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日几位好友相约,到一位朋友家喝茶,这位朋友虽然对茶不太了解却非常喜欢喝茶.外出时经常带些茶回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他喜欢茶,经常送些好茶给他。落座后。主人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茶叶拿来。让我挑选一份为大家冲泡和讲解。我每拿起一份茶叶。  相似文献   

2.
母亲与茶     
牛凯 《饮食科学》2009,(7):60-60
母亲喜欢喝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在我记忆中.家里很少喝茶,除非有客人来.我们才会洗净茶壶,捏一撮茶叶进去.然后倒进开水。稍等片刻倒出一碗,马上再倒回壶里.俗称“咂”一下.这样再倒出来的茶颜色便浓了许多,味道自然也更加酽厚.可以省却前几泡的清淡。在老家.虽然对茶不太讲究.但待茶的礼节却极被看重。  相似文献   

3.
茶与雅     
喝茶总是一件雅事,亦是一种文化。小时候,我家里也喝茶,那时条件有限.喝的是路边摊上买来的廉价茉莉花茶。只要有茶叶,家里那把藤编壶套里的细瓷提梁壶便会摆在了桌上。父亲抓一把茶叶入壶,把水烧得滚开,滴到地上先听“噗”一声响,再高高沏下。有了茶,父亲便晃着腿坐在家里那个老式摇椅上,优哉悠哉,品着他的茶,似乎就忘记了一切。那时,我沾光,尝过父亲的茶,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4.
馋茶     
我的上海外公非常喜欢喝茶,上海人把喝茶说成“吃茶”,也许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把喝茶叫作“吃茶”,听起来一方面感到亲切,另外有一层市井中的朴素之感。外公吃茶一天早中晚总要泡上三遍,茶泡得多而且浓。小时候的大热天,我从外面玩了一身汗地跑回家,嚷着要喝水。外公认真地端来他的茶杯给我喝,我喝了几口后,苦得差点想把自己的舌头吐掉。我从小就  相似文献   

5.
老人茶     
不喜欢喝茶的我喜欢上了家乡的一种茶,人们叫它"老人茶"或者"虫茶"。我知道所谓"虫茶"其实是一种昆虫产的卵,常常聚结在树叶的表面,细如针尖,红红的一簇,小心取下,用开水泡就成了"茶",小时候我去采过。我喜欢它泡出"茶"来的那种如少女腮红般细嫩,浅浅的红色和清香淡雅的香味!我一直不喜欢喝茶,感觉过于麻烦,喝时要泡,还要泡一次倒掉重新冲开水才可以喝。而"老人  相似文献   

6.
茶香飘飘     
范晓鹏 《饮食科学》2008,(10):59-59
现在,我已经爱上了茶。什么时候喜欢上喝茶的呢?自己也说不清。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没有条件喝茶;长大了上大学,没有时间喝茶;仔细想来,喝茶大概还是进机关以后吧。我每天上班,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先沏杯茶.一面工作一面喝茶。时间久了,喝茶也就形成习惯.我也就渐渐喜欢上了喝茶.甚至若没了茶叶.就觉得白开水没有了味道,难以下咽。  相似文献   

7.
茶如知音     
杨雪玲 《饮食科学》2008,(11):61-61
与茶的结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奶奶有一个大茶杯.里面泡着茶叶、冰糖以及很多诸如桂圆之类的东西,打开盖子,一股扑鼻的清香飘来,那对年少的我而言是一种诱惑,在享受了奶奶的茶之后,那甜中带香的味道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而今亲爱的奶奶早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我喝着茶的时候,总会回忆起我慈祥的奶奶.还有她那香甜的茶。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维吾尔族是一个喜欢喝茶的民族,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茶;同时茶水也是维吾尔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饮料;所以无论何时去维吾尔族人家做客,主人总是热情地给烧茶和倒茶。即使在瓜果飘香的季节里,主人也要先为客人烧茶,饮罢茶之后,再拿出瓜果来招待。一般还要端出馕、水果糖、方块糖、果盘、糕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再忙,也不忘提前泡壶茶,让下班回家的父亲第一时间喝上。那时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善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从牙缝里挤出钱,给父亲买上二斤茶。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但是酷爱茶,并且喜欢喝浓茶。一壶茶,沏到第三次,便嫌其清淡乏味倒掉重沏,为此母亲没少唠叨他浪费,不会过日子。可是父亲根本不在意母亲说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地泡酽茶,喝浓茶,母亲也一如既往地每月给父亲买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每月固定的开销,雷打不动。望着父亲喝茶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母亲脸上也缀满幸福的笑容。回想起来,在那经济匮乏,温饱尚不能全部解决的年代里,喝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当时商店不像现在什么茶都有,唯一能买到的就是花茶,并且是茉莉花茶。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喝后特别解渴。在外疯玩渴了的我们,回家后往往不管是茶还是水,端起来就喝。刚开始喝到嘴里就吐,觉得茶苦且涩,比吃药好不了多少,喝的次数多了慢慢地感觉到茶水不再那么苦,也不再那么涩了,再后来竞也闻出了茶香,品出了浓郁醇厚。就这样,一家人被浓浓的茶香包围着,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0.
慈母如茶     
我姥姥是青岛富商,母亲少女时代别说在故乡青岛,还去过京、津求学,因此言谈举止不是周围邻居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爱喝茶。那时候,我已有两弟一妹.母亲虽然很操劳,但略有空闲,她就拿过写字台上放着的景德镇茶具,斟上半盏茶,浅浅地呷。我也跟着学会了喝茶。对此.母亲好像很欣赏,只是慈爱地嘲笑我:“茶哪好那么喝,岂不成饮驴了吗?”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与茶     
父亲是一个正经八百的农民, 他爱好不多,除了抽旱烟就是喝茶。 茶是他自己种的,种在向阳的山坡, 那坡上玉米站不稳脚跟,苦荞也嫌 它瘠薄,只有茶树,一下就抓牢了红 泥巴。 父亲开采过年满三周岁的处女 茶,就把它交给姐姐。采茶是细活, 父亲被犁把磨粗了的指头无法在茶 树冠上舞蹈,把一芽二叶的茶叶迅 速地采集到竹箩。姐姐则不同,绣花 的手尽管也被锄头把磨砺,但能在 山歌节拍里准确无误地逮到该采的 茶叶。  相似文献   

