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蕴含独特的乡土景观遗产,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及乡土景观却日渐消失、衰败,在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顾家台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分析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村落空间的相关概念、分类、景观特征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对其空间类型进行整合,总结其景观特征。研究范围以传统村落特征及韵味比较浓厚的江南地带为主。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的空间意象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精髓所在.文章以历史上隶属于徽州的婺源县理坑村和陇东地区的正宁县罗川村为例,分析了徽州与陇东地区代表性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和空间特征,并对这两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意象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比较,以期通过保留与延续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和意象特征,来塑造传统村落的空间意象,最终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徽州传统聚落的景观空间和景观节点要素,通过对徽州传统聚落的庭院景观、街巷景观、公共空间景观、植物景观、水系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六个要素的分析,概括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提出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品质提升的策略,以期为徽州传统聚落景观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裴逸飞  冷嘉伟  龚恺 《建筑师》2019,(1):106-111
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浙源乡虹关以及思口镇西冲的3次村落测绘作为研究的起点,逐步拓展至对12份徽州传统村落宗族图谱中的村落宅图进行分类及量化研究。通过对村落宅图的研究来还原徽州传统村落群的空间形态,探究其背后的地缘影响、血缘纽带和社会维系,归纳总结出9种村落群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所占比率,揭示村落群的空间构成和形态要素。希望在此基础上推演村落群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还原与诠释村落群背后隐藏的内在秩序。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划分特色村镇类 型对促进村镇发展至关重要。明确了徽州特色 村镇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建立基于动力—功 能—历史组合划分徽州特色村镇类型的研究思 路,提出“文化构成—核心价值—景观表达”三 维类型划分技术方法。类型划分过程研究突出了 对徽州特色村镇文化核心演变、核心价值形成和 景观意义营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状态响应 的解析。结合实证对象的地形特征及主导要素, 将徽州特色村镇划分为五类:沿水道商业交通枢 纽型集镇、陆路古道区间转运型集镇、盆地平原 “堨—塘”并用型农业村落、山地“潴水以塘” 型农业村落、盆地宗族聚居型村镇。从空间分布 和景观层积过程对徽州特色村镇特征进行了分 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徽州特色村镇在功能结构 和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将钱塘江中游流域存在八景文化现象的传统村落根据自然地理特性进行分类,以传统村落八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学方法分类统计近江平原、丘陵区域、山间盆地3种类型的传统村落八景中各类景观元素的构成占比,对其主要分布范围、核心景观类型以及核心景观单体逐一剖析并进行总结,为识别钱塘江流域传统村落八景的个性与共性提供支撑,为当代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和景观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琍 《华中建筑》2004,22(1):103-106
分析了徽州村落组群方式和规律、村落形态构成。指出,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基于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它以节奏、韵律、生气等启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分析了徽州村落景观的要素、组织、意象。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本文通过对近三十多年来徽州传统村落研究历程的系统梳理,据其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徽州传统村落个体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以及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三方面展开,探讨其历史沿革、空间布局、景观环境、保护方法与发展策略等,进而指出当前研究过程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希望对未来徽州传统村落研究发展趋势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拥有着弥足珍贵的乡土景观遗产,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乡土景观却日渐憔悴和衰败,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北岔口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挖掘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乡土景观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乡村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测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困境,拟解决在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管工作中,缺乏动态监测数据库平台的问题;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研究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再认知;从实践出发,明确数据库构建的目标与原则;开展比对分析,确定空间数据库类型;构建“村域环境”监测内容;按照“人工景观”、“经营景观”、“自然景观”的景观分类,与“土地斑块”、“群体组合”、“单体要素”尺度层级,制定传统村落乡村景观的动态监测数据内容体系;最终完成传统村落现代营建动态监测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可用于比对传统村落“新”、“老”乡村景观的特征,为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的动态智能监管、档案资料存储、保护规划编制、乡村景观研究等工作,提供数字平台与虚拟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域景观特征,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持续升温,传统村落的景观情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文章基于"景观情境-行为偏好-体验质量"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安徽宏村、浙江诸葛八卦村和江西篁岭村的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情境与游客行为偏好及体验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物理情境和氛围情境感知会促使游客产生积极的行为偏好,进而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既要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景观、街巷等空间要素的完整性,又要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生活的真实性,以实现传统村落景观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村落水环境营建贯穿村落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村落发展的依据与灵魂,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布局进行量化研究,以宏村、屏山、唐模三个典型徽州传统村落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村落水环境布局特征并归纳出水环境空间的分布特点及不同水环境的空间属性,其与自然共生和系统化、功能化的水环境布局智慧为现代水景营造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徽州孕育了丰富而悠久的徽文化。作为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极其重要。传统村落的价值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就会失去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也就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更新。立足于历史文化悠久的徽州传统村落,以徽州砖雕技艺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徽州传统村落发展中的现状和不足,并尝试分析在村落“活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指导下,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日益紧迫,而目前作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核心内容的保护范围划定缺乏明确的路径和指引。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以地域特征、历史特征、文化特征、村落格局和建筑风格为主体的价值分析框架,发展并完善村落格局的分析方法,提出从文物保护单位到村落结构与村落要素相结合的"结构—要素"保护框架,保护范围划定要综合考虑村落中的结构体系(空间结构、宗族结构、景观结构)和要素体系(心理领域、风水、祠堂)。同时以査济村为例,具体分析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的划定过程。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有着独特的建筑景观、独有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传统村落的商业化是其得以被妥善开发利用的方式,即让经济发展同传统村落的景观保护相结合,在保护传统村落独特景观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商业化改造。本文以五店市传统村落的商业化为例,探讨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乡村景观的建设特征逐渐趋同,缺乏个性,景观设计忽视本土文化和自然环境,逐渐走向均质化。培田村是闽西客家村落的典型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性乡村景观;发扬地域性景观有益于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发扬。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域视角解读培田古村落景观要素的生成,进而探究其组成与特征,希望为其未来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建设中做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村落由于量大、面广及质异的特性,以致其保护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分类保护作为实现针对性保护发展的有效路径,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趋势。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认知基础、资料整理、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为依据,得出以多维特征视角进行划分的传统村落类型,尝试构建由保护发展总则、规划及策略三个子系统共同形成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结构,并聚焦民俗文化类传统村落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相应的专项保护发展体系研究及策略支持,以期实现传统村落整体的分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乡失衡和管理失控使得大量传统村落遭到破坏, 乡村景观风貌的解析与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福建省 泉州市肖厝村为例,在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村落整合信 息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村落的风貌景观进行 分类提取,并从宏观到微观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基于数字 技术的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 可以快速完成数据采集并提供乡村的三维模型,有助于提升 传统村落风貌景观的研究效率;2)通过对数字表面模型的智 能识别,可生成多个三维矢量化信息图层用以叠图比对分析; 3)数字技术通过对点云数据的计算,可形成传统村落风貌要 素的量化统计并归纳其整体性特征,还可以推演出乡村风貌景 观的时空演变趋势;4)数字技术分析方法需要与传统的调研 分析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村落风貌景观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