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鸡油菌为原料,对其加工为纸型麻辣鸡油菌工艺作研究。选用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试验增稠剂,确定最优增稠剂及用量;以食盐、生姜、酱油、辣椒粉、花椒粉为配料,通过均匀试验确定口感较好的纸型麻辣鸡油菌的配料比;通过干制试验确定最佳干制时间、温度。试验表明:选用最佳增稠剂为卡拉胶,其用量为1.0%,CaCl2用量为0.15%;最佳配料比为:食盐16‰、生姜21‰、酱油10‰、辣椒粉45‰、花椒粉7‰;最佳干制条件为:干制温度为75℃,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2.
研究香辣公干鱼罐头的加工工艺,探讨不同的加工条件(卤制时间、酱油与水的体积比、油炸温度、油炸时间)及调味料(白砂糖、味精、花椒粉、辣椒粉)质量分数对罐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公干鱼罐头的最佳加工条件为卤制时间为6 min,酱油∶水体积比为1∶5,油炸温度为180℃,油炸时间为40 s,白砂糖4%、味精0.5%、花椒粉0.2%、辣椒粉9%。通过此方法生产的公干鱼罐头色泽金黄,富有嚼劲,口感麻辣鲜香。  相似文献   

3.
以食盐、植物油、白砂糖、味精、干椒粉、五香粉、陈醋、料酒、酱油、生姜、大蒜为原料,研究了即食银鱼仔的加工技术,探讨了银鱼腌制、干燥、油炸条件及配方对即食银鱼仔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腌制液浓度为10%和腌制时间为20 min,第1次烘干温度为55℃和烘干时间为5 min,油炸温度为100℃和油炸时间为2min;第2次烘干温度为55℃和时间为40 min时,以配料比食盐9%、植物油28%、糖6%、味精0.70%、干椒粉0.80%、五香粉1.50%时调制出的即食银鱼感官评价最好。产品色泽金黄,酥脆爽口,咸香微甜,麻辣可口。  相似文献   

4.
以南方大口鲇为主要原料,辅以杏鲍菇、酒糟、食盐、香辛料等,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低温腌制法制作即食风味休闲醉鱼食品。研究结果表明:鱼块腌制液浓度90 g/L,料液比1∶2(g/mL),腌制时间12 h,冷风干燥温度14℃,时间20 h,相对湿度70%;杏鲍菇糟醉酱配方:豆瓣酱35%、五香粉6%、酱油10%、花椒粉2%、白糖11%、味精2.5%、酒糟30%、杏鲍菇3.5%,此时制得的产品理化和感官品质最佳,该产品色泽金黄,酒香浓郁,肉质紧密,营养丰富。对产品进行GC-MS检测,主要风味成分有30种:醇类7种,醛类8种,羧酸及酯类11种,酚类4种。  相似文献   

