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以汉口原租界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底关系分析、图形模式归纳等方法,对历史街区肌理原型进行解析。首先对历史街区肌理原型概念进行研究,探析其形态与原型;其次探寻汉口租界历史街区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取街区及建筑肌理原型,分析历史演进中的历史街区形态要素的稳定程度,揭示强势的形态构成框架基因。在形态类型学视角下聚集于两个方面:从历史演化过程中分析历史街区肌理原型的生成机制与分类;从当下建成环境中揭示历史街区肌理原型的形态与塑造者影响。分析方法可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尤其对我国的“城市双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关街区是研究明清中原商贸文化的最佳研究对象。该文通过追溯亳州北关历史街区商业的历史发展,总结北关老街文化特色,从而探究会馆形成的原因及分类,并通过会馆建筑平面形态、院落布局总结归纳会馆建筑的空间特征,以期对北关历史街区发展做基础研究,实现保护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张军  刘大平  孙尧 《华中建筑》2014,(2):105-108
文章从中东铁路重镇横道河子历史街区的规划布局入手,探讨了自然条件对其规划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平面路网的树枝状格局特点,总结了街区空间开敝有序的特色,又从建筑形态的角度对横道河子镇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形态分类,从木构建筑和砖构建筑的细部处理探讨了俄罗斯民族风格对其的影响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横道河子镇的街区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是时代发展、城市历史及民族审美倾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吕淑梅  刘莹  周洪军 《华中建筑》2008,26(4):174-177
该文通过分析武汉历史古建筑、历史街区、近代建筑及现代建筑的特色,提出了建设武汉未来城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泰宁尚书第历史街区是福建省境内保留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是研究福建闽西北地区建筑特色形成、发育、变迁的一把钥匙.本文以泰宁尚书第历史街区中典型的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材料、结构方式为切入点,在分析其建筑形制的基础上,解析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挖掘泰宁的传统人居环境智慧,为泰宁建筑形态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陆萌 《华中建筑》2022,40(3):87-92
伴随城市快速发展,广州旧城街区面临失去地域文化特性的危险,同时缺乏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而康泽恩学派形态区域化理论,以描述城镇平面格局的历史地理架构为目的,其研究视角与方法值得借鉴.该文选取广州状元坊街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区域化理论,通过"平面单元"三要素:街道系统、地块组合和建筑平面组织构建形态框架,划分形态...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统文化集中、风貌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段,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展现城市记忆与城市精神,成为城市更新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所特有的景观基因是储存街区基本构造和特性、还原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唯一序列。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OZO软件对语义编码,从街区空间格局、肌理风貌特征、街区建筑特征3方面构筑街区景观基因体系。同时对各基因进行详细图解和特征解析,厘清塞上老街景观基因的排列结构和空间特征,为草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最具特色的要素之一,中东铁路时期所规划的空间格局沿用至今,铁路建筑群比较集中且保存状况良好。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街区充分体现了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特色;文章从街区的功能结构、肌理、比例尺度、建筑临街面、景观层次和节点对该历史街区形态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就历史街区如何植入新建筑的问题,提出守护与纳新的思考,进而论证了二者之间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现以江汉关西隅地改造项目设计竞赛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就空间格局、建筑形态、空间环境、功能业态四个方面探讨了历史街区中植入新建筑的守护与纳新策略。试图从守护与纳新的角度中探索一种关于历史街区植入新建筑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传统格局、社会变迁、文化承载的历史见证与真实写照,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保护与更新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城市更新体系的构建,并针对此体系下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保护更新策略,从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文化环境,更新居住环境,提升产业业态,激活历史文化街区,使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婺源县思口古镇水木兴盛,历经数百年,古镇风貌仍保存完好。该文以思口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从古镇地理位置、区位环境及形成因素出发,剖析了古镇新旧并存的空间形态与街巷格局,该文重点分析了古镇现存明清古建筑历史地段,总结其建筑类型、空间格局与营造特点,并对其中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徽派三雕技艺进行了研究,阐述自然环境对三雕发展的促进,揭示其地域文化特征,为今后赣地建筑的研究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五大道历史街区位于天津市核心区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对于天津城市格局的形成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建筑功能也需相应提升,对于街区建筑功能现状的分析研究是街区功能提升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五大道历史街区建筑第三产业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五大道历史街区建筑第三产业功能进行分类,并对其分布现状进行详述,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五大道历史街区第三产业功能分布特点,希冀对后续研究和街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方洁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12,30(6):152-156
传统民居作为生活的容器,其平面格局是各民族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及风土人情最直观的体现,是不同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表达。不同民族的传统民居有着彼此不同的平面格局,而同一个民族因其所居住的具体环境不同,受居住地周边其他民族建筑文化影响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平面格局适应其生活。该文以云南不同地区的哈尼族传统民居为实例,对比其所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形成的多种民居平面格局,具体分析其背景与原因,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哈尼族传统民居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态,以及其所包含的地域性与文化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背景、意义及目的,结合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研究现状,调查分析了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筑群体、街巷格局、非物质元素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该街区的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福州三坊七巷南街地段建筑设计方案为例,从历史空间、城市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历史风貌区建筑更新的设计出发点和设计要义。新建筑在建筑尺度与规模上形成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生活主轴的有机对话与和谐过渡,体现福州民居与现代建筑杂糅的建筑空间和形态。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是个极具"空间特征"的场所,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原生生活特质,展现了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感与场所感。本文立足现状调研,结合集美学村这一独特的"学城型"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和其空间形态发展历程,在理解其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石鼓路街区为代表,对其从街巷格局、功能分区、街道空间、环境、立面、断面、第一/二次轮廓线、风貌保护建筑等方面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并从使用人群需求角度提出街区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改善石鼓路街区环境,促进发展,助力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生态学功能耦合理论,对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生活环境与行为模式、街巷空间与社交行为、院落建筑环境与生活行为进行了耦合作用分析,从而揭示了街区空间环境与行为模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形态的可持续更新是历史城镇文脉传承的核心动力,然而在现今市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行动下,历史街区特色形态遭受到大规模破坏,科学的形态理论研究和有效的形态更新指引缺乏成为历史城镇形态发展的重大瓶颈。该文以“形态特征独特、数量最庞大”商业类历史城镇代表——佛山的品字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形态区划法研究街区的形态特征和发展规律,最后对应形态区域的划分成果、分类提出未来形态更新的策略建议。该文的研究结论为同类历史街区的形态更新提供更细致的分类策略视角,最大化地挖掘和尊重历史街区形态的差异性,促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更新。  相似文献   

19.
高邮市位于江淮平原南端,自古为泗淮与京扬之咽喉,是历史文化名城。该文从古城历史、自然环境、区位交通等角度研究高邮古城发展演变、选址、空间格局、街巷构架、建筑分布特点,从而探讨其城镇的空间形态特征,挖掘其城镇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