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水平,从空间韧性视角出发,探究地下公共空间在构建韧性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规划应对策略。通过对地下公共空间韧性表征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韧性溢出理论构想,以描述地下公共空间对城市系统的韧性支撑与其自身韧性建设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分别使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武汉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地下公共空间现状韧性溢出效应进行评价。结合地下空间规划体系,从空间设计、制度创新和治理水平3个层面提出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上合广场为例,聚焦“防洪减灾”“技术创新”“韧性低碳”“数字智能”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围绕城市公共地下空间韧性设计中防火、防淹(内涝)、防疫、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韧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为构建韧性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推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城市街道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今天,这一功能却在不断衰退。巴塞罗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运动,为了解决由于城市扩张而不断增加的快速交通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公共活力衰退之间的矛盾,结合自身条件,采用整合小型公共空间与交通基础设施、重塑以步行为主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轴线、创造公共空间复合型的多层次城市快速路系统和依托城市铁路更新构建生态廊道等措施,以景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更新的媒介,成为实现城市魅力再生的典范。这些经验对中国探索紧凑型城市空间利用,在高密度的现代城市环境中建设公共空间,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和更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更新的建设阶段,街道景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街道公共座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公共设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状街道公共座椅已显现出较多不足,例如:部分街道座椅空缺,缺乏系统性,设置不合理,忽视环境协调性,对人性化需求不足,管理维护不利等。以宁波市中山路综合整治项目景观绿化提升工程中的公共座椅设计为例,发掘公共座椅构成要素在城市街道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营造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整体环境服务,提供相对丰富、有一定自由选择范围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的城市更新尤为重要。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主要骨架连接城市各空间要素,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步行作为人类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过去城市更新的交通发展模式具有高密度、快速化、车行优先等特点,导致了街道公共空间被挤占,步行活动受到排挤,导致步行价值的流失。文章在精细化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及更新演变历程,结合城市街道空间的现状分析,借鉴具体案例总结出步行价值再生导向下的街道空间更新对策,使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聚焦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成为新阶段城市建设的关键。公共空间作为新一轮城市更新中重点打造的基础设施类型,其引导城市更新的“触媒”价值有待挖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美国丹佛天际线公园案例,梳理其通过建设小块公共空间激发更大范围城市更新的过程和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及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更新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向存量发展优化转型的重要建设活动,历史街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对象之一。然而,目前的历史街区存在历史资源未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公共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以英国城市更新成功案例——国王十字街区为例,分析其更新过程中,如何进行公共空间节点的梳理、公共空间脉络的组织、历史资源与城市生活的融合,最终重塑了一套公共空间系统,实现历史街区的再生,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社区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承载,对其公共空间的更新和活力提升,为居民营造更宜居的空间环境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论文借鉴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从人本角度结合人群大数据和传统调研数据对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子展开研究,构建体系构成层面和要素构成层面的社区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劲松街道既有社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数据识别人群密度,结合实地调研观测等方法分析人群活动与空间使用,总结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特征与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提升策略,为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上层空间的建设接近饱和。城市中心地区一般都会面临严重的"城市病"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中心待更新地区矛盾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但是,在城市更新地区开发和发展地下空间往往要受到地表面上建筑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开发必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的过程。本文针对目前城市中心城区的普遍问题,着重从城市更新地区视角下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狄德仕  曾滢  蔡蕾 《城乡规划》2023,(1):96-105
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为重塑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文章分析城市更新对街道设计的影响,总结现有街道横断面设计中存在的管控模式不顺畅、理念方法待激励、规范标准待优化、设计路径不便捷四个关键问题。通过借鉴美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内外先进国家与地区的经验,从提升建筑退让空间管控、完善体制机制、制定规范标准、提升方法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国内街道横断面设计提出优化建议,为相关规范、标准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茹  王洪成 《风景园林》2020,27(10):99-105
