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开始从物质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变,文章从城市文化空间入手,分析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苏州古城为例,针对城市文化空间展开讨论,并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谢剑飞 《城市建筑》2021,(23):29-31
人居环境的提升是住区发展的根本之一.现如今,苏州古城内的居住环境整体较差,面临更新的需求迫切.为提升苏州古城内老旧住区的空间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宜居的古城生活空间,本文以苏州古城内的养蚕里村为例,论述在宜居的视角下苏州古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古城保护更新建设行为,更多的是一般层面上的环境整治与建造物修复,仅仅从表层赋予了片区环境新气象。在居住建筑方面仅仅是给予旧建筑的基本功能的维持与外观的美化。在新世纪人类居住生活和生产方式是节约型的可持续的,体现在交通行为方式的选择、生活生产能源的使用方式的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面向的应该是迈向生态文明。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对苏州古城居住街区改造以及古建筑进化的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为依据,在道路、边界、区域、中心节点与标志物5大认知地图元素基础上揭示兴城古城的空间意象结构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兴城古城空间形态的控制方法。为今后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控制提供借鉴与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州古城传统街巷及整体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苏州古城的传统街巷空间和古城整体空间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特点,提出应在苏州古城更新改造过程中注意保留和发扬传统的空间构成手法,从根本上更好地保护古城风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现代城市设计手段逐渐应用于名城保护与研究中.文章以苏州十全街为例,通过城市设计视觉维度切入,从图底关系、围合感、街道立面设计、景观等层面分析总结了苏州线性地域特色空间的三类特征:街随河走、屋顺河建的同轴线并置空间;以水埠、桥、广场、转船湾等为代表的结点空间和淡雅素洁、轻巧宜人的小尺度街巷空间,为名城地域特色空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华益  郑浩  周烨 《规划师》2007,23(6):51-55
苏州古城南门地区是古城中第二大商业中心,它的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城市设计从组织地区交通出发,整合基地内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空间体系;结合轻轨站点的修建和地下商业步行街的开设,实现对古城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的整合;因地制宜地塑造苏州古城门户形象.  相似文献   

8.
蒋澍 《华中建筑》2003,21(2):100-100
古塔作为佛教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传入中国之始,就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并借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寺庙一起服务于宗教崇拜.然其独具一格的建筑结构和艺术形象,使之兼备其他多种功能.本文以扬州、苏州两江南城市古塔为例,探讨塔的建置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及在地方城市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城市大门的建设中,仅把大门当作城市边界上的构筑物来设计,更多的是看到其物质性的一面,而对非物质空间不够重视。城市入口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部分,通过空间序列的组织不仅能丰富城市入口的空间层次,也能形成类如轴线的非物质空间,使城市具有壮美的秩序。而且作为城市门户,在建筑风格上理应具有当地特色,展现该城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灵璧县城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评定,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趋势进行了判断,并结合城市空间演变一般规律,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的可能性,最终确定未来灵璧县城市空间形态为"一体两翼"。  相似文献   

11.
提供适于青年就业的产业空间是解决历史城区青年外流问题的重要措施。既往的更新潜力研究技术难以回应青年需求与历史城区的特殊性,对更新规划缺乏指导效力,有必要提出一套针对性的产业空间更新潜力评价框架。首先,从青年需求出发,构建空间—氛围—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更新潜力评价程序,在叠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更新潜力数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定多片定位明确的更新区。其次,以苏州古城为例展开研究,得到苏州古城产业空间更新时序与多片定位明确的更新区;并结合现行更新规划,为苏州古城更新实施提出建议。最后得出结论,关注青年就业所需的氛围与设施,能有效识别可更新的历史城区产业空间;同时,确定更新区定位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其所处的环境或拥有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依赖对外交通的小城镇发展方式谈起,阐述了对外交通怎样影响了小城镇的城市空间形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方式,又以绩溪县城为例,在回顾绩溪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对外交通对其城市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并对绩溪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州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小城镇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当前,小城镇空间结构处于转型和重组的关键时期,亟待相关研究.本文分析了苏州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历史背景阶段,探索了小城镇空间形态要素的变迁演替及布局特征,研究了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的阶段特征,预测了未来小城镇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戴叶子  徐晔 《华中建筑》2013,(1):143-145
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朝着产业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在大学校园的物质空间层面也必将以紧凑、集约和人性化为目标。该文以苏州独墅湖高教园区为例,通过剖析其在教学模式、功能特点、交通和边界等方面的特征,来探讨一种适合于未来高校发展模式的紧凑型校园空间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赵冰 《华中建筑》2011,29(12):1-4
该文是个案研究系列之长江流域苏州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对苏州城市族群的更叠及城市空间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一光  康宁 《山西建筑》2007,33(24):48-49
在分析青岛城市空间环境特色和近年来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应用山水城市的概念,对城市空间形态由宏观到微观进行初步研究探索,用以指导城市的实际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文化基因的表达与传承是当下苏州古城更新的首要议题。本文以古城47、48、53号街坊为例,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挖掘地域基因和文化内涵,针对“学”风已逝、城迹难觅、水弱陆强、商颓居隔的问题,遵循表达文化因子、修补历史文脉、营建地域特色、再现生活模式的路径,提出了强核彰文、显轴映脉、理带连廊、梳坊优居的城市设计策略,从而重塑活力空间、延续地域文化,为苏州古城街坊城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福鼎市百胜新区城市设计,从城市空间形态的应对视角提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炜  张吉恺  霍茜茜 《华中建筑》2020,38(7):100-103
乐山古城是南宋川陕战区西川战略防御区的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流域内重要的交通枢纽.该文结合古代乐山古城军事防御史及城市防御形态演化,对其战区联防空间及山水防御空间进行分析,剖析古城城池防御体系、城墙防御体系以及街巷防御体系的规划布局特色,进而总结乐山古城防御空间形态特征,从而展现出乐山地区军事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周文婷 《中华民居》2012,(6):188-189
本文选取了平江历史街区附近的5个城市切片,进行调研建模后,用AIRPAK3.0风环境测试软件将其分别置于相似的风场环境,进行风环境测算,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集中在风速和道路、广场、建筑璃度之间的联系上。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理同样的风场下,不同的建筑布局方式对于风环境的影响,即改造前及利用不同的改造模式改造后的街区形态在相似的大环境下风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