5.
徐锦  李明元 《中国调味品》2012,37(2):76-78,100
文章研究了川味休闲鱼干的加工工艺,探讨了腌制配方、干燥条件、调味配方对鱼干品质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了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测定等.结果表明:鱼条的最佳腌制配方为食盐1.0%,白砂糖3.0%,料酒1.0%,味精1.0%;鱼条干燥条件为温度50℃,干燥4h.鱼干的最佳调味料配方为食盐0.05%,味精0.8%,胡椒粉0.2%,花椒粉0.6%,辣椒粉1.0%,孜然粉1.5%,植物油8%.并采用121℃高温灭菌15 min,对鱼干的软化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四角蛤蜊为研究对象,开发新型休闲风味食品。方法采用真空滚揉卤制法制备四角蛤蜊卤制风味产品,采用正交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卤料配方及滚揉卤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卤料的最佳配方为食盐2%、白砂糖3%、味精0.4%、呈味核苷酸二钠0.4%、生姜粉0.4%、辣椒粉1.0%、花椒粉0.2%、白胡椒粉0.3%、八角粉0.2%、生抽1%、料酒1.5%,利用该配方制得的卤制风味产品感官评分达35分。真空滚揉卤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滚揉转速6 r/min、滚揉时间20 min、料液比10:1、烘烤温度55℃,该工艺所得卤制风味产品感官评分达36.8分。结论制得的四角蛤蜊卤制风味产品卤味浓郁,口感适中,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低值贝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市场增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对麻辣骆驼肉脯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弹性、硬度及亮度值为指标,对酱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及烘烤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和硬度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酱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及烘烤时间对骆驼肉脯成品感官评分和硬度的影响显著,并确定麻辣骆驼肉脯的最佳工艺为:以骆驼肉为基料,腌制料的添加量分别为酱油9.2%、白砂糖10.2%、辣椒油3.3%、香油1.7%、料酒2.0%、白酒1.7%、味精0.5%、花椒粉0.5%、胡椒粉0.1%、五香粉0.5%、鸡蛋清3.0%,烘烤温度70 ℃,烘烤时间183 min。麻辣骆驼肉脯产品的感官评分为8.82 分,硬度为2.81 N,与模型预测值偏差较小,说明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性,响应面优化骆驼肉脯的工艺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8.
以南方鲶为原料进行休闲鱼干加工工艺研究,探讨了鲶鱼片腌制去腥配方、油炸条件和调味配方对鱼干风味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片最佳腌制配方为食盐1.1%,白砂糖4.0%,白酒0.5%,白胡椒0.2%;最佳油炸温度为160℃下油炸90 s;最佳调味料配方为五香粉0.15%,味精0.3%,白砂糖2.0%,熟制辣椒油7%.按最佳工艺生产的休闲调味鱼干具有特殊的口感与风味.  相似文献   

9.
试验针对方便粉丝入味难,冲泡后汤料滋味浓郁而粉丝寡淡无味的问题,对番茄牛腩味马铃薯方便粉丝调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控制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番茄牛腩味马铃薯方便粉丝调料的配方进行了研制。结果表明:粉包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8%、牛肉调味粉4.8%、生姜粉2.3%、花椒粉2.3%、肉桂粉2.3%、食盐45%、鲜味剂5%和五香粉4.5%;酱包料的最佳配方为牛骨汤30%、黄豆酱4.8%、牛肉调味粉1.5%、牛肉精膏1.5%、乙基麦芽酚0.5%、番茄(酱和粉)35%、香辛料0.75%、牛油15%和食盐4.5%。  相似文献   

10.
针对酱卤牛蹄的加工工艺过程及相关的技术参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酱卤牛蹄的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原料选择、预处理、腌制、卤制、包装、杀菌等.通过实验得出适宜的腌制条件是干腌12h,腌制温度8℃,食盐浓度6%.最佳的卤制工艺是:食盐浓度5%,白砂糖浓度7%,卤制时间1h,用红曲色素着色.杀菌条件是:121℃杀菌10min.  相似文献   

