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永磁机构接触器控制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一种新型并联磁路永磁机构接触器,提出基于脉宽调制(PWM)控制的新型永磁机构控制器.根据并联磁路永磁机构工作特点,利用PWM斩波技术调节永磁机构线圈励磁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配合并联磁路永磁机构完成接触器的可靠吸合,降低工作能耗,减少噪声污染和触头弹跳.  相似文献   

2.
吴巍 《低压电器》2008,(9):55-58
基于电压暂降的原因和危害,提出采用主变并联运行的方式降低电源阻抗,减少电压暂降的影响.介绍了Is快速限流器在主变并联运行中的应用及与电抗器的并联应用,解决了开关设备分断容量不够的问题,最后介绍了Is快速限流器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3.
在电力系统中,调节无功功率的方法很多,其中并联电容器最为简单经济、方便灵活.为了保障并联电容器的可靠安全运行,根据电容器的接线方式设置了各种保护方案.首先介绍了并联电容器一般的接线方式,然后针对内熔丝、外熔丝混用问题对各种熔丝的原理做出了说明,最后通过对并联电容器不平衡保护中不平衡电压和不平衡电流的计算分析,给保护参数的配置提供了参考建议.在对计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故障相的检测方法,以便减少并联电容器组的维修时间.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工厂电力变压器并联运行的实际意义,并联运行必须满足的4个基本条件,列举了一个实例论证了并联运行的4个基本条件,以及在实际并联运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技术细节;简述了SPAU140C微机保护继电器的功能和特性,以及使用此微机保护电压继电器实现变压器并联运行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说明和继电器参数设定的含义及相关说明.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使用微机保护电压继电器实现变压器并联运行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实际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因误判而造成的误操作.  相似文献   

5.
改进并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在大功率非线性负载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并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针对非线性负载产生的主要谐波分量,将逆变器与无源滤波器电感并联设计,利用并联滤波电感的分流作用以降低逆变器电流容量、输出电压频率和开关频率,并在逆变器发生故障时滤波器仍能正常工作.针对单次谐波电流检测,应用了一种改进滑动窗算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型有源滤波器不仅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而且能减少逆变器电流.  相似文献   

6.
基于下垂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而对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进行了设计.针对用一阶惯性环节滤除功率纹波的不足,本文在功率计算中引入了二阶振荡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可控性及其动态性能.虚拟阻抗的引入,减少了逆变器输出阻抗对并联系统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对两台基于DSP TMS320F2407A的1kVA单相PWM逆变器的并联实验,验证了此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输电线路中串入串联电容器,可以补偿线路阻抗,减少电压损失,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能优化并联回路之间的电力分配.本文主要叙述了串联电容器的作用,串联电容器与并联电容器作用的对比.串联电容器的选择、串联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形式以及串联电容器介质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8.
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经常都遇到主变压器并联运行,但在配电网路中,变压器并联运行却难以实现。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在低压网路中,多台配电变压器并联运行是完全可能的,现对这个问题作如下研究:一、变压器并联运行的优越性在城市低压网路中,各台变压器一般都是单独运行供电,但随着负荷的增加和减少,变压器常出现过载或欠载的现象.这样供电不但不经济也是不太合理的。如果将城  相似文献   

9.
並联电容器     
并联电容器我国过去称为“移相电容器”近来在制订这种电容器的国家标准时,根据建议改成了“并联电容器”。为了和“串联电容器”相互呼应,这样改变一下较好。为了使有关同志了解,特在此先说明一下,并且希望相互转告,以求大家都能尽快习惯采用这个名称。并联电容器主要用来并联连接于电力系统中作无功功率的补偿,即就近向需要感性无功功率的设备提供感性无功功率。从而可以减少需要系统提供的感性无功功率,提高系统所能提供的有功功率,或减少线路的损耗。对于大容量的,特别是感抗变化较大的设备,适当的并联电容器补偿,还可以减少由于负荷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较大输出功率的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其功率电路采用多级并联交错能减少电感容量,简化电感设计,降低网侧纹波电流,从而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这里在单级PFC电压与电流双闭环控制原理和电感电流合成原理基础上,分析了两级并联交错PFC中IGBT占空比与纹波电流的关系,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模拟控制器UCC2807...  相似文献   

