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雪  李正国 《食品科学》2009,30(8):280-283
以奉园72-1脐橙果实为材料,进行常温(15℃)、低温(5℃)贮藏、涂蜡、机械损伤等处理,测定各处理脐橙果皮褐变率、褐变指数,以及POD、PPO、PAL酶活性的变化,以探明奉节脐橙果皮褐变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酶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温贮藏的对照果相比,涂蜡、损伤处理均极显著地提高果实的果皮褐变率(p<0.01)以及褐变指数(p<0.01),而低温贮藏可降低褐变发生;说明涂蜡和机械损伤都是引发果皮褐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低温贮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果皮褐变的发生。损伤处理刺激了POD、PAL酶活性的上升,且酶活性的升高与果皮褐变率具有相关性;涂蜡和损伤明显促进了PPO酶活性的升高,从而加速褐变过程,而低温可有效抑制PPO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POD、PPO、PAL酶活性与果皮褐变间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比较研究了在(8±1)℃贮藏条件下"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果皮褐变的差异性及其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兰竹"荔枝果实相比,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兰竹";"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兰竹",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低于"兰竹"。贮藏期间,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和PPO活性不断下降,而POD活性则不断上升,但在同一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都高于"兰竹",而PPO和POD活性则低于"兰竹"。据此认为,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保持较低的果皮PPO和POD活性而减少果皮花色素苷、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磊  郭玉蓉  白鸽  袁莉 《食品科学》2015,36(22):210-215
研究低温和气调对不同色泽‘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果实理化指标的影响。以采收时2种不同色泽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 H值,果皮花青苷含量、多酚含量、9种单体酚分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活性的变化。采收时,着色差的‘红富士’苹果果皮花青苷和多酚含量显著低于着色好的苹果,但其PPO、POD活性显著高于着色好的苹果;贮藏过程中,着色差的苹果果皮花青苷和多酚降解速度显著高于着色好的苹果。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能有效地抑制花青苷和多酚的降解,延缓PPO、POD活性的上升,维持果实的品质指标。贮藏方式相同时,着色差的‘红富士’苹果比着色好的苹果更易发生果皮褪色现象;采收时色泽相同,则冷藏的‘红富士’苹果比气调贮藏的苹果更易发生果皮褪色现象。  相似文献   

4.
龙眼果实采后容易发生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热处理是一种能延缓果蔬衰老、保持贮藏品质的环保型采后物理处理方法。本文探讨热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和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采后"福眼"龙眼果实用50℃热水处理10 min,晾干,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置于(1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降低果皮PPO和POD活性,提高果皮PAL活性,保持较高的果皮总酚含量。因此认为,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酸处理对采后荔枝果皮色泽与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淮枝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酸处理对新鲜荔枝及冷藏过程中果实的果皮色泽、pH值、组织相对电导率、花色素苷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处理使新鲜荔枝果实的色泽鲜艳,但并不能增加花色素苷的含量,同时,显著抑制PPO、POD酶活性(p<0.05);2%酸处理加速了冷藏果实的褪色与褐变,花色素苷含量较快下降,而4%酸处理2min的果实在冷藏过程中,果皮pH值缓慢升高,色泽指标及花色素苷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PPO、POD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果实不表现明显冷害症状。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在温度(8±1)℃、相对湿度85%贮藏条件下‘东壁’和‘福眼’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差异及其与活性氧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果皮O2-·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都显著低于‘福眼’龙眼,而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显著高于‘福眼’龙眼;‘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低于‘福眼’龙眼,而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则高于‘福眼’龙眼。因此,采后‘东壁’龙眼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能减少O2 - ·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好地保持龙眼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延缓PPO、POD与酚类物质接触而减少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褐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苹果果皮活性氧相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茉莉酸类物质(JAs)对采后苹果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分别用0.5和1.5 m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采后‘金冠’苹果果实,对其常温贮藏过程中果皮活性氧代谢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MeJA处理均能促进果实软化及果皮叶绿素降解,提高果皮O2-·产生速率,促进果皮H2O2及丙二醛(MDA)积累,加快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果皮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同时抑制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论: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苹果果皮活性氧代谢,促进了果皮活性氧积累,加速了果皮衰老,其中1.5 mmol/L MeJA处理对苹果果皮活性氧代谢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在温度(8±1)℃、相对湿度85%贮藏条件下‘东壁’和‘福眼’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差异及其与活性氧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果皮O2-·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都显著低于‘福眼’龙眼,而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显著高于‘福眼’龙眼;‘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低于‘福眼’龙眼,而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则高于‘福眼’龙眼。因此,采后‘东壁’龙眼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能减少O2-·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好地保持龙眼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延缓PPO、POD与酚类物质接触而减少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褐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伽师瓜为材料,研究贮藏期间果皮与果肉对病原菌抵抗能力的差异。分别采用3 mm(果皮)、5 mm(果皮果肉交界)、10 mm(果肉)深度接种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后,于7℃贮藏。定期检测果皮与果肉病斑直径、总酚和黄酮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不同接种深度的果皮病斑直径显著小于果肉(p0.05),果皮的抗病能力大于果肉;3、5、10 mm接种组果皮与果肉的抗菌物质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3 mm接种组果实具有较高的抗性;甜瓜果皮与果肉协同抵御链格孢的侵染,果皮发挥更大的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地理种群谷蠹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表明:熏蒸前,不同地理种群的谷蠹成虫体内三种保护酶的活性不同;使用磷化氢进行熏蒸处理后,不同地理种群谷蠹体内的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SOD活力升高,POD和CAT活性降低。采用SPSS16.0分别对熏蒸前试验种群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三种酶活性两两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种群的LC50与CAT之间存在显著简单相关性(P = 0.031 < 0.05);LC50 与SOD,POD两种酶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 = 0.545; 0.053 > 0.05);CAT及POD之间存在简单相关性(P = 0.034 < 0.05)。  相似文献   

