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废渣对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过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式碳酸镁为原料,首先经过煅烧制备出活性较高的氧化镁,活性氧化镁再与过氧化氢溶液经反应、过滤及干燥制备出过氧化镁产品.研究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镁的煅烧时间和煅烧温度对合成过氧化镁的活性氧含量有较大影响,最佳煅烧时间为2 h,煅烧温度为650℃;通过对反应液固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进行考察,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室温下...  相似文献   

16.
镁资源、镁质化工材料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镁资源、镁质化工材料现状与前景作了评述。介绍了中国镁质资源诸如菱镁矿、水镁石、水菱镁石、白云石、斜方云石、盐湖卤水和海水制盐工业副产--苦卤等。对世界镁化学制品生产企业近期变化和发展情况以及轻烧氧化镁(CCM)与氢氧化镁生产和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析纯氯化镁为原材料,以白云石经煅烧、消化得到的白云灰乳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产物做了表征,考察了影响氢氧化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加料速率、陈化时间、反应温度、氯化镁浓度等)。结果表明,在加料速率为3 mL/min、陈化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60 ℃、氯化镁浓度为2.0 mol/L时,可以实现钙镁的有效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氢氧化镁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以氯化镁和碳酸钠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烧结法制备氧化镁晶须.首先以氯化镁和碳酸钠为原料合成了前驱体碳酸镁晶须,接着将碳酸镁焙烧成氧化镁晶须.探讨了各个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探索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氯化镁溶液的浓度为0.6mol/L,氯化镁和碳酸钠的摩尔比为1:1,陈化时间2h.在此条件下制得了前驱物碳酸镁晶须,将碳酸镁晶须焙...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镁质肥料及其应用作了评述,包括基础数据,传统和非传统镁肥诸如硫酸镁、氢氧化镁、氧化镁、含氮镁肥以及碳酸盐镁肥,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微波辅助下,以硫酸镁、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为原料,通过均相沉淀反应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镁,经煅烧又得到了纳米氧化镁。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等分别对纳米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的结晶性能较好,其形貌为由厚度约40 nm的纳米片团聚而成的花瓣状;纳米氧化镁亦保持了氢氧化镁花瓣状形貌。并对微波辅助下纳米氢氧化镁形成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