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2007,33(10):42-43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齐云山古称"白岳",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古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道教为齐云山增添了人文色彩,赋予了其四大道教名山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创建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与恢复时期四个阶段对齐云山道教的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会  金荷仙 《风景园林》2022,29(6):135-140
道教踪迹始于唐代的安徽齐云山,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经过多方促进形成的满足信众朝山进香通行需求、观赏需求的香道,成为齐云山一个景观丰富的线性空间。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探寻促进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发展的3个主要社会性缘由:道教、徽商、香会。并通过古籍查阅、现场调研所得资料,以图文互证的方式,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终局4个空间演变阶段来研究齐云山香道的景观序列,揭示其各部分空间的景观特征及标志性景观背后表达的意蕴。由此,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古代道教名山的景观空间营造,对现代相关类型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会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4,40(2):37-42
作为在道教名山风景范式成熟下发展鼎盛的道教名山,如何融合区域及山岳特色达到范式的在地化转换?为探究这一问题,选取鼎盛于明中期且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山岳自然特征的安徽齐云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古今图文资料进行特定背景下的名山在地化风景营建分析。结果表明:1)齐云山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道教名山成熟风景范式下的“天路历程”时代特征,但也存在“九里十三亭”这类特殊地段,同时还因山岳较武当山、泰山等海拔较低而更倾向于通过横向逶迤布置不同空间序列及山体断裂抬升等来达到“天路”意境;2)在地域习俗及山岳特色地质地貌的影响下,齐云山将范式内的具体景观空间进行了较为明显的在地化,世俗空间以依山势连续有规律构建的名山建设孤例“九里十三亭”和居高临崖、民商融合的中国道教第一村“月华天街”为主,承担世俗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山岳的神圣性;神圣空间除道教名山一般具有的从“无”到“有”营建的宫观祠庵外,主要包括自然地景神圣化后形成的3类廊道式丹霞洞穴圣所和各类峰石神物,着重利用从“自然场所”到“自然圣所”的空间转换来实现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5.
吉林市道教建筑玄帝观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性建筑,在地域文化与道教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征。通过实地调研,文章主要从建筑选址、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出玄帝观较为显著的几个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6.
道教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哲学思想,解剖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都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麻城五脑山帝主庙是麻城的道教圣地,其建筑族群不仅具有道教建筑的共性也有其自己的特色。是不可多得的道教建筑文化和地域文化载体。该文介绍了麻城五脑山道教建筑选址和建筑布局的特征,分析了麻城五脑山道教建筑的各种文化及其呈现的空间特征,总结论述了麻城道教建筑文化特征。呼吁要注意保护和利用现存的道教建筑,不要让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天天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7.
<正>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道教历来重视宗教建筑的精神价值,其建筑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道教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从道教文化着手,研究道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进而对现存的道教建筑艺术进行研究,从其选址相地、布局立基、建筑形式以及装饰艺术特点中分析道教文化与道教建筑之间的关系,并将道教文化在道教建筑中的表现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之后,对开封延庆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从宏观的层面的了解延庆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设计时考虑道教文化、道教建筑、延庆观原址等要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并将道教文化元素应用其中。  相似文献   

