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网城市是将一定宽度的公共绿带网络与城市道路错位交织的方式分割布局城市空间,且将海绵、绿道、绿街和地下市政管网四大功能植入其中的创新性城镇规划设计理论。该理论目前还从未在丘陵山地进行过实证研究。首先梳理了绿网城市、特色小镇的理论、实践和政策背景,结合对襄阳市尹集乡文教特色小镇的丘陵山地环境分析,阐述了丘陵山地进行绿网建构的“高势探路、低势设绿、纵横组网”的实验方法与过程,以及由此生成的“南北天街、顺应摩旗,东西大道、越山观水”的路网特色,和“感应自然、五指拈花,低势海绵、指状渗透”的绿网特色。最后立足文教特色小镇核心区展示了其丘陵山地实验的城市设计成果,在验证该理论丘陵山地适宜的同时,还为尹集文教特色小镇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规划建设指导。  相似文献   

2.
袁奇峰  李婷  李晟霖  曾丽蓉  李刚 《规划师》2022,(11):147-153
我国的高铁站类型以城郊型居多,由于远离城市中心区,“孤城之困”成为高铁新城面临的普遍问题。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将高铁新城融入城市发展格局,是破解高铁新城困境的关键。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针对新城面临的“孤城之困”,根据新城“湾区西门户,广佛未来城”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融入城市,站城一体”的设计思路,制定了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先导区、预留发展空间、未来向北拓展,通过“东引、南借、西承、北撑”实现新城发展的空间战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铁线网的快速建设,高铁沿线城市迎来高铁新城开发建设的新浪潮.其中,部分地级市高铁新城由于高铁新城规划区位偏远、定位不清等原因,出现发展缓慢、实施度不高、缺乏活力等问题.本文以常州高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从研判定位与规模、优化区域结构、提升集散效率、构建特色门户等方面入手,探讨能够整合利用的现状资源,带动高...  相似文献   

4.
金鑫  孙鹏 《规划师》2022,(5):142-148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依然是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连通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建设高铁新城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之举。文章将人本理念与高铁新城建设相结合,以衢州高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从整体布局结构、交通体系、景观结构、水域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五方面分析了衢州高铁新城城市设计的重点与亮点,以期为其他城市的高铁新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强 《城市建筑》2013,(22):53-53,56
本文总结回顾了不同时期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脉络,总结出城市“绿网”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了新时期针对广东城市“绿网”的建设策略,旨在城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滨海新城的城市风貌与城市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新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风貌建设的问题,笔者从城市风貌的文化特征出发,提出了城市风貌研究文化导入法,包含准确进行城市风貌定位、培育新城的生活情境、创造城市“人本”文化等内容,从而真正塑造滨海新城的城市灵魂.  相似文献   

7.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城市向东和向北扩展,城市在天河地区形成新城市轴线。介绍了针对新城市轴线珠江新城段的城市设计方案,包括对城市设计背景的分析,都市绿核、生态、场所等设计理念及其目标的提出,方案主要的构思特点,都市绿核的设计意向等。  相似文献   

8.
潘利  张蔚春 《山西建筑》2006,32(19):343-344
介绍了景观客观地存在于地表表现出的生产潜力、生态潜力、无价潜力三方面的潜力,并对城市绿网建设与城市景观的结合问题给出了对策,以做到绿化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对城市特色景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福州市山水城市的特点,提出了类型丰富、形态多样的"绿岛链"城市绿道网,在"以通为本、以绿为体、上得了山、亲得近水"的基本需求之上,逐步形成了彰显福州山水城市特色和深受市民认可的绿道形式,并针对这些绿道建设的特点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温州高铁新城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提出将实施规划作为城市新区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路径,构建专项规划与工程项目之间的桥梁。结合温州高铁新城海绵城市实施规划,明确总体建设目标与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海绵城市实施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及手段,系统地阐述了景观、道路及建筑工程海绵化的建设措施,并构建了海绵城市的运维体系,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与引导,保障高铁新城的科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孙天尧  韩淼  王雅静 《规划师》2022,38(3):146-153
交通工具变革对城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站场经济圈如高铁新城、航空都市、TOD片区等有效带动了城市片区发展.空铁联运形式的出现和发展预示着新的站场经济圈发展趋势:高铁、机场带动效应的叠加,促成新的城市空间模式.文章聚焦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对全球节点城市的影响,从全球化层面进行理性推演,提出"机场+高铁"影响下的...  相似文献   

12.
张斌  杜雁  高翅 《规划师》2009,25(6):31-35
项城市新城牛心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城市厅”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取向,提出城市“绿厅”的意匠,将市民广场和滨河休闲带两个功能相异的空间有机地整合在起,尊重人与自然的行为规律,营造城市空间秩序.对地域性历史文化进行空间转译,塑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照明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洛西  林怡  胡国剑  孙滢  杨赟 《城市规划》2005,29(10):89-92
1、规划背景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驰名中外的休闲旅游城市。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杭州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杭州市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改善旅游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西湖西进”、“延安路改造”、“湖滨路隧道”、“钱江新城”等等。然而,与日渐完善的城市日间景观相比,由于缺乏整体的城市照明规划控制,且对“如何营造好的城市照明”缺乏足够认识,杭州市城市夜景观的发展却是不尽人意,缺乏整体性,也缺乏应有的城市特色。2003年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视觉与照明艺术研究中心受杭州市建设委员会的委托.对杭州市的主城区进行了城市照明规划。此次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对“生态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总结国外多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规划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的策略;生态发展理念,擘画美丽中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快速建设,高铁新城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新的增长点。高铁新城开发的重要性既体现在其作为区域交通设施本身上,还体现在对城市功能完善、空间布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推动上。以研究高铁枢纽站周边地区空间组织和空间布局模型为切入点,探讨高铁地区综合开发规划模式,同时以西安市高铁南站地区空间开发为实例研究,对我国高铁新城开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寒地城市设计对策简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寒地”需要出发 ,对寒地城市设计概念、机遇及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 ,提出寒地城市设计对策 ,以求为寒地城市特色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对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即城市特色是“真”,城市形象是“美”;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之“流”,最后,提出“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塑造”命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也是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联动的重要纽带。随着我国铁路网的日益完善和高铁战略的不断推进,开始出现许多依托站点规划的新型发展片区,此类片区被称为高铁新区或高铁新城。惠州市博罗县罗浮新城是依托广汕高铁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打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特色生态型高铁新城,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边缘城市对接核心发展圈层的重要空间载体。文章以惠州市博罗县罗浮新城起步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为例,研究分析当前高铁新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规划矛盾,探讨其针对性解决策略和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许多城市建设了大广场、宽马路、高楼,却缺乏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在城镇建设中,如何避免千城一面,打造自己独有魅力、塑造城市特色?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特色危机,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结合平山县具体实践,利用平山县周边有山、城中有水、山水绕城的独特优势,利用他的自然禀赋、历史文脉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特色的塑造进行初步探讨。打造"河为脉、山为骨、绿为体、文为魂"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毅  毕凌岚 《四川建筑》2012,32(5):30-3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绿轴的建设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尤其是新城建设中的实践越来越多,其景观价值、经济效益和生态效能等逐渐得到认可。文章尝试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在空间结构的层面来探讨城市绿轴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