12.
细品三道茶     
茶,是一种奇妙而充满魅力的事物。小时候,我一口渴就喜欢喝茶。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看泡茶时茶叶的转动,片片茶叶宛如一个个轻盈的小公主踮起脚尖,在水上翩翩起舞。长大后,喝茶已不再是简单的喝茶。  相似文献   

13.
来杯无事茶     
正遇到过几位来我工作室喝茶的朋友,诉说自己工作太忙、压力太大,体检下来这高那高的,然后问我有什么茶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好像都指望我能推荐给他们一种灵药。我说:"先啥都不说,让我们静静心不说话,喝茶喝个10分钟吧。"刚过了2分钟,整个场开始骚动起来,看手表的、拨弄茶具的、眼神恍惚的。我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巴不得推荐给你们一款茶,可是不管你们出什么高价,我找  相似文献   

14.
阿笔 《饮食科学》2006,(12):51-51
我是一个客家人,从小到大印象最深的是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走到一起就很随意地说:”走.到我家喝茶去。”特意登门拜访的客人一坐下主人第一件事就是沏茶,小小的茶壶小小的杯子,但又不同于潮汕的功夫茶。  相似文献   

15.
“吃茶去!”父亲和往常一样唤我一同去附近的“品茗轩”茶楼喝茶。父亲素喜茶.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带回当地的特色茶叶.西湖的龙井、福建的铁观音、庐山的云雾茶、安徽的松萝茶、台湾的高山茶、湖北的仙人掌茶等摆满了茶架,皆为精通茶性的父亲所津津乐道。受父亲的熏陶.我渐渐地也爱上了喝茶。因而在闲暇之余.常常与父亲一道品茶去。闭目闻香.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净心观色.清心淡雅.纯而无瑕;须臾回味.圆通妙觉.如沐醍醐。  相似文献   

16.
情深荷露茶     
吴思强 《饮食科学》2006,(11):53-53
家乡的荷塘又泛绿了,父亲打电话叫我回家。我知道,父亲叫我回家喝荷露茶。所谓荷露茶,就是用荷叶上的露水煮的茶,那是茶中别具一格的精品。此茶,先前我只是从书上看到过,并未品尝。去年秋天,我回了一趟老家。秋老虎太凶,我只好坐在荷塘前的竹林里乘凉,父亲给我端来一壶茶。天气热,我的口早就有点渴,正想喝茶解渴呢。我端起茶,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在嘴里荡漾片刻,我才慢慢吞下,口里的甘甜渐渐地滋润着味蕾,我感到似一股清泉慢慢地从心海涌起,漫染了我的心身,这种感觉以前从没有过。  相似文献   

17.
茶意人生     
父亲爱喝茶,一年四季如此。 盛夏时节父亲一杯接一杯地喝着热茶,满头的汗。而我最喜欢盯着他杯子里悠悠升起又落下去的茶叶,那么的自然而令人神往。在喝完一大暖瓶水后,父亲总会对着不解的我笑着说:“凉快!你也喝点?”我总会慌张着跑开去,好像怕慢一步会被父亲的热茶烫到。多少年了,我一直无法理解:大热天的喝那么热的茶水,简直是遭罪,怎么可能会凉快?!  相似文献   

18.
茶.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那些在生活上讲求精致、懂生活、有情趣的人.才有喝茶的习惯。喝茶应该是高品位生活的象征。我父亲属于那种不会享受生活的人.他一辈子都活得很清苦。以前是条件所限.后来经济宽裕了,却小手小脚惯了.仍旧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且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一般人通常有的那些个嗜好他都没有。却唯独爱喝茶,这让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9.
茶水礼仪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我们在接待来访的客人时,沏茶、上茶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待客礼节。不管是自己喝还是待客,喝茶都很有讲究。  相似文献   

20.
父亲与茶     
王涛 《饮食科学》2006,(12):53-53
每年谷雨前后.父亲总要从老家给我寄些新茶。我喜好喝茶.多半是受父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