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赵阳 《人民黄河》2019,(9):36-40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国内第一个流域级水量调度系统,其首要任务是进行水量调度要素分析,建立水量调度业务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黄河水量调度高度复杂、规模庞大的特点,进行符合各级管理单位实际工作场景的系统设计。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系统遵循总体设计要求,注重单项工程质量、注重数据集成效果、注重业务应用便捷,并与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进行整合,获得良好效果。随着黄河水量调度管理面向全流域、信息技术发展迎来智慧时代,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更智能的手段,更好地支撑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具有快速完成各类信息收集处理,为编制水量调度方案和监督调度方案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为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分析计算手段等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是一个由二级调度支持模式、三层计算机网络结构、四类信息采集体系结构、四类信息采集体系构成的基本框架。在该系统的支持下,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尽快实现合理配置,以发挥其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陈洁 《山东水利》2011,(10):41-42
为解决黄河信息系统应用单一、数据异构、信息不共享、无法实现对全河水资源的统筹管理等问题,尝试将原黄河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完善,建设一个集水量调度管理、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以便对黄河水资源从水量和水质上实现统一管理.促进沿黄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渭河的水量调度工作已经开展了八年,亟需建立一套水量调度系统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水量科学合理的调度,以促进陕西省渭河管理乃至黄河的生态环境管理。渭河水量调度模型平台应用系统是渭河水量调度系统的核心业务系统,是陕西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于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渭河水量调度业务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自动化,以及来、用水信息统计查询、调度方案编制及生成、调度效果评价等功能。渭河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按照建设"数字黄河"的总体要求,河南黄河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试点已初步建成,可以实时监控7座引黄涵闸,系统完全能够在现有网络通信系统基础上,根据中央控制和控制权优先级原则,实现河南黄河调度指挥中心的集中控制和上级对下级水量调度的远程监测、监视与控制,并实现了黄河水资源订单供水申请、审批和批准流量、水量引用的网络自动控制管理、涵闸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测,为该系统在河南黄河范围内推广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靠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河南黄河河务局又将新增13座引黄涵闸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6.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黄河频繁断流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江大河管理中是首例。在分析水量统一调度的必要性、回顾黄河水量统一调度20 a发展历程、总结水量统一调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比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前后相同来水条件下黄河过流情况、流域用水保障情况、入海淡水资源量、生态环境状况、河口湿地变化及近海生物种类和数量等。结果表明,通过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20 a不断流,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黄河水量调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水量调度发展的方向,即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建设主要由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组成。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信息安全、用户平台等,应用系统包括防汛指挥系统、水利工程管理系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水环境监测监督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黄河网等。要建设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系统,必须从逻辑上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各部分的建设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5,(9):133-134
将"互联网+"深度融合于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中,开发与互联网之间的必要链接,增加公众服务平台模块,可以实现公众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沟通,使公众主动参与管理、监督管理,从而提升系统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优化调度结构,减少管理层次,运用更加扁平化的结构实时调度水量;组建水权交易平台,运用经济杠杆,通过不同行业间和行业内部的水权交易,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2016—2018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生态流量调度试点工作,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生态功能维持和生态服务需求的流量指标,实施生态水量调度。以2018年黄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为例,分析生态调度实践情况。在确定了生态水量调度目标及原则的基础上,对生态水量调度方案以及生态水量调度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实践有效增加了入海淡水资源量,提高了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进一步增加了下游湿地面积,维持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廊道功能,促进了水生生境的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0.
水量调度管理规范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加强水量统一调度的要求,探讨了推进水量调度管理规范化建设。运用政策解读、法理分析、实践归纳等方法,剖析水量调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水量调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分析了水量调度的类型及规范化建设重点。研究表明,按照水量调度目标和功能不同,水量调度可划分为常年精细化调度、重要时段精细化调度、枯水期关键性调度等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水量调度,要求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从水量调度的实践需求出发,水量调度规范化建设重点是确立常规调度、水量调剂、应急调度、调度监测、监督检查等制度,并处理好与防洪调度和电力调度的关系。研究建议,为开展水量调度管理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可以由水利部制定《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作为水量调度管理的一般性规定,并推动开展相关标准建设;另一方面在一些利益关系比较复杂、水量调度难度较大的河流,开展水量调度专门立法,满足特定河流水量调度管理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数字防汛"是防汛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通过介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数字防汛"建设的目标及总体框架,在总结2001年以来黄委开展"数字防汛"工程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指出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规划滞后等问题,对"数字防汛"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和推进防汛应用系统建设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三条黄河"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做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新时期的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应着力建设“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原型黄河”指现实中的黄河;“数字黄河”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模型黄河”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原型黄河”。“三条黄河”的建设相互关联,互为作用,要建设“三条黄河”,必须搞好规划,引进技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3.