11.
郭润霞  张喻  谭兴和  王锋  蔡文  胡笑安 《食品与机械》2012,28(2):190-192,195
为探讨橘皮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精油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温州蜜柑皮、椪柑皮和柚皮为原料,分别采用-20℃和-40℃低温冻藏,以及避光、不避光常温干藏4种方式贮藏橘皮,并定期测定橘皮中精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柑橘皮中精油含量不同;贮藏期间,3种橘皮精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温州蜜柑皮和椪柑皮-40℃低温冻藏,柚皮避光和不避光常温干藏,均能较好地保留其中精油。  相似文献   

12.
Changes in the amount,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epicuticular wax in relation to rindstaining and peel pitting of Fortune mandarin fruits from trees grafted on different rootstocks and growing in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citrus area of Valencia (Spain) were studied. The epicuticular wax amount was higher on fruits from the north quadrant of the tree and was more influenced by the orchard location than by the tree rootstock. The main constituent classes of the epicuticular wax were alkanes > esters > ketones > aldehydes > fatty acids > primary alcohols > triterpenes. In the north quadrant of the tree the alkane and ester content in the wax of fruits from an orchard with fruits not rindstained in recent years was higher and the ketone and fatty acid content was lower than in fruits from an orchard with fruits rindstained in recent years. The epicuticular wax of Fortune mandarin peel had an amorphous structure in which crystalline plates and platelets were inserted. The wax layer was more damaged in fruits from the rindstained orchard.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a) that damage to the epicuticular wax structure may be a factor that can influence rindstaining and peel pitting of Fortune mandarin fruits but is not a determining factor, and (b) that wax yield is not related to rindstaining and peel pitting of Fortune mandarin fruits. © 200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
柚子皮香精油气味清香,深得百姓青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柚皮精油的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概述了柚皮精油的应用情况。根据现阶段柚皮精油的应用状况,对未来柚皮精油的发展做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提取瓜蒌子和瓜蒌皮中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河南鹤壁瓜蒌子和瓜蒌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瓜蒌子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主要为醛类(66.58%)、脂肪酸类化合物(12.4665%),还含有少量烃类(2.1819%)、醇类(3.922%)、酮类(2.4887%)、苷类(3.1607%)和三萜类化合物(2.1459%)等,其总和占挥发油的92.82%;从瓜蒌皮中鉴定得到26个化合物,主要为醛类(57.09%)、脂肪酸类(15.04%)、烃类(9.78%)、酮类(4.7%)等化合物,其含量之和占挥发油的93.03%。瓜蒌子和瓜蒌皮挥发油中均含(E,E)-2,4-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E)-2-庚烯醛、亚油酸、棕榈酸,角鲨烯。研究结果为瓜蒌类药材产品及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谢姣  王华  马亚琴 《食品科学》2010,31(17):153-157
利用感官及理化指标的综合评价研究北碚447# 锦橙、中育七号# 甜橙、雪柑# 锦橙、江津长叶橙、溆浦哈姆林甜橙、洪江大红甜橙、无核大红甜橙和溆浦长型无核甜橙的制汁适应性,其中,感官评价使用百分法进行评定,理化指标的评定包括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黄酮、精油、柠檬苦素等12 项。通过实验得出北碚447# 锦橙、中育七号# 甜橙、江津长叶橙、雪柑# 锦橙、溆浦哈姆林甜橙、无核大红甜橙综合评分均高于80 分,为适宜制汁品种;而洪江大红甜橙和溆浦长型无核甜橙固酸比均低于10,综合评分均高于75 分,为可以制汁品种。  相似文献   

16.
柠檬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与有机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干、鲜柠檬果皮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柠檬果皮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较简单的有机溶剂萃取法更有利于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依据化合物的质谱特性鉴定出柠檬果皮油里含有72种挥发性成分.柠檬果皮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含量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柚皮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时间、料液比、夹带剂的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精油的提取率为实验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柚皮精油的最优的工艺条件是萃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7(m:V)、夹带剂添加量0.6 mL/g,在此条件下,柚皮精油达到最高提取率,为1.35%。结论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柚皮精油是一种提取率比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预期通过添加蓝莓皮提取物和油脂凝胶化来提高水飞蓟油的氧化稳定性,基于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等化学方法与电子鼻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1H NMR)相结合,监测水飞蓟油氧化稳定性、气味和脂肪酸、色泽等变化。结果表明,蓝莓皮提取物能够有效的抑制水飞蓟油的氧化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0.06%的蓝莓皮提取物对水飞蓟油的氧化抑制作用最佳;蓝莓皮提取物会影响水飞蓟油的气味但不影响其色泽;蓝莓皮提取物对水飞蓟油凝胶的色泽和气味均无影响,但制备成水飞蓟油脂凝胶明显提高了水飞蓟油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柑橘皮精油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及冷却猪肉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柑橘皮精油。通过对鲜切马铃薯PPO和POD活性两个指标的测定研究柑橘皮精油对马铃薯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抑制剂柠檬酸、CaCl2和Na2SO3相比,浓度为1.2%精油的抑制褐变效果较好。通过对猪肉进行H2S实验、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测定研究橘皮精油对冷却猪肉保鲜的影响,得出精油浓度为2.4%时,可在保存期内保持肉样的一级新鲜度,且精油与其他保鲜剂混合使用时,对肉样保鲜效果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