11.
以豆腐和草木灰为主要原料,经过灰培、卤制和炒制等工艺制备灰培豆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灰培豆腐的最佳配方工艺.结果表明,灰培豆腐的最佳配方工艺为:灰培时间6 d,每1000 mL高汤中添加盐2.2%、辣椒粉0.6%、酱油2%、白糖1%、黑胡椒0.04%、味精0.5%、五香粉0.2%,制备的灰培豆腐呈浅酱色、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12.
Glu-Ile可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源谷氨酰胺酶酶法合成。结果表明:反应得最佳底物浓度比Gln∶Ile为100∶200(mmol/L∶mmol/L),最适pH值在9~10之间,最适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10h,最大产量为21.58mmol/L。γ-Glu-Ile可以增加鸡汤、牛肉汤和酱油的鲜味、厚味、酸味和甜味,且γ-Glu-Ile在鸡汤、牛肉汤和酱油中的厚味阈值分别为(0.62±0.20),(0.83±0.37),(0.91±0.29)mmol/L。商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源谷氨酰胺酶可用于γ-Glu-Ile的酶法合成,γ-Glu-Ile因能增加鸡汤、牛肉汤和酱油中的呈味感受而作为呈味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7种香辛料(桂皮、甘草、红花椒、大料、丁香、良姜、草果)对酱猪肉中杂环胺生成的影响。分别单独添加0.05%和0.10%的7种香辛料进行猪肉卤制,并用LC-MS/MS法检测酱猪肉中9种杂环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只用蒸馏水煮的空白猪肉,杂环胺总量很低(8.71 ng/g);用酱油、料酒、盐和糖卤煮的对照猪肉中,杂环胺总量很高(225.29 ng/g),为空白组含量的25.7倍,含量最高的两种杂环胺为Norharman和Harman(分别为84.99 ng/g和140.21 ng/g)。所选的7种香辛料在低剂量0.05%水平下,除桂皮、丁香、良姜外,其他香辛料对杂环胺的生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而在0.1%水平下,除红花椒外,其他杂环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环胺的生成(p>0.05)。结论:酱油、料酒等调味料可以明显促进杂环胺的生成,0.1%香辛料对酱猪肉中杂环胺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丁香的抑制效果最好,0.05%和0.1%的丁香对杂环胺总量的抑制率分别为25.78%和36.21%。总之,香辛料对杂环胺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作用,且不同香辛料抑制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菲律宾蛤仔为原料,开发制备调味软罐头。方法以风味、质地和色泽感官评分项目为评价指标,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熟制方式和熟制时间,在盐用量、糖用量、味精用量和酱油用量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菲律宾蛤仔软罐头的调味配方。结果在盐用量为2.5%、糖用量为2.7%、味精用量为1.2%和酱油用量为0.3%条件时,其余以五香料液补至100%,感官评分预测值高达8.28,通过实验验证的感官评分结果为8.68,与预测值接近。结论菲律宾蛤仔调味软罐头制备工艺可行,可为后期其他贝类的生产加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将传统方法制作的红烧汁与现代中餐工业化生产标准工艺相结合,利用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研究了食盐、酱油、白砂糖、味精、淀粉等辅料及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加工条件对红烧鲅鱼调味汁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红烧鲅鱼调味汁的配方。结果表明:食盐2%,白砂糖9%,味精2%,酱油3%,淀粉3.2%,加热温度90℃,加热时间40 min时的调味汁制作而成的红烧鲅鱼香气浓郁,兼有红烧和鱼肉的复合香气,菜品的风味和色泽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且产品的品质稳定。该产品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红烧食品及各类餐饮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儿茶素对牛肉汤中总糖、固形物、水溶蛋白、脂肪酸、氨基酸以及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影响,并结合电子鼻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表儿茶素对牛肉汤气味轮廓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儿茶素降低了牛肉汤中总糖和蛋氨酸的含量,提高了固形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表儿茶素可显著影响牛肉汤的气味轮廓。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对照组和表儿茶素组牛肉汤中共检测出21?种挥发性化合物。与对照组相比,表儿茶素组牛肉汤中2,4-二叔丁基苯酚含量显著升高,己醛、壬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及十六烷含量显著降低,且醛类和酯类化合物总量显著降低。本研究可为表儿茶素及富含表儿茶素的香辛料在肉汤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低温酱卤牦牛肉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韩玲 《食品科学》2003,24(3):89-92
本研究以生长在海拔3400多米高寒草地牦牛肉为原料,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制成酱卤牦牛肉制品,利用低温熟制、真空包装、二次杀菌综合栅栏效应和真空滚揉技术,并辅以特殊风味植物油料包,在卤汤中加入1%的中草药,使制品柔嫩多汁、风味独特、软硬适中、营养保健、品质优良、出品率高。为牦牛肉的有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酱卤肉制品关键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酱卤肉制品是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一种传统肉制品,在从作坊式生产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过程中,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产品品质得到不断提高。本文围绕酱卤肉制品3 个主要的加工环节:腌制、卤制和杀菌,对酱卤肉制品的加工技术进行总结。目前,腌制技术主要有滚揉腌制、注射腌制、高压腌制、超声波辅助腌制等;卤制技术主要有老汤卤制技术和定量卤制技术;杀菌技术主要有热力杀菌、微波杀菌、超高压杀菌、高压电场杀菌、超声波杀菌、辐照杀菌等。这些技术,特别是新技术在改善肉制品等食品品质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使用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酱卤肉制品质量,更好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