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PY-GC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烃源岩轻烃生成模式及热解气单体烃碳同位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轻烃大量生成在Ro值为1.3%~1.9%阶段;在各类化合物组成中,链烷烃含量最高,环烷烃和芳烃含量比较接近;热解气苯和甲苯碳同位素值一般小于—25‰,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碳同位素值小于-24.1‰.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型气轻烃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认为,油型天然气轻烃组成以链烷烃为主,占45.4%~93.7%,平均为70.1%,其次是环烷烃,分布在5.4%~40.6%之间,平均为23.4%,芳烃含量较低;苯碳同位素值分布在—23.7‰~-28.6‰之间,甲苯碳同位素值分布在-23.7‰~-29.5‰之间,天然气中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碳同位素值明显低于前陆区,一般都小于-26‰.结合塔中地区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对塔中地区气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研究表明:(1)东胜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天然气C5-7异构烷烃含量高于正构烷烃,C6-7轻烃组成呈链烷烃优势分布且芳香烃含量明显偏低(小于4.0%),C7轻烃主体呈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整体表现出煤成气特征且受到了水溶等作用影响;(2)东胜气田天然气经历了自南向北的游离相运移,并在充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溶作用,其中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什股壕地区天然气在聚集后具有明显的散失;(3)长距离的游离相运移导致天然气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和甲苯/正庚烷值降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值和庚烷值增大,水溶作用导致轻烃异庚烷值增大,天然气散失导致什股壕地区天然气中C5-7正构烷烃相对异构烷烃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两种裂解气中轻烃组成差异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寻找干酪根和原油裂解气识别指标,对两种裂解气中轻烃各化合物开展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热模拟实验表明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轻烃组成存在差异,在C7轻烃组成中,原油裂解气中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和(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均明显高于干酪根裂解气;通过对海相典型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轻烃组成对比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两种裂解气在轻烃组成上存在差异,原油裂解气中甲基环己烷/正庚烷一般大于1.0,(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一般大于0.5,而干酪根裂解气则反之。塔里木盆地满东-英吉苏地区天然气轻烃组成具有环烷烃和异构烷烃含量高的分布特征,应用上述指标对该区天然气成气过程进行判识,结果表明满东-英吉苏地区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天然气轻烃组成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采自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以及侏罗系59个天然气样品的C5-C7轻烃化合物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这些天然气的轻烃主要有3方面的作用:①反映母质类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天然气富含环烷烃和芳烃,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富含环烷烃,表明这些天然气的母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②反映运移相态及水洗作用,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芳烃分别与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参数的比值与其伴生凝析油的相近,主要以游离相运移,而天然气轻烃组成具高链烷烃、低芳烃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天然气在运移成藏过程中芳烃受到水洗作用的影响;③反映原油裂解气特征,二叠系茅口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以海相腐泥型为主的天然气轻烃富含甲基环烷烃,是原油裂解气的一种标志。   相似文献   

5.
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大气田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区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揭示天然气运移相态,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致密气C5-7轻烃组成具有异构烷烃优势分布,C6-7轻烃组成中芳烃含量整体偏低(<10%),甚至未检出芳烃,C7轻烃组成具有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特征,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均超过50%。上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天然气K1值、K2值均与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天然气一致,而δ13C1值则与山西组天然气一致,与太原组天然气有明显不同。与山西组天然气相比,下石盒子组天然气整体具有偏低的苯/正己烷、苯/环己烷和甲苯/正庚烷比值,以及明显偏高的正庚烷/甲基环己烷比值。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综合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天然气均为原地自生自储,而下石盒子组天然气为下伏山西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经历了游离相垂向运移聚集形成,...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吐哈盆地23个原油样品进行轻烃组分、Mango参数和成熟度等研究,认识到原油富含环烷烃,直链烷烃含量低,以陆源有机质为主;甲基环己烷指标(MCH-I)指示出原油的干酪根类型为Ⅲ型;N61/N51值和(N61+N51)/(P2+P3+N2)值等不同结构类型轻烃化合物的比值显示原油属于陆相油;C7化合物组成中甲基环己烷>50%,二甲基环戊烷<9%,正庚烷<40%,是煤成油和混源油的特征;根据石蜡指数和庚烷值认为吐哈盆地原油属正常原油,原油生成时最大温度介于91.16~102.22℃之间.  相似文献   

7.
