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克勤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8):135-136,139
以顶板锚网支护安全判定准则为切入点,针对复杂巷道破碎顶板进行了高预应力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锚杆初始预紧力80 k N,锚杆长度2.8 m、间距900 mm、排距1 000 mm下的锚杆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段树成 《机械管理开发》2023,(3):234-235+238
为解决厚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支护参数进行研究,发现随着锚杆预紧力逐步增大,此时预紧力在围岩中的扩散应力场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当锚杆的长度小于2.2 m时,此时的锚杆锚固段及自由段能够形成较为连续的压力场。同时对锚杆间排距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当间排距合适时,此时锚杆间压应力场叠加,同时压应力强度也有所增大;随着锚杆间排距的加大,此时锚杆间压应力叠加区域面积减小,支护效果减弱。根据模拟结果给出设计方案,对支护方案进行应用研究,发现支护方案下巷道的变形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25采区运输平巷围岩的稳定,采用数值模拟软件确定锚杆的支护参数,基于模拟结果确定顶板锚杆间排距为900 mm×1 000 mm,结合巷道特征具体进行支护方案设计。另外为提高巷道的掘进速度,确定巷道采用EBZ200掘锚护一体的综掘机械,并对巷道掘进施工工艺进行具体设计。结果表明:巷道在该掘进技术下,一天掘进进尺18 m,相较于普通掘进工艺速度增幅达100%,且巷道在该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较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工作面巷道支护效果差,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以某矿51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不同锚杆间排距、锚杆直径和长度的支护效果,确定巷道锚杆支护的最优参数,设置监测点,分析不同预紧力下巷道表面的位移量和速度、巷道顶板离层以及锚杆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预紧力的增大,锚杆的支护性能得以提升,确保了矿井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5.
针对巷道表面变形大、巷道失稳等问题,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深部巷道的围岩支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了锚杆的长度、直径和锚杆的排距对巷道支护的影响,给出了新的支护参数设定,并对比分析了优化后的支护方案下巷道的表面变形情况。优化后支护方案的两帮移近量和顶板底板移近量明显降低,使巷道表面的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最佳的支护参数,进而提高锚杆支护的效果,分析了不同锚杆长度、锚杆直径对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当锚杆长度较短时,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大,巷道围岩变形增大,当锚杆长度增加至2000 mm时,锚杆的锚固作用开始发挥作用,因此,锚杆长度宜选取2500m;而随着锚杆直径的增大,巷道顶底板围岩变形逐渐减小,且在局部区间...  相似文献   

7.
韩海威 《机械管理开发》2023,(2):273-274+279
为了解决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锚杆密度下巷道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发现随着锚杆距离的减小,锚杆间的应力场逐步连接,形成整体支护结构。同时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大,锚杆支护应力场分布的高度增加,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锚杆锚索的支护参数,为巷道的稳定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黄鑫 《机械管理开发》2022,37(3):68-69,71
为了解决特厚煤层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正利矿为研究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支护参数下耦合支护系统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锚杆预紧力为60 kN,最佳锚索预紧力为150 kN,最佳锚杆长度为2.2 m,最佳锚索长度为8 m.该研究可为后续特厚煤层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郝一楠 《机械管理开发》2022,37(3):120-121,126
为确定最优的锚杆支护方案,分析在端头锚固、全长锚固以及加长锚固三种不同锚固方式下,选取不同锚杆长度1 900、2 200、2 500和2 800 mm对巷道变形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锚固方式下,巷道顶底板及两侧帮部的变形量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在端头锚固和加长锚固下,岩帮锚杆长度宜选取2 200 mm...  相似文献   

10.
