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袁铭泽 《城市建筑》2022,(6):81-84+88
20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迫使高校采取存量更新的方式来缓解校区建设的资源问题,也致使大量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教育类建筑遗产严重流失。目前,我国对于当代教育类建筑遗产保护价值的认可度逐渐提高,需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与保护模式。对此,本文从不可移动的当代教育类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使用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等价值角度出发,使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其保护意义构建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标准体系,并探索建立当代教育遗产的三级划分和分类保护模式,为当代教育类建筑遗产加入历史建筑保护行列进行一定的初探。  相似文献   

2.
江天一  郑宁 《建筑遗产》2021,(2):122-131
建成遗产保护修缮设计策略的制定是一个随着项目推进,不断深入挖掘遗产价值、完善价值体系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修正建筑的价值判定,从管理、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评估设计方案,使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策略得到最优选择.文章以白公馆修缮项目为例,对历史建筑和场所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探讨了建筑活态遗产保护修缮的动态设计实践以及历史、文化等多元价值的融合与拓展.其场所空间演变、文化传承的独特属性和正面的改造结果也渗透至历史建筑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形成建筑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正向反馈,为建成遗产的保护利用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价值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对遗产价值指标因子集进行了预设与筛选,从科技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等方面,阐述了筛选后的中东铁路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遗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寺庙建筑是徽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徽州寺庙建筑遗存量相对较少,但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和突出的地城文化特征.该文以歙县丛林寺为例,分析其建筑结构特征、彩画形制及典型的文化特征、突出的文化价值,并从综合性研究、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合理展示与利用三个方面对丛林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徽州寺庙建筑遗产的保护及利用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遗产由于具备人类历史的物质承载性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作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存量更新阶段中的重点改造对象,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不同价值认知,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策略,为其他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上海豫园小世界改造工程除了还以其经济使用价值外,更注重历史价值的重现。装饰修缮中通过对建筑历史调查以及制定结构加固方法、拆除机械设备选择、外墙恢复性修复、室内装饰等过程,体现了保护性的建筑施工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三维点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重新认知中国古典园林遗产提供了重要机遇。以遗产景观保护为视角,对上海豫园黄石大假山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全面梳理大假山的历史演进与核心特征,集成运用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和点云可视化技术采集大假山的空间信息,构建数字化三维模型,更正对其空间尺度认知的误差,并以此为基础,对豫园大假山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峰峦相间、错落有致、蹬道迂回、盘旋曲赴六大空间特征开展定量化的识别与分析,相关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大假山的遗产价值和保护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段建强 《风景园林》2022,29(8):26-32
上海豫园东部重修是陈从周传统园林保护修复实践的重要案例,拟从“现场”“重修”“意匠”3个方面,对陈从周豫园东部重修意匠展开探究与讨论,具体分析陈从周提出的“质感存真”的保护原则、“接笔续笔”的造园意匠、“运我笔底”的文化自信,认为陈从周豫园东部重修为上海“豫园”地区的当代存续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前提和空间文化基础,也开启了上海“豫园”地区的城市更新和属性转型。  相似文献   

9.
以建筑遗产概念的内涵演变及其价值的多重性开篇,探讨了我国建筑遗产立法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以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理念及立法的发展历程为借鉴,结合我国目前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理念及实践发展现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立法提出了分类保护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成为焦点问题,以往的遗产价值探究都是从定性的文化学角度出发,鲜有从经济角度的价值评估,文章思考包括经济价值在内的工业遗产价值的总体构成,并结合文化遗产价值既有研究旨在创造性的从经济学角度梳理定量评估改造后工业遗产文化资本经济价值的有效体系。结合环境资源学中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价值评估体系,愿为工业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使得工业遗产得以保存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杨豪中 《华中建筑》2010,28(12):141-143
从所处地位和保护现状两方面论述西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指出造成困境的根源是西安近代建筑遗产在价值认知中存在价值取向单一化和价值判定标准模式化两个误区。最后,在分析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西安近代建筑多元和地区的建筑遗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锡林浩特市贝子庙是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广泛被人们了解。随着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已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将关注点投向建筑遗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与影响力,因此贝子庙建筑遗产的社会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贝子庙建筑遗产社会价值的理论模型,从六个方面予以分析与梳理,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内涵,旨在为今后贝子庙建筑遗产的保护作为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已经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期间,建筑遗产的概念、价值认知和保护理论都有很大发展。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建筑遗产各方面的价值表现,着重论述了建筑遗产保护的十项重要原则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腾飞,城市建筑遗产却在城市更新的脚步中不断遗失,并面临断层的危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该如何正确认识建筑遗产的价值,并平衡好城市跨越式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韩冰  罗智星 《华中建筑》2010,28(6):116-118
该文总结了我国对于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建筑遗产价值的因素,并且着重探讨了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的方法。选取了可能用于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阐述,并根据建筑遗产的特性建立了相关方法的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是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概念,目前国内对真实性的判断和解读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试从判断逻辑、价值视角、本土语境三方面,对建筑遗产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真实性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8.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 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 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 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 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 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 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 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 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筑(建成环境)更新、再利用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行业十分重要和普遍的工作。从新建到再利用、从保护到活化的转变对当下建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建筑教育中建筑史和建筑设计相关课程所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通过改革史学课程、将遗产价值导向置入建筑设计选修课等方式进行探索,一方面以设计教育为史学课程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以遗产价值评估作为设计决策的指导和评判标准,实现史学理论教育与设计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在宏观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中完成设计/规划的能力。这一探索和所取得的经验,为中国建筑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