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反应体系中戊二酸和戊二酸二乙酯在298.15K标准状态下的生成焓和标准熵,并且估算了这两种物质的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和标准平衡常数。通过对该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当达到平衡时该反应几乎可以进行到底,从而验证了该反应在热力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杨超  魏晓霞  霍稳周 《当代化工》2011,(12):1305-1308
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反应体系中己二酸和已二酸二甲酯在298.15 K标准状态下的生成焓和标准熵,并且估算了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通过对该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当达到平衡时该反应几乎可以进行到底,从而验证了该反应在热力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反应体系中戊二酸、异辛醇和戊二酸二异辛酯在298.15K标准状态下的生成焓和标准熵,并且估算了这3种物质的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和标准平衡常数。通过对该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发现当达到平衡时该反应几乎可以进行到底,从而验证了该反应在热力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α-蒎烯水合生成松油醇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波  殷宁 《化学工程师》2005,19(10):17-19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Joback基团贡献法、马沛生基团贡献法等估算方法对相应的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的焓变、自由能变化及平衡常数。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属于放热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在298.15-373.15K的范围内,平衡常数值较大。该热力学分析将为该反应的试验研究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无水乙醇和冰乙酸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乙酯。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反应体系中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在298.15K标准状态下的生成焓和标准熵,并且估算了这3种物质的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和标准平衡常数。通过对该反应体系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反应在热力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选取的环烷酸模型化合物为基础,利用热力学方法分析其酯化反应的可能性。由于环烷酸物质结构的特殊性,它们的热力学数据通常无法直接获取,采用了基团贡献法估算酯化反应体系中环烷酸及环烷酸酯在298.15K标准态下的生成焓和标准熵,同时确定了这两种物质等压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而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酯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107),从而确定了该反应体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以3-巯基丙酸和马来酸为原料合成羧乙基硫代丁二酸,选用较准确的基团贡献法估算了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和热容等热力学数据,推导出了反应焓、反应自由能和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式。通过对反应体系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反应在热力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由对氨基苯酚重氮盐水解制备对苯二酚的反应由于缺乏热力学数据和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给水解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控制等带来困难。文中采用ABWY法、Cardozo基团贡献法、Kopp规则、Dulong-Petit规则和基希霍夫公式估算了该反应体系相关物质的基础数据及热力学数据,并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考察了反应焓变、Gibbs自由能、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反应焓变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且恒小于0,Gibbs自由能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恒小于0,反应平衡常数数量级大于40。热力学数据的估算可为重氮盐水解反应的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化学工程》2016,(2):35-40
采用Joback基团贡献法、Yoneda基团贡献法及Tyagi方程估算了无催化"两步法"合成油酸甲酯反应体系中油酸、油酰氯、油酸甲酯等物质的热力学数据,并结合可查取的物性实验数据,得到了该反应体系反应焓变ΔrHm、反应熵变ΔrSm、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及反应平衡常数K。结果表明:标准状态下酰氯化为吸热反应,且单独存在时较难进行,醇解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可进行完全。通过分析各热力学函数数值特点,结合整个两步反应的始末态热力学数据,依据近似原则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可以得出酰氯化反应在适当条件下是可正常进行的,且实际实验现象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两步法"合成棕榈酸异丙酯反应体系,采用Joback基团贡献法、Yoneda基团贡献法及Tyagi方程估算了相关物质的热力学数据,并结合有关文献,计算得到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焓变Δ_rH_m~θ、反应熵变Δ_rS_m~θ、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Δ_rG_m~θ及反应平衡常数K~θ。通过分析该反应热力学性质,结合两步反应的Δ_rG_m~θ数值特点,得到一定条件下酰氯化为吸热反应,单独存在时较难进行,醇解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可进行完全。由于两步反应是耦合的,依据近似原则和勒夏特列平衡移动原理,酰氯化反应在适当条件下可正常进行,且反应过程中可促使平衡向正向移动,有助于反应进行完全。  相似文献   

11.
直接氧化法合成聚合硫酸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雄 《辽宁化工》2011,40(3):238-240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各种工业污水的混凝净化处理。考察了氧化剂用量,氧化温度,浓硫酸用量,氧化剂加入速度,反应时间和产品稳定性等因素对聚合硫酸铁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常温下,FeSO4,H2SO4和H2O2摩尔比为1∶0.26∶0.6,聚合反应时间为2.5 h,产品质量稳定,总铁含量和盐基度均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混凝沉淀-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西峰  胡晓莲 《应用化工》2008,37(3):250-252
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对皂素生物处理出水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JD/PAM对皂素废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臭氧氧化处理效果受废水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废水pH值为11,臭氧投加量为1 500 mg/L,反应时间为20 min左右,此时出水COD和色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甲醇乙烯烷基化反应体系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甲醇乙烯烷基化反应体系各独立反应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变化情况,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计算得到不同反应条件下体系平衡组成。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主要受动力学控制;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烯烃生成,且乙烯和丁烯的生成是丙烯生成反应的阻碍点;在只生成丙烯的极端情况下,单独考察生成丙烯的反应,为了提高丙烯产率,需要适当降低反应温度,若综合考虑设备和能耗等因素,体系存在最佳反应压力和进料比(乙烯与甲醇摩尔比)。  相似文献   

14.
Recently, solubilizing tag methods (Trt-K and Trt-R method) were developed for the challenging synthesis of peptides/proteins by means of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In this system, the solubilizing tag can be attached to the Cys side chain by simply mixing the tag-introducing reagen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The tagged peptides/proteins exhibited high water solubility thanks to the introduction of redundant oligo-Lys/Arg. In the final reaction, the tag can be quickly and cleanly detached by a standard deprotection reaction with trifluoroacetic acid. Here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二甲酯加氢制1,4-丁二醇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nson和Joback基团贡献法对马来酸二甲酯(DMM)、琥珀酸二甲脂(DMS)、1,4-丁二醇(BDO)在298K标准状态下的生成焓、熵以及热容等数据进行了估算。通过对合成1,4-丁醇反应体系的热力学计算,分别得到反应热容、焓变、自由能变以及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发现高温虽然可提高反应速率,但却会降低1,4-丁二醇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The Australian Standard ‘Test for Early Fire Hazar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S 1530 Part 3, 1976)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as a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fire performance of plastics wall lining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arly fire development in a room.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the standard test is that four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reaction to fire are measured concurrently. Results from the standard test have been compared to corner-wall burns involving the same parameters as in the standard test. The suitability of these parameters and the ability of the standard test to rank the behaviour of the materials in the same order as indicated by corner-wall burns is discussed. A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gnition time and flame spread was observed and is discussed as support for the concept of concurrent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 reaction-to-fire parameters under the one test procedure an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