梨树断陷苏家次洼火石岭组油气分布比较复杂,实际录取获得的各类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已不能满足当前研究的需要。为进行该区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和气源的判识,基于轻烃录井资料,使用C7轻烃化合物(MCC6、nC7、∑DMCC5)三角图板和C5-C7轻烃化合物(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三角图板来识别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结合“(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和“甲基环己烷/正庚烷”这2项指标对该地区天然气气源进行判识,并探讨了该区凝析气藏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苏家次洼中环带凝析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腐泥型母质(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和Ⅰ型干酪根);天然气主要由深凹陷带沙河子组早期原油裂解运移而来;火石岭组受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的影响,晚期的气侵导致早期形成的油藏相态发生变化,使得该区中环带形成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天然气中轻烃组分的特征,认为塔北隆起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型3类天然气藏中轻烃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布在英买力低凸起和哈拉哈塘凹陷的油型气,其轻烃组分中正构烷烃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布在轮台断隆的煤型气,其轻烃组分中异构烷烃、甲基环己烷和苯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布在东河塘断裂带附近的混源气,其轻烃组分中苯、甲基环己烷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均较高。根据甲烷碳同位素和轻烃成熟度参数估算的成熟度特征,认为提尔根、羊塔克断裂带和英买32潜山构造带天然气至少应存在两期成藏;英买7、东河塘断裂带和英买2潜山构造带天然气为一期成藏。天然气中轻烃参数显示,轮台断隆西段的天然气具有自库车坳陷向塔北前缘隆起带运移充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针对莺歌海盆地东方13-2大型优质高温超压气田天然气成藏特征存在认识不清等问题,开展了天然气成因、来源及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东方13-2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CO2含量低;甲烷、乙烷及CO2碳同位素特征表明天然气为高成熟煤型气,CO2为有机和无机混合成因;天然气轻烃C6、C7系列中环烷烃含量最高,且环己烷占优,生源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东方13-2优质大气田分布于DF底辟外围区,具有"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大型海底扇储层、优质浅海相泥岩封盖和断裂(裂隙)输导"三元时空耦合控藏特征。DF底辟外围区主要聚集了早期充注的烃类气,CO2含量低,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表明天然气呈"高效运聚"成藏特点,是今后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伴生凝析油及轻质油的轻烃地球化学参数常常被用于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对比研究,但蒸发分馏等次生作用对天然气和伴生原油的轻烃组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川中地区16件侏罗系天然气与伴生凝析油或轻质油样品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轻烃组成及相关地球化学参数在天然气和原油中的差异。研究表明:蒸发分馏作用对油气轻烃组成影响明显,相对于伴生原油,天然气轻烃组成具有高异构烷烃和正构烷烃相对含量,而贫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特征。蒸发分馏作用对甲基环己烷指数、环己烷指数、Mango参数K1等成因参数影响不大,伴生原油的这类指标均可以较好地反映天然气的成因类型。蒸发分馏作用对成熟度参数异庚烷值影响较小,而对庚烷值、2,4?DMC5/2,3?DMC5值影响明显。轻烃化合物沸点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天然气与原油中不同类型化合物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沸点较低的化合物在天然气中相对含量更高。组成轻烃参数的化合物的沸点差异越大,该参数受蒸发分馏作用影响越大,天然气与伴生原油的该参数值相差也越显著。而当比值参数中组成分子与分母的化合物的沸点之差小于2 ℃时,该参数基本不受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原油轻烃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原油总体上相对富含链烷烃,贫芳烃,苯的含量很低,正己烷和己烷含量较高,处于高成熟阶段,所经历的最高温度为115~128℃,除个别井原油表现为高K1值外,其他样品K1值与M ango所做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改造型盆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沉积盆地的改造及保存,对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的生成、运聚、储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沉积盆地的组合叠加、深埋、改造及消亡史,从盆地的基本概念入手认为:沉积盆地不完全是封闭性的洼地,也不完全保存于相对低洼的状态;在后期改造过程中,往往形成有统一特征的盆地群,并在地质历史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格局的盆地;作为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单元的盆地,实际上是联片分布的沉积物和(或)沉积岩实体。