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社会网络法和熵值法分别计算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和旅游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上海旅游流网络结构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通过对旅游流网络结构指标值与各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位序关系的对比分析,剖析不同区域耦合协调分异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优化两个层面提出上海旅游流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如何厘清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集散特征是城市旅游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洛阳市为案例区,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基于核密度空间分析、时间分层法,探究了洛阳市旅游流空间集聚和扩散特征.研究发现:①城市旅游流空间集聚总体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斑块化、小区域"和"一极多核"的特征.②城市旅游流空间聚集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季相特征,冬季...  相似文献   

3.
任磊  陈晓恬 《华中建筑》2007,25(9):71-74
旅游度假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兴模式,该文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研究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并联系实例剖析探讨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海滨旅游空间的符号学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比较了自然科学(特别是旅游地理学)和文化研究两个不同视角所建构的2种不同的海滨旅游空问模式后,指出从文化研究角度探讨海滨旅游空间是传统旅游地理学研究视角的重要补充.接着在社会建构理论与符号学的分析框架下,讨论了海滨从"自然空间"转化为"旅游空间"的历史过程,并以深圳海滨为例,分析指出海滨旅游空间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建构,本质上是一个符号意指过程,包括神圣化和去神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海滨的"边缘性"、"过渡性"、"浪漫性"、"女性化"、"感性"、"异国情调"和"殖民性"等多重符号意象.  相似文献   

5.
朱喜钢 《城乡规划》2017,(6):124-125
中产化(Gentrifcation),亦称为绅士化、中产阶层化,作为后城镇化、郊区化城乡转型的一种地理空间与社会现象,在西方已经持续被讨论与研究了半个世纪,成为学术领域一个前沿性的热门课题.21世纪初,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中国中产化本土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与国内外的同行始终保持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初步形成了中产化研究的学术特色.在此基础上,2017年12月9日至10日在南京大学中国中产化研究中心召开了首届中国中产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赵璨 《云南建筑》2012,(3):128-131
旅游小镇的培育是具有云南特色的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云南的思路和做法具有全国层面的推广应用价值。基于若干旅游小镇规划实践.针对旅游小镇帚观环境规划建设的一些误区,选取旅游小镇景观环境而非旅游资源的独特视角,应用一般系统论的观点.在对旅游小镇景观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小镇景观环境空间一体化建设的若干规划要点.并对旅游小镇景观环境的后续研究提出方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所,1995年获建设部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资质证书,同年建院成立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并取得国家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乙级资质和旅游规划乙级资质。2016年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守合同重信用"资格证书。三十年来,公司植根于南京大学的科研环境,依托南京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建设,立足"学术创新、服务教学、突出特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过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超常规飞速发展后,面对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对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后,提出的新的发展观.这一全新的发展观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响应,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可持续旅游是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并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可持续旅游概念的产生过程、概念体系、思想体系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依托历史文化条件和当地村落特色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传统村落小龙窝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相关软件对小龙窝村聚落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现场实际调研及街道空间在空间句法量化数据中的隐藏属性,明确小龙窝村发展旅游产业在方向上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村落旅游产业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
随着我国旅游业近三十多年来的蓬勃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者对旅游信息产品的需求、旅游价值的认可同传统的旅游模式大相径庭。如何利用众创空间和"互联网+"为旅游业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现阶段旅游企业、创客们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旅游"将孕育出全新的旅游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6)
目前,社会网络在国内外旅游研究中主要用于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析、旅游决策、旅游企业成长、旅游空间结构以及旅游流等领域。A级景区作为吸引游客的核心因素,是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针对A级景区进行网络关系分析,对制定旅游业空间战略、开发旅游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借鉴西方有关理论与实践基础,对我国近来城市社会空间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和领域作了综述,注意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新动向.从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入手,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地理学研究归纳为五个方面①社会结构分异②居民感知与行为的空间分异;③组织的空间分异;④土地利用的分异;⑤物质环境的分异.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休戚相关,社会环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案例,试图探讨影响健康住区社会环境较为重要的因素,为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房元民 《城市建筑》2012,(17):195+203
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大学老校区(鼓楼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为例,从校园景观规划的轴线与空间、老建筑造型与风格、校园雕塑三方面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校园景观设计的可鉴之处,为未来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的盲目性与无序性使得许多村落没有研究自身的空间系统支撑。基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视角,以博峪村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藏区村落在承担不同功能导向的空间主题、容纳不同物质实体的空间容量、联系不同虚实要素的空间组织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村落的旅游空间系统解读和村落空间的旅游化空间营造两个方面的系统研究,从辨析并置秩序、引导层级秩序和强化线性秩序入手,提出在乡村旅游导向下进行村落空间系统重构的引导策略,对促进乡村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从而提升村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6.
游客作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后的主要使用群体,对空间品质与地域特色留存情况拥有直接发言权。研究通过语义分析法建立问卷,调查了游客对北京市三条历史街区各项空间要素的认知评价情况,并引入因子分析法和IPA分析法,探究了各项空间要素对游客整体环境认知评价的重要性权重,据此提出历史街区空间优化的建议。研究发现:1.游客对历史街区各项空间要素评价整体较为正向,仅有“环境氛围”更接近于负向评价,表明大部分游客认为环境过于喧闹;2.全部空间评价要素可以综合为“视觉感受”、“街道形式”、“地域特色感知”三个指标;3.景观绿化和空间界面是应当最优先改善的空间要素,其次是地面铺装、交通组织、广告招牌。研究为减少不当旅游开发行为对历史街区价值产生破坏,进一步改善历史街区空间品质,提升游客环境感知满意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盲童是社会成员中特别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 .基于盲童人数相对较少 ,居住分散 ,社会经济发展限制等多方面原因 ,盲童的学习成长环境较差 ,盲童学校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和改进一直未得到建筑设计者的关注和重视 .从盲童的身心特点、学校教育需求出发 ,对盲童学校的总体空间构成及其组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旅游城市是拥有独特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城市。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人们追求美的享受的活动旅游城市空间环境对旅游业有重要意义。能否塑造出优美城市环境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塑造优美城市空间环境离不开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恰当的标志性建筑、高品位的城市雕塑。厦门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旅游城市,本文试以厦门为例就这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怡 《北方建筑》2021,6(6):37-40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形象与国际形象.加强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福州市为例,对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创建规划研究展开阐述,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创建的经验学习,对福州市无障碍环境创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福州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创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做好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创设的方法,促进福州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创设现状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视角出发,首先指出城市公共空间共鸣环境的营造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进而对应共鸣环境的三个理论层次:使用个体与环境的共鸣、不同使用群体与环境的共鸣、不同利益群体的共鸣,从认知与行为、需求与社会、社会与管理三个方向,进行多维度理论研究.最后从空间秩序和运行保障两个层面建构出共鸣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