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武汉三座大型现代化铁路旅客车站:武汉站(在建中)、武昌站(已建成)、汉口站(在建中)的空间特征、建筑形态、功能组织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新时期铁路客站设计上创新与变革的一些新思路,对现代铁路客站空间特质——功能时效、系统整体、时代特征、地域文化特色等给与了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客站内部环境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在强调满足乘客精神、物质、生理多层次需求的同时,客站照明环境设计与优化问题逐步受到重视。该文针对当前铁路客站的最新设计理念与空间形态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建成实例,从美学表达与技术因素两方面,研究铁路客站建筑的照明环境设计措施,为广大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武汉三座大型现代化铁路旅客车站:武汉站(在建中)、武昌站(已建成)、汉口站(在建中)的空间特征、建筑形态、功能组织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新时期铁路客站设计上创新与变革的一些新思路,对现代铁路客站空间特质--功能时效、系统整体、时代特征、地域文化特色等给与了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北京市的四个铁路客站为研究对象,对铁路客站对于站区空间形态的影响进行具体的研究,包括客站对于站区的地块尺度、核心区的道路密度、站区肌理和建筑密度等方面。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站区形态与城市形态发展的制约关系,提出了铁路客站与城市形态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铁路旅客车站是铁路线上连接各个城市的重要枢纽.通过对当前铁路客站的主要站型进行层级分类和站型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新建大型铁路客站站型选择及方案设计思路,通过结合苏州北站和台州站实例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铁路客站的设计创新点和策略要素,为今后新建大型铁路客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国铁路线正在形成全国性、现代性的网络系统,随着铁路的建设,新建和改建一批铁路客站势在必行。其中大部分为地区级、县级城市的中小型站。从建筑设计的范畴,立足于我国中小型城镇站房建筑的现状和新时代的需求,探索新时期中小型铁路客运站建筑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升级换代会同时在生产和消费两个层面影响铁路车站与周边城市的站城一体化进程,促进建筑空间的更替与进化,带来更加新颖和多样的建筑体验与生活形态。结合近几年中国铁路运输与客站建设的发展,阐述在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下,入站空间作为高铁车站与城市的过渡空间,如何通过组织"城市功能"与"交通换乘"功能之间的协同以促进站城融合,归纳总结中国铁路车站入站空间组织模式在三个历史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并对未来的第四个阶段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该文力求在城市核心区的铁路客站改扩建项目中,探索一条将历史文化价值、商业与交通属性糅合共生的设计创作思路。解析和推演了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的方案创作是如何缘于历史和文化、融入城市环境、结合商业设施、构筑起一个大型综合交通、商业枢纽建筑的整个设计过程。最终呈现出通过现代铁路客站设计来传承历史文脉的方式方法。历史与文化意义要被赋予大体量的现代交通建筑需要进行形态的提炼与抽象,并利用现代结构与材料技术手段加以展示;商业与交通建筑的融合是未来城市核心区交通枢纽设计的大趋势,未来的铁路枢纽客站应该是交通、文化、商业的复合建筑群体或城区。  相似文献   

9.
周雪洁  高巍 《华中建筑》2012,(11):125-129
京张铁路西直门站建于1906年,是中国近代十分重要的铁路客站之一,直至2009年新站房启用,车站历经百年风雨,不仅见证了近代北京的动荡与变迁,更深刻影响了北京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该文运用文献、图纸以及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清末民初京张铁路时期西直门站建成前后改地区城市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来梳理西直门站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盛晖 《华中建筑》1990,(1):18-20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事业的发展,铁路派客站建筑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近年来,一批新的旅客站建筑设计相继出现,在客站建筑创作思想上也趋于活跃与更断,并出现一些争论。有人提出客站应参照国外模式,做成快速通过式空间;有人认为应搞成综合服务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商养站;还有人反对我国过去常见的客站建筑追求纪念性和雄伟气派的作法,等等。虽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不完全取决于建筑师,但是在目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使铁路旅客站的生态化设计受到重视,铁路旅客站的空间生态化设计主要是协调好客站与人、自然,以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通过总结特大型高架候车式铁路旅客站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特征,提出空间生态化设计应遵循高效便捷、健康舒适和文化延续原则,以白云站投标方案为例,研究铁路客站的空间生态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铁路客站为核心的站城融合成为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成都市天府站综合体的站城融合规划设计为例,探索枢纽型铁路客站的站城融合一体化策略,以及天府站如何在功能、交通融合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和环境融合,在站城核心创造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和发展活力的站城融合新枢纽。  相似文献   