黄河河龙区间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站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河河龙区间水情报汛站网现状,指出无论站网密度还是时效性,都不能满足黄河防汛及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试验等重大治黄实践对该区水文情报的需求,必须加快该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结合该区暴雨洪水特点及黄河防汛、治黄实践等方面的需求,对河龙区间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站网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旱情紧急情况下黄河水量调度工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岩  薛建国 《人民黄河》2003,25(10):17-18
2003年1~7月,黄河主要来水区来水严重偏枯,水资源供需缺口大,黄河水量调度面临着自1999年实施全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根据我国《水法》的有关规定,黄委编制了《2003年旱情紧急情况下黄河水量调度预案》,并经国务院同意,由水利部印发沿黄有关省区和有关枢纽管理单位实施。经过有关单位、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采取综合有效措施,调度期内,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前提下,较好地协调了沿黄地区城乡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为了今后水调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黄河水量调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断面流量控制责任制;黄河干流重要水利枢纽进行统一管理调度:《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条例》和《黄河水量调度规程》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  相似文献   

15.
基于3S的黄河口遥感分析系统涉及多数据源的集成整合,这些多源、多时相、多语义的数据包括黄河观测资料、基础地理信息资料、黄河口水文资料及遥感图像等,需要进行标准化、归一化、系统化处理。对地图投影的选择、地形图的分层与符号化、数据库管理等进行了数据整合标准的制定。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包括扫描、配准、矢量化、属性的添加等;遥感数据整理包括投影信息设置、重投影或几何纠正、预处理、提取等;黄河水文观测数据需要逐文件分析,以便找出有用的数据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资料收集和调研,对比分析近几年黄河山东段河底高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调水调沙的运行使得山东段黄河主槽刷深,提高了黄河山东段的防洪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山东省引黄闸的引水困难、引黄保证程度降低、渠道淤积加重等问题。提出平原水库建设和维护有可能成为今后引黄供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水科学与水工程》2020,13(4):275-285
In this study,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ide floodplai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in China was developed. This model includes flood control schemes using grading criteria, enables sediment deposition in partitioned zones, and allows free exchange between channel runoff and sediment. The wide floodplain located between the main channel and levees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ical regions: the tender, low, and high floodplains. Different ecological models should be applied when these floodplains are construct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ology, and clarifies several key issues, including sediment prediction and regulation, land planning, land use, and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safeguard measures for industries o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floodplain. A refin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lower Yellow River floodplain, and future work on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wer floodplain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ystem integrating runoff and sediment resource regu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uture work should focu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exchange mechanisms in the wandering lower reaches. Furtherm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ories on floodplain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se theories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research findings on lan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ower Yellow River floodplain.  相似文献   

18.
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引黄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段河道来水及引水条件的分析,认为影响山东省引黄闸引水的主要因素是黄河用水需求量的增大、河道来水量的减少和渠道的淤积,河道刷深也对部分引黄闸引水有影响。提出保障引黄灌溉与供水的对策:在工程措施上,应及时清除闸前和闸后渠道淤积泥沙、稳定河势、建设提水泵站、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平原水库建设;在管理措施上,应加大山东段黄河引水期的下泄流量,实施水量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加强对灌区尾水和其他水资源的利用等;在政策措施上,应出台有关平原水库建设的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法制建设、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新代 《中国水利》2007,(13):16-19
从黄河来水、用水、时空分布、下垫面对水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应对措施。据统计,黄河水资源开发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河流开发利用率40%的警戒线。黄河河道内生态和输沙用水大量被挤占。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率先实施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1999年开始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主持治理黄河的背景、思想体系和实施方略及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