以人的步行活动作为生活服务街道景观设计的关注点,营造更加人性化的街道景观,有助于提升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道公共空间居民日常生活体验。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生活服务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实地勘测法、快照法对街道景观特征与步行活动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散点拟合分析,明确街道景观空间和要素特征对不同步行活动类型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包括人行道长度、人行道宽度、近线率、街头交往场所密度、店面密度、空间功能混合强度、座椅总长、铺装质量指数在内的生活服务街道景观特征指标对不同步行活动类型的影响趋势明显不同。从街道景观空间和要素2个方面提出有利于步行活动体验的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优化建议,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道景观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街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其治理水平历年来一直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当前我国街道公共空间治理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社会共治等阶段,并受市区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市民等多个行动主体的共同影响.在此背景下,人民对街道生活的获得感成为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现实中不同行动主体对同一政策目标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巨大差异.针对近年来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不断遭受质疑等具体问题,本研究以街道公共生活为载体,关注街道不同行动主体在公共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主体间如何达成治理共识.文章以纽约街道公共空间的行动策划治理为例,探讨不同行动主体如何在行动试验过程中构建对公共性的共通并进行互识反馈,以及最终达成共识.本文结论指出,行动策划在纠正不同使用者的空间权益、认同感、参与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真实有效地促进本地利益的保护以及地方文化和理念的传播.在弥补我国街道公共空间治理与公众互动板块的结构性缺失上,研究建议将行动策划凝练为稳定的空间治理技术环节,将末端的社会共治提前至设计规范和修订审批的前端,使街道公共空间的价值能够被重新认知、创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城市更新的对象是涉及多方利益的已建成环境,往往会面临再开发建设量过高、与法定规划难以衔接以及公共环境品质缺少关注等问题。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编制中重要的方法,不仅能够为以上城市更新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还能够协助城市更新从政策性走向实施性,并达到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的目的。在此认识基础上,从结果导向、规划管理、组织方式和具体设计4个方面提出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以期能够缓解城市更新问题,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盖若玫 《中国园林》2021,(z1):156-160
城市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中心地区由于早期建设思路与现代发展需求不符,正逐渐衰落成为低质的老旧地区.随着中国城市发展工作思路的调整,这些老旧地区因其位置的重要性、问题的复杂性、提升的迫切性成为城市更新提质工作的关注点.以海口三角池地区公共景观提质工作为例,以系统施治、多专业共谋为前提,以公共空间为黏合剂,风景专业从物质空间及...  相似文献   

15.
冯玲玲 《城市住宅》2021,28(5):76-78
以问题为导向,选取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均位于前列的苏南地区特色保护类村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得出苏南特色保护类村庄公共空间特色缺失是由于公共空间发展核心文化建设传承受到外来文化力量冲击,从文化韧性视角切入,尝试构建乡土文化韧性系统并培育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归纳总结文化韧性特质,提出公共空间优化路径,强化特色保护类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通过优化城市的生活性街道并提升其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是设计师和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蓝村路美丽街区建设项目,探讨了街道公共空间的优化方法,提出街道特色化营造的相关措施,通过街道更新突显了街道的文化内涵,激发出街区的活力。通过该次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形成可推广、有价值、可持续的美丽街区营造方法,为城市更新助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城区具有人口、资源密度高,空间肌理丰富,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特点,是城市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影响的防控重难点地区,尤其需要加强城市韧性建设,提升对各类灾害的适应能力。本文以汉阳古城为研究对象,从构建"文化+安全"开放公共空间体系、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和老旧小区微改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更新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侃  朱冰  刘佳颉  姚栋 《城市建筑》2022,(2):178-182
随着诞生于石油危机背景下的无车日活动在世界各地传播,其意义已经超越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缓解交通压力.无车日在波哥大和纽约的发展,尤其是"自行车道"项目和"夏日街道"活动的盛行,证明无车日在创造公共空间、提升街道活力、激发经济行为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我国在城市更新中提升街道活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巴塞罗那城市沿革及公共空间政策背景的分析,分别介绍了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政策在两个不同阶段的经验,即小型公共空间的改造与建设、以奥运场馆为主的大型空间的更新与建设。最后提出中国城市更新应当结合公共空间展开,城市更新政策要保证连续性、全面性和公平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当注重保护城市文脉,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优质的街道景观设计方案能够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形象。基于此,对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街道景观设计思路展开论述,深入分析了城市更新进程中街道的历史性、商业性、生活性和地域性景观设计,实现了对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深入探究,希望能为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