13.
张俊毅 《华中建筑》2010,28(1):51-53
地域性建筑的创作逐渐成为建筑创作的普适原则,铁路旅客站作为城市的窗口具有表达和展示地域文化的优势。该文着重探讨铁路旅客站地域化建筑创作中地域原型的提取尺度;地域化建筑意境不同层次表达的符号、形体、意境;结合车站强调技术化特点的地域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为打造"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时代铁路精品客站,站房室内公共空间方案设计一直是重点研究内容。以北京朝阳站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为例,以建筑室内公共空间文化性和艺术性的表达设计为研究内容,提出文化性和艺术性表达的设计目标和策略,通过对文化、艺术元素与细部优化设计,提升了站房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铁路客站作为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的典型交通建筑,因其空间体量大、人流密集且运营持续时间长,故而照明能耗高;夏热冬暖地区因太阳辐射强度高而具备较高的建筑遮阳需求,与自然采光利用常形成矛盾。为改善中小型铁路客站这一体量代表的典型公共建筑在夏热冬暖地区的自然采光问题,验证常见设计策略的采光优化实效,选取海口市某高铁车站典型案例开展物理实测,并通过基于Rhino平台的Ladybug+Honeybee插件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光环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测试客站自然采光水平总体偏低且采光不均严重,通高空间的引入对改善平面内部的采光状况有一定作用。针对该气候区南北线侧式中小型铁路客站,相同窗地比下,较小单一纵向和矩阵型天窗的引入均可显著提升其全年自然采光水平;相较于集中式和单一纵向天窗的不利影响,较小的矩阵型天窗即可显著提升室内自然采光均匀度。挑檐设置虽对采光均匀度无太大助益,但应尤其避免在西侧设置过大的挑檐深度,以保证其全年自然采光水平。基于如上结论提出了适宜夏热冬暖地区南北线侧式中小型铁路客站的针对性自然采光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可为其设计决策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带着对轨道交通、城市转型、城市综合开发的持续关注,此次特别将着眼点放在铁路客站上。从建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北京站、广州站,站房跨越铁路的上海站、北京西站,到融合了城际铁路、长途客运、航空客运等的武汉站、上海虹桥站,再到当下倡导"站城融合"的新一代铁路客站,这些  相似文献   

17.
铁路旅客车站无站台柱雨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川  李彬  汤朝晖 《建筑科学》2008,24(3):170-173
铁路客站无站台柱雨棚以其宽敞、通透,人性化等特点,创造了良好的乘车环境,同时符合我国铁路客站旅客流线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我国现阶段铁路客站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无站台柱雨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无站台柱雨棚设计的几个相关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站城融合背景下,建筑师需要更全面的视角看待铁路车站和城市的关系,从铁路交通的既定思维中解封,借鉴国外成熟的站城融合发展策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铁路客站布局形式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9.
徐尚奎 《时代建筑》2011,(3):128-131
文章深入总结铁路客站建设的得失,重新思考优秀铁路客站建筑形式的基础,分析大型铁路客站建筑创作的多重属性、社会价值以及形态设计的创作源泉,并从国情出发探讨建筑形态生成的规律及其特殊性。为未来铁路客站的建设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铁路客站站型对站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京沈客运专线密云站为例,将线下式站型对站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功能空间布局、结构选型、空间造型以及构造节点等多角度,分析总结线下式中小型站房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