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4,(6)
农业产业化项目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贡献。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开展通常需要通过政府财政进行支持和引导,有效的项目管理则是这种财政支持方式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财政投入现状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制度建设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对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9)
本文主要是全方面分析合作社的市场功能,并对其一些传统模式进行一系列探究并得到合作组织上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上的大力增效和农民作物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
:贵州省平坝县乐平镇在实施平坝县2009~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中,锻炼了大批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提高了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素质。各个产业示范、试验及科技示范户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使农业各个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尤其是高粱和蔬菜产业得到迅猛、空前发展。新一轮(2013~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正在实施中,各个产业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辽西北地区指辽宁的朝阳、阜新和铁岭三个城市,这三个城市在经济总量、社会消费品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明显低于辽宁其它地区。京津冀是我国工业经济的核心地区,由于地缘优势,辽西北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需要良好的财政支持条件,具体包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重点产业园区及龙头企业、设立兼并收购专项资金、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减免税费及加大对农产品的销路拓展等。  相似文献   

5.
对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用l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9年用1号文件下发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旨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2012年1号文件提出:“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子木 《中州建设》2009,(3):35-35
当前,各地新农村建设热情高涨,探索出许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设模式。涌现出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但也有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偏差,概括起来有“四重四轻”现象:重路轻田、重房轻人、重点轻面、重小轻大,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不良倾向。部分地区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快取得成效,热衷于建新房、修公路等面子工程,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农村建设长远大计,对农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困难的大事、要事,重视不够,解决不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总人口37.6万人,耕地面积37061h㎡,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传统、资源、区位优势。今年,我县以中央1 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县,促进农民增收。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具体措施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2)
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农业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是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的关键,是提高地方经济效益的关键。农业发展关系到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建设速度。因此,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有着现实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泸水县的农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的促进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本文主要结合泸水县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该地区的农业机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途径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泸水县农业结构完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6)
高寒山区,地域广,人口分布广,畜群散养。转变传统的饲养观念,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健康生态养殖,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龙海乡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进一步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改善了农机的整体结构,加强了农机装备水平,提高了农机化作业水平,拓宽了农业机械的服务领域。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年增"以及重庆市粮食产量实现"5年增"的背后,农业补贴政策功不可没。其政策的落实充分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收入,保证了粮食产量。可是政策落实以来也出现了各方面的难题,如补贴参考标准不是很合理、补贴标准较低、补贴资金规模十分小、运行本钱高等,亟需进行完善,笔者联系重庆实际及各方面的分析,对面临的难题进行研究并且指出了部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今年,浙江省对关停黏土砖瓦窑将继续给予财政支持.浙江省经贸委、省财政厅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就2008年关停黏土砖瓦窑省级补助资金申报工作作出了安排.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3)
在新的经济形势的促进下,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但在农业技术进步很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着其中存在的问题,毕竟发展的过程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各种阻碍,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技术基础的缺憾上、农村与城镇差别巨大以及农民的收入并不客观等内容上,这些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难题。解决了农业技术的问题就可以让农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可以实现农业布局与发展的合理化与高级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4)
财政税收在国家收入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同时对国家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收入方式。财政收入虽说是国家的命脉,但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仍存在很大程度的问题,为此,文章对财政税收工作中存才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剥析。  相似文献   

16.
“财赋者,邦国之本,如生人之喉命,天下治乱轻重系焉。”财政作为“庶政之母”,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发挥着重要的保证和制约作用。积极调整支出格局,体现构筑和谐的思路,财政支出重点应支持四个方面:一是支持“三农”,提高“三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促进农民增收。向公共教育、卫生事业倾斜,帮助解决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教育和医疗问题;二是支持区域发展,因地制策,分类支持,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问题;三是支持社会公共福利和困难群体,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失业工人和社会困难群体的扶助力度;四是支持环保事业,限制污染企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发挥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是我们财政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要求和任务,国家审计署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发展方向。本文站在区县审计机关的角度,在对乡镇财政审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要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背景下,乡镇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转变思路,加大乡镇审计工作力度,搞好乡镇财政审计,切实发挥好审计工作对于提高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效果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2)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对促进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不断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加速农业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襄樊市的基本情况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坐落于汉江中游,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辖3县、3市、6个区,共有81个乡(镇)、24个办事处、2420个行政村;人口582.4万,其中农业人口386.41万;耕地面积528.8万亩,其中水田255万亩,是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2004年,襄樊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0元,比2000年增加674元,增长28.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85亿元,比2000年增加6.04亿元,增长51.14%。2005年,襄樊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实现3210元,比2000年增加824元,年均递增6.11%。二、襄樊市财政支农工作状况及特点“十五”期间,襄樊市财政部门…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因现代化的进程而改变着其内涵。在现代化的初期,城市化和工业化所需要资本只能通过提取农业剩余、剥夺农民包括地主、富农利益获得,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农村地区的发展。最早提出“三农”问题的人,如梁漱溟、陶行知、黄炎培等,其着眼点就是20世纪初由于城市工商业的剥夺所导致的“农村经济破产”,他们被称为“农化派”。 在梁漱溟看来,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文化危机与农村经济危机具有同构性,解救文化危机在于重建儒家文化以对抗西化,而儒家思想根发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