王立华 《机械管理开发》2023,(5):149-150+155
为进一步提升回采巷道的支护效果,保证其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控制,以23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对其顶底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煤岩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为后续模型准确构建奠定基础。基于FLAC3D软件分别对锚杆长度、间排距,锚固方式,锚索长度、间排距等指标进行优化设计,为今后工作面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煤巷全锚支护中的锚杆间排距必须根据围岩岩性,选择合理的理论计算方式,还要参考以往支护经验,才能最终确定出合理的锚杆间排距。文章介绍了常村煤矿采用锚杆间排距为900mm×900mm的应用;实践表明,采用较大间排距时,没有降低支护围岩强度,还节省材料费用,降低了消耗,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单进水平,确保了采掘接替,为矿井高产高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凤祥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0):103-104
分析了在不同锚杆长度、直径、排距及预紧力参数下巷道围岩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认为:锚杆长度的增加,煤巷顶底板围岩移近率呈现减小的趋势;锚杆直径的增大,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位移变化量逐渐减小,锚杆支护效果好;锚杆间排距的减小,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剪切破坏区域会出现减小现象,对巷道的支护效果显著;锚杆预紧力的增大,可有效提高锚杆尾应力的集中程度,支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矩形巷道断面设计三种不同锚杆支护方案,即采用不同参数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方案2与方案1相比,锚索数量不同;方案3与方案2相比,锚杆排距不同,并对比分析在回采期间,三种不同支护方案对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的变形量影响规律,结论是:方案2中顶底板、左右两帮变形量分别是190 mm、57 mm、203 mm和104 mm,相比于方案1、3变化量为最小,表明该方案锚杆支护技术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4.
周玮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1):75-77
为了降低巷道围岩变形程度,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锚杆锚索联合支护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不同锚杆预紧力及不同锚索预应力下巷道顶板变形量及垂直应力进行研究,选定最佳的锚杆预应力为60~80 kN、最佳的锚索预应力为200 kN,并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为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洁超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1):56-57,124
针对当前巷道支护"过防护"的问题,以西铭矿南六瓦斯管道联络巷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原先支护方案及支护效果的基础上,对锚杆间排距、锚索间排距等支护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以煤矿大断面全煤巷道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合理的支护形式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现场评价。认为:巷道顶锚杆直径应为20 mm,间距应为0.9 m,而长度应为2.2 m,锚索的长度应为6.5 m;通过巷道围岩变形的现场实测结果来看,联合支护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部矿井复合顶板支护失效、应力测试困难的问题,以岳城煤矿1307工作面为例进行地应力测试,对复合顶板围岩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当节理、软弱夹层等复合岩层主要分布在锚杆支护范围外时,调小锚杆锚索排距至1 000~1 100 mm;当节理、软弱夹层等复合岩层主要分布在锚杆支护范围内时。建议采用顶板全锚索支护,长度5 300 mm左右,排距1 200 mm,同时增加帮锚索数量至每排2根,进一步加强煤帮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矿K3煤层回采巷道具体地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巷道支护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支护的参数,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无支护条件下、原支护条件下、现支护条件下的巷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分布特征得知:底板自钻式中空注浆让压锚杆+顶板、两帮高强度金属粗尾让压锚杆+W型钢带+金属网+鸟窝让压锚索高强度锚杆+锚索+两帮角锚杆(10°)+两底板锚杆联合支护,巷道最大底鼓量为155 mm,巷道两帮的变形量在100 mm,巷道的底鼓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邓飞 《机械管理开发》2023,(5):12-13+18
锚杆支护是煤矿开采中常用的支护方式,对于巷道围岩的变形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锚杆支护的过程中,采用锚固剂进行锚固的长度不同,对围岩的支护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采用有限元模拟的形式对不同锚固长度时围岩的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及基坑的隆起量进行分析,从而为锚固段长度的设计取值提供参考,以提高锚杆支护的效果,保证煤矿的开采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20.
回坡底矿东一采区10-1102切巷刷扩段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顶锚杆“三三”布置,与10-1102切巷原锚索、锚杆呈花型布置,间排距750 mm、1 000 mm,锚杆距煤壁侧200 mm;锚索“一一”布置,排距为3 000 mm,与原10-112切巷锚索形成“四四”布置;刷扩侧第一排锚索与切巷掘进期间顶锚杆同排布置,距掘进期间煤壁侧顶锚杆间距为750 mm,距煤壁帮750 mm。经实践应用表明,该联合支护技术,提高了巷道掘进开挖的速度,保证了巷道支护能够真正实现工作面巷道的采掘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