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分析,探讨了居住空间的构成形式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分析了传统居住空间中所蕴合的文化观念和伦理观,以及传统文化思想、环境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社区邻里交流空间可提供邻里交流平台、激发社区活力,凝结生命共同体,组成多层次的共享空间,更是将社会交往关系和邻里情感关系维系在一定范围内的基础。在社区环境中,邻里交流是社区居民发生社交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从传统的熟人社会转型到新式的、平等的、单纯的社会关系的重要一环,邻里交流空间则成为邻里关系从陌生到熟络再到相互认知的纽带。然而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从以往低矮民居到高层建筑过渡后,邻里关系生疏、漠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一些高层住宅社区,只有道路、没有交流空间的设计,使传统邻里关系的"远亲不如近邻"发展到邻里间"形同陌路",邻里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与人情味。然而在当前,人们除了物质条件的改善需求,更需要精神上的交流,如果居住社  相似文献   

3.
本篇意在研究宜居城市概念下居住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地区居住空间环境为例,研究我国文化认知背景下的社交空间分区的模式及加强环境影响社交活动的空间可能性。理论回顾表明空间的"领域性"及"领域"的"可读性"是影响社会交往的两种重要空间品质。据此,从"多种空间分区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交空间分区的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四类居住环境中空间作用于社会交往的模式;进而利用类型学分析,比较四类居住环境中"领域性"及"可读性"的空间表现;最后探讨通过空间设计帮助使用者"控制"其社交关系的可能策略。研究结论表明,多空间分区的"领域"划分模式和强调"领域"边界的界定方式有助于提升居住环境中使用者对其社交关系的"控制感",即加强居住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联系。在北京地区居住环境中的具体空间表现为:嵌套式路网结构,公共到私密领域的过渡空间,对应社会关系亲密程度的多层级空间分区,以及能够被清晰认知的"领域"边界。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康定县沙德乡瓦约村"宝马"老宅为研究案例,阐述了木雅人的基本居住形式,从院落、客厅、厨房、厕所、洗漱空间等方面,分析了生活方式对居住空间的影响,提出了该传统居住空间的继承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居住空间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文化意识从各个方面影响到居住空间形态;另一方面,空间形态反映文化特质。文章从自然环境和建筑内外空间入手,进行实证分析,在暖泉镇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把风水文化、宗法礼制、人文历史与民居的空间联系起来,解读蕴藏在暖泉镇传统民居内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居住心理、住宅与环境的关系和内部空间等三个方面,比较了中日传统居住空间的异同,及影响它们因素.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来开拓耕耘新世纪的住宅设计园地.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的美学特征入手,分析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特点。阐释了传统农业生活的美学内涵,以及今日值得继承和还原的价值形态。从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入手,以农业的美学特点为指导,对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建议,期望达到乐居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8.
许俊萍  韩嵘 《山西建筑》2003,29(10):1-2
介绍了居住行为与住宅中起居空间的关系 ,阐述了中国的传统住宅与传统的居住行为 ,从不同的角度 ,论述了现代住宅设计与居住空间的私密性 ,指出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居住环境是空间的,是人类取自于自然环境而创造形成的空间,称人类居住空间环境,或简称"人居环境"。自人类创造了这一空间,大自然中就有了相对的两种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在人类创造并生存于这人居环境后,也就出现了自然与人居、人居与人类以及人类群体与个体等的相互关系,人类在创造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希望所出现的这些关系是和谐的,使人类生存和合谐趣、平静安宁。或者说,人类以所创造的居住环境,和谐了人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中男性空间与女性空间的比较研究,阐述了"男尊女卑"伦理观对于传统居住建筑设计的深广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从建筑布局、空间、构件以及装饰等角度,以单一住宅到复合式院落的空间演化为叙述轴线,尝试分析了中国传统等级观念与居住建筑设计的关系,关注当代空间设计对性别忽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居住实态调查为基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诒安堡内居民的生活实态及其与室内空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居住生活方式和居住空间的分析,从传统的居住生活方式中获得启示,为住宅设计及住宅产品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正确的传承传统的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进入空前发展的时期.但是,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人类逐渐认识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恢复"的老路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人类活动与环境和谐的社会.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与环境协调的地下开挖,围绕如何使地下开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损害最小,展开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使地下开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确保地下开挖与环境系统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郭晓霞 《山西建筑》2014,(2):224-225
简要阐述了织物的性能、材质、色彩和图案在居室环境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织物对虚拟空间的营造作用,指出织物在人与居室环境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人与居室环境的关系变得更为和谐,为人们营造了人性化的居室环境。  相似文献   

14.
魏雪琰 《山西建筑》2004,30(16):52-53
通过对传统聚落交往空间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研究传统社区中的邻里交往空间和居民行为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中得出有益于对现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因素,使在设计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5.
边缘区乡村是一类介于城市与外围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决定了边缘区乡村规划的特殊性,其发展规律无法遵循传统城镇建设发展规律。因此,城乡统筹的初衷应该从整体考虑、从宏观调控,按照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去寻找边缘区乡村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思路,通过不同村域经济类型和不同区域地理类型两方面入手研究边缘区乡村居住空间形态,构建出乡村组合类型下的苏州市边缘区乡村居住空间导则,为塑造良好的边缘区乡村人居环境提供指导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晋  张静 《中国园林》2022,38(2):83-88
聚落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及命名承载了极其重要且生动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区域人地关系变迁及传统人居环境特点的重要依据.以京西门头沟传统山地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解析与空间分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门头沟传统山地聚落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从水文系统...  相似文献   

17.
浅谈城市规划中公共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制定公共政策的必要性,从人居环境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城中村"改造,进城务工人员等方面总结了公共政策的制定目标,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李英慧 《中外建筑》2012,(11):66-67
在城市住房问题及住区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与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中的人本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等综合品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与生活家园的成为居住环境营造的新目标。文章从关注居住社区环境的社会关系与空间系统的研究出发,从人的行为与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居民的理想的居住环境的人文特征与实质内容,从居住社区的空间组织与社会文化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营造原则、体系、设计途径、以及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魏婷 《城市建筑》2014,(6):212-212
城市景观环境是城市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容了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是情感、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环境,进而对城市环境的建造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