根据沉积盆地的改造情况,将我国400多个沉积盆地划分为5类,其中Ⅰ、Ⅱ类盆地为上覆地层基本未被剥蚀的原型盆地,Ⅲ-Ⅴ类盆地为上覆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和构造改造的改造型盆地。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储量分别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和70%以上,且探明程度较低。因此,改造型盆地是今后我国油气勘探的主攻目标;研究改造型盆地的生储岩系,区域不整合及盆地改造中的多旋回开合,是打开改造型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从近期发现的油气新领域展望中国油气勘探发展前景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近年来,中国的油气勘探不断发展,概括起来有四大新发现:①由于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成藏,在渤海海域浅层发现石油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级的油田群;②中西部地区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隆起发现中国目前最大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田;④天然气勘探有突破性进展,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在塔里木库车坳陷、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共获得三个重大发现并形成三个天然气富集区。这四大新发现,对我们未来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启示。对近期油气突破领域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油气勘探领域是广阔的,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对中国未来油气勘探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盆地的改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改造型盆地是指原型沉积盆地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受到较明显的改造,而改造较弱的简单深埋和微弱侵蚀者仍可归入原型沉积盆地范畴。就油气勘探而言,盆地实际上是指联片分布的沉积岩体。以储量而论,改造型盆地中油占一半,气占70%以上,其探明程度较低,是下世纪勘探的主要指向。在盆地改造研究中区域性不整合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把该面及上下地层作为一特殊地质体来分析其对油气的影响。地壳的多旋回开合运动是认识盆地改造和油气复杂演化过程的钥匙。勘探者要把从原型和改造保存现状入手的正向和反向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是大型石油地质应用系统——PRES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拥有一个6类20多种模型的模型库,通过菜单式模型组装完成评价区埋藏史、热史、成熟史、生烃史和排烃史的历史模拟,从而进行评价区生油条件的定量评价,指出评价区的有利生油气区,确定主要生排烃期和生排烃量。通过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在珠江口盆地各坳陷区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该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一盆地模拟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古生界盆地是一个经历过多期改造的残余盆地,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通过对该盆地开展三维盆地模拟,计算了该盆地在各次主要构造运动前后的生烃量、排烃量和剥蚀油气损失量,总结出该盆地的生、排烃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然遭受过三次强烈的破坏,但最主要的破坏期是泥盆纪末的海西早期。当时残留的油气量比损失量大好几倍,并且构造期后的再次生、排烃量仍然非常巨大。因此该盆地从生排烃贡献量看应当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油气再次运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十分巨大的。但目前在石油地质理论指导勘探实践方面遇到了难题,曾指导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取得成功的理论, 在这里基本失效。在探索寻找和总结新理论的过程中, 发现近年来所论证的油气再次运移的理论是油气藏形成三环节(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油气聚集)的中心环节,它反映了中国多旋回构造演化的特点, 符合油气流体矿产富集的规律, 所以, 它应该成为目前解决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难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异常高压区的古沉积厚度和古地层压力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古沉积厚度和古地层压力的恢复是研究沉积盆地发育史、排烃史、油气运移聚集历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从QDN盆地泥岩声波时差资料出发,用泥岩压实的不可逆原理,建立单层组地层的孔隙度一深度,孔隙度-时间的正常压实趋势线,推导出了一套适用于异常高压区的古厚度和古地层压力恢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该区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机制、时间,以及油气运移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