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利用社交网站上的文本评论大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语义挖掘,探究构成传统村落目的地意象的认知意象维度和情感意象维度,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嵩口古镇月洲村的目的地意象可分为自然景观、聚落景观、历史人文等3个要素类型以及7个具体的感知主题,情感评价上游客感知以正面积极为主,对极端天气和商业因素产生一定的消极评价。研究表明在网络文本分析的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总结意象感知要素,便于分析传统村落的整体目的地意象感知情况,为利用网络大数据研究非城市空间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吴斐  左辅强 《华中建筑》2014,(9):140-143
洛带古镇传统聚落空间是在长期的人地关系的协调中形成的,是当地文化的物化与外延。独特的客家文化是促成洛带传统聚落特色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它赋予洛带极强的生命力与地域韵味。该文从客家文化背景下研究洛带古镇的传统聚落空间,以洛带标志性特征空间作为切入点,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剖析空间形态,探索文化对空间形成与演变的影响作用,并总结出客家文化与洛带传统聚落空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为我国小城镇传统空间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新元 《安徽建筑》2024,(3):13-14+53
文章以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古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爬虫技术梳理社交媒体评论大数据,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用网络文本分析法进行网络评论数据分析,得到公众对于朱家角古镇区位特征、古镇地标空间、古镇景观资源、古镇运营与管理四个维度的感知评价。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明确海派水乡古镇特色、增设古镇空间标识性景观设计以及加强古镇生态绿色建设三点景观提升策略,为朱家角古镇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丽江大研古镇聚落形成始于唐宋,经过元、明、清的演变,到民国已确定了基本形态.本文从边界、节点、中心空间、水网与路网、建筑空间几个角度对大研古镇聚落的形态进行分析,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汉族文化、东巴文化、茶马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作用,形成了大研古镇聚落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由灵活的空间布局,以及富有民族特色、丰富多样的建筑特色.然而,在国际化及旅游业发展的冲击下,大研古镇聚落的发展正面临着本土居民及本土文化消失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文章把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研究的课题,将民居聚落提到文化的层面来认识,追溯民居聚落更为深层次上的意义。民居聚落是人类的庇护所和基本需要,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社会组织结构、哲思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各种文化基因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保存至今的传统聚落是人类聚居形态的活态样本,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聚落文化空间作为聚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双重空间,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近二十年来我国对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的研究呈现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建筑学、城乡规划、遗产保护、地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参与其中,对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的价值内涵、基本特征、保护营建等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拓展了传统聚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葛澄钰 《城市建筑》2023,(8):113-116
“择水而居,以水为生”是江南传统聚落聚居生活的基本特色。水环境是江南传统聚落发展、演变的核心要素,因此以水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聚落中的物化表征,探析水环境对于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机制。以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从聚落文化内涵、聚落分布、演变、形态、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环境对传统商业聚落的影响,为当下乡村精细化建设规划原则的制定提供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概念进行古镇文化保存的研究。成都古镇文化空间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由现代和传统节庆构成的节庆序列,通过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量化分析,可分为传统型、现代型、共生型、入侵型四种发展模式;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受自然山水影响的物质空间,利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分为离心式、网络式、向心式三种空间模式。基于节庆序列和物质空间分析,提出成都古镇文化空间的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地域建筑与传统聚落正以蓬勃的姿态不断更新发展,江南水乡城镇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更是走在前沿。我国当前的江南水乡城镇,最主要的发展策略为旅游开发,因此对这一类型地域城镇空间文化进行综合考究,科学性的分析其空间特点,将更有利于引导古镇可持续的发展。本次研究将结合国内现有水乡城镇空间文化特点及案例,以笔者实际调研过的朱家角古镇为研究对象,浅谈这类水乡城镇的空间文化及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毛华松  吴旻栩  胡斌 《园林》2020,(11):50-55
对古镇景观空间内在文化理解的欠缺,造成古镇景观的保护更新过程中出现文化表达破碎问题,导致了古镇空间文化感知度和原真性体验的降低,削弱了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与地方精神的体现。景观叙事在叙事内容的解读、景观符号的塑造及情节序列的建构上,与古镇文化的空间表达具有良好适配性。本文结合景观叙事理论,以木洞镇为例,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文化类别、文化载体空间、空间序列模式、文化空间行为4方面解读古镇原型景观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表达,通过符号转译相关理论方法重塑木洞古镇的景观叙事符号。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方法,从游览路径、空间序列、文化行为3方面对古镇的历史文化从空间景观和文化行为2个层面提出叙事策略,以期改善当前古镇文化资源表达破碎困境,对当前人文景观环境营造及文化传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浙江水乡古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及地方聚落文化,尤其是在此文化影响下的古镇公共空间,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建筑规划研究意义。文章将从聚落文化对古镇公共空间的几点影响因素入手,浅析在古镇公共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侗族传统聚落整体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的基础上,探讨和挖掘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为更新与提高传统聚落民居及营造新型山地聚落提供广阔的意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首先需着眼于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探析传统古村落和民居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有助于认识传统村落的价值,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潇贺古道是秦汉时期开辟的古时沟通湘、桂乃至中原与岭南之间最重要的通道之一,而其带来的多方文化交融,必然会影响当地聚落的地域文化,并且体现于建筑与聚落空间。该文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以贺州市富川县深坡村为例,从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和人文艺术品格三个维度探讨了潇贺古道区域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性及其在村落空间格局与建筑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徽州聚落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聚落之一,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有深厚的底蕴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自组织理论的发展及相关成果,对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演化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当今城市规划研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聚落构成要素的分类及其特征凝练是认知传统聚落资源属性与特色,是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评价则要从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梳理评估。本研究以贡川古镇为例,将传统聚落的资源按"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类,建立传统聚落资源要素构成体系的要素分类分析法,同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的传统聚落构成要素及特征,为传统聚落特色价值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连蓓 《安徽建筑》2001,8(5):8-9
本文通过对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构成分析,着重剖析徽州传统聚落的空间文化的设计内涵以及其空间设计的必然规律,反映传统文化对于聚落外部空间设计的支配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聚落中的建筑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思维表达方式,其聚落的空间环境、建筑的空间意向以及装饰所折射出的文化审美情趣,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富有生机的创作源泉。廉村传统聚落完整的村落空间规划、空间意境塑造及其细部装饰特色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组合,其审美意向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作为柳林县众多传统商贸型聚落之一的穆村古镇,村落依山傍水,整体布局井然,建筑造型美观,气势雄宏。在吕梁市现存古代遗存中,穆村古镇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大型晋商文化古建筑群,至今仍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穆村古镇的选址及成因、聚落格局特点、街巷肌理、院落形态进行挖掘与分析,总结出古镇的聚落特色和文化价值,以期为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同类型的传统聚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聚落转译建筑设计过程中的3个步骤——单元塑造、单元连接与结构整合,揭示了3个步骤在不同文化复兴目标下可以按照转译对象分为3个角度——形式符号转译、空间结构转译及哲学观念转译,总结了3个角度在文化层次表达上的递进关系,阐述了其与语言文本组织、转译差、转译感知方式、聚落研究不同层面的关系,以期为当代传统聚落转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海宁 《规划师》2008,24(5):61-65
文化基因在城镇物质空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控制和影响作用,重视城镇文化基因,使之在物质空间中得以保留和呈现,是维护传统聚落风貌特色的关键.贵州青岩镇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军事文化、崇儒尚礼传统及开放的文化心态等深层文化基因,至今仍对古镇形态有着较大影响.青岩镇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文化基因的整理和表达,使古镇文化、风貌得以延续,特色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