11.
袁召  尹小根  潘垣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2012,38(8):2008-2014
为了研究基于高耦合度分裂电抗器(high coupled split reactor,HCSR)的并联型断路器的并联均流效果,推导了简单并联及基于HCSR的并联型断路器并联支路间不平衡电流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得出结论:HCSR单臂限流电感、双臂间耦合度、选用的断路器弧阻大小等因素是影响并联型断路器均流效果的主要因素。为验证上述结论,建立了HCSR、真空灭弧室、SF6灭弧室的电路仿真模型,开展了相关仿真分析,并采用合成回路进行了对应断路器并联开断实验。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最终给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并联断路器的HCSR单臂电感的选取原则,以用于指导新型并联断路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行双回输电线的构成特点 ,提出了利用平行双回线单端实时数据进行准确故障测距的新算法。算法从原理上可完全消除过渡电阻、负荷电流及系统阻抗参数变化等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 ,解决了平行双回线单线故障的准确测距问题。算法只需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运算量比已有同类测距算法小得多。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平行双回输电线的构成特点,提出了利用平行双回线单端实时数据进行准确故障测距的新算法。算法从原理上可完全消除过渡电阻、负荷电流及系统阻抗参数变化等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解决了平行双回线单线故障的准确测距问题。算法只需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运算量比已有同类测距算法小得多。  相似文献   

14.
笔者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真空断路器串并联结构的大容量高压断路器,该断路器通过均压组件将3个40.5 kV断路器模块串联成126 kV高压断路器,同时通过紧耦合空心电抗器对断路器模块并联,实现自动均流和限流功能。并对串并联模块化断路器设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试验,主要包括对设备的绝缘试验、均流和限流试验、开断试验、机械操作试验进行考核验证。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验证了串并联模块化断路器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变压器短路阻抗及电压调整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光祖 《变压器》2007,44(5):6-8
介绍了变压器一次侧并联、二次侧串联时的短路阻抗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并列,一次系统必须并列良好后,方可进行二次并列,这样操作将比较复杂,提出了一种利用检测电压互感器二次开关全部拉开使电压互感器二次并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锁相放大器和积分电路建立的电导和微分电导测量系统.理论上讨论了实现电导和微分电导测量的物理机制,并且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中通过测量非线性样品、样品并联系统电阻以及在室温下电导及微分电导随直流偏压的变化,发现样品电导与并联系统电导的差别在于电阻的电导,证明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且把微分电导的测量精度相比电导测量精度提高了大约一个数量级.另外,测量系统具有实现微弱信号的放大功能,此项研究可以应用到微弱信号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在新建或改造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设备工程中应用小型直流断路器时,不但要考虑负载的容量、电压允许范围等常见参数,还要重点考虑直流断路器是否有选择性保护,特别是在负载并联了大容量滤波电容器时造成断路器误动作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大功率应用场合,多相LLC谐振变换器的交错并联结构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并联各相LLC谐振变换器谐振参数(励磁电感Lm、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的差异,各相的电压增益互不相同,进而导致各相电流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原副边星形连接的三相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电路拓扑,详细分析了各谐振参数对并联LLC谐振回路均流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运用余弦定理求出谐振电流相位的关系,转化为开关管的相位驱动信号,在不增加任何附加电路的情况下,实现并联各相LLC谐振回路的自动均流,提高了系统整体运行的可靠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林成  王勇 《电测与仪表》2018,55(9):52-57
本文首先建立了单台APF小信号等效模型,从PCC处将单台APF等效模型拓展到多台并联模型,通过对谐振电流特性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台APF并联具有与N台APF并联相似的谐振电流特性,分析了APF补偿电流突变和并联台数对并联系统谐振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多台APF并联系统小信号等效模型和谐振特性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