8.
道教建筑应有的独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胤 《山西建筑》2005,31(13):31-32
阐述了道教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宗教理念,并对道教建筑的现状作了研究,分析了道教文化的独特性与道教建筑现状的反差,探讨了道教建筑更深层次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庆老君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拥有"道教川东第一丛林"的美誉。原三清殿旁综合服务建筑存在布局不合理、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影响文物消防安全等问题。该文从老君洞地域文化环境特征出发,以综合配套建筑致虚阁设计为例,对其设计理念及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为今后的道教建筑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自东汉以来道教及道教建筑在重庆地区百广泛发展。对于道教建筑而言,“道法自然”思想是道教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建筑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以重庆现存道教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地方史志文献的解读和建筑实例分析,通过对巧用地形,智取空间的建筑处理手法以及利用山地景飒“多视点、多维度”的特点,营造寺观“修仙向道”的环境氛围和增强观者视觉心理感受等设计手法进行研究,总结重庆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西,古称白 岳,是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它与黄山南北对峙,丹霞地貌,“千岩竞秀,万壑争奇”,祥云绕峰,紫气冉升。乾隆巡游江南时赞齐云山“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著名旅行家、探险家、地理学家、散文家徐弘祖(别号霞客)曾两度登临齐云山,著有《游白岳日记》。 齐云山的兴衰 齐云山的建筑大抵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歙州刺史韦绶在白岳岐山石桥岩建“石门寺”始;至今已有11 90多年历史。南宋方士余道元创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相传祠内玄帝神像,乃百乌衔泥塑成,卓著灵异,香…  相似文献   

13.
道教宫观作为一种以体现精神功能的建筑组群,伴随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历程.近年来,道教建筑的研究与探讨在不断地深化与发展,如何针对现代地域性建筑的实际问题与需求,从学科交叉和实际应用的层面上去挖掘道教建筑所蕴含的潜在价值和深层次的思想体系,成为近些年来道教建筑地域性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文章通过对松花江流域历史道教宫观进行实地考察,对其环境、空间、艺术特征和哲学思想进行研究,来探讨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方法,以展现当代中国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传承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建筑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直观地体现了道教的文化思想。邯郸道教建筑在我国的道教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布局的空间组织手法更有自身的特色,着重表现在,通过将建筑群分为多个空间,进行层层展开,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来反映道教建筑群层层递进的组织规律和礼乐之制的布局思想。该文通过对邯郸道教建筑布局中的空间组织进行探究,提炼其地方及民间特色,可以为邯郸道教建筑乃至我国其他同类型道教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宗文 《华中建筑》2005,23(Z1):141-150
该文对道教思想和孔子学说对道教的影响、宫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治"的成型及其主要建筑、道教建筑的类型与组合、道教建筑中的常见殿宇及其特征以及金殿、金碑、丹泉池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汾阳太符观大殿——昊天玉皇上帝殿为例,通过运用查阅历史文献和实地勘察测绘的方法,对昊天殿的平面柱网布列、梁架结构特点和铺作特点等进行分析,探讨金代道教建筑在山西地区的建造特点,以求进一步了解该类型建筑的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罗浮山作为岭南道教第一山,是道教建筑的源头。近年,因旅游加速开发,山内具有岭南本土宗教特色的建筑急切面临保护、开发的问题。据对罗浮山道教建筑近八年的实地调研、修缮工作和对当地特色道观进行测绘整理,从本土特色与文化源流分析入手,集田园调研与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罗浮山内的道观近代发展,以作为岭南宗教建筑的有效补充。以期为如何有效地保护当地道教建筑文化特色,让其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真 《安徽消防》1993,(6):20-21
齐云山.古称白岳,系黄山山脉向西南延伸至皖南盐地边缘休宁境内的隆起部位。它由白岳.齐云,狮山、象山、太山、南山、茅山、岐山和万寿山等九座峰峦组成,平均海拔450米 是我省集丹霞地貌、摩崖石刻、道教化、山光水色于一体的名山岳风景区,与湖北武当、四川鹤鸣、扛西龙虎并称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  相似文献   

19.
依照轴线顺序介绍了河南地区清官式道教的建筑群体,从道观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分析了嘉应观的建筑形式及布局特点,归纳了河南官式道教建筑的一些特点,以及嘉应观建筑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独特之处,说明了其作为河南地区唯一敕建官式道教建筑的科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晓  梁琦 《华中建筑》2012,(11):114-117
武当山道教建筑代表了明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其重要建筑多具有独特的导引空间。分析其导引空间特征,有利于加深对古道教建筑的了解,并可为当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武当山道教建筑导引空间的突出特点,在于充分结合其间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因山就势,体现"道法自然"的意境,并达到引导、突出主体建筑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