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2):61-65
文章从土地财政的视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保障房实物建设与土地财政发生抵触的根本因素在于土地。保障房用地的无偿供应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可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另一方面加重了地方发展的财政压力。因此,政府会在逐利动机和财政压力的驱使下或明或暗地规避保障房土地的供应。文章利用10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压力比逐利动机更好地预测了城市政府规避供地的行为。与大多数呼吁彻底改革现行分税制的政策建议不同,文章提出,在现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降低土地因素抑制保障房建设成效的可行办法是淡化对保障房供地的要求,更多地通过其他措施推进建设工作,如住房保障的货币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吴新坚 《城市开发》2011,(22):46-47
<正>从2009年开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关注市场转向市场与保障并重双轨制,"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变得空前艰巨。目前,广州已提前30天完成了保障房建设8.5万套任务,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在此期间所形成政策先行、双轨储备土地制、限地价、竞配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政企共建的创新模式也引起了业界热烈的讨论。笔者从广州保障房建设经验出发,对国内保障房建设提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被视为房地产调控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障碍。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的研究,深入探讨土地财政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明确了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方式证明理性预期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财政及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才保障房政策对大城市城镇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以南京市为例,将大数据(POI等)与小数据(问卷和访谈)结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方法,总结已建(在建)人才保障房的居住空间特征和新就业人才居住需求偏好,并探析人才保障房住区和需求偏好的适配与错位;最后透过问题反思讨论人才保障房的发展。主要结论为:(1)人才保障房围绕产业园区布局,选址考虑职住平衡,却远离城市中心;周边配套设施缺乏,而内部配套又不足;住区社会空间流动性高,住户场所感低。(2)在既已形成的功能格局和基于土地财政的经济理性下,当前人才保障房居住空间难以满足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5.
吴新坚 《城市开发》2011,(11):46-47
从2009年开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关注市场转向市场与保障并重双轨制,“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变得空前艰巨。目前,广州已提前30天完成了保障房建设8.5万套任务,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在此期间所形成政策先行、双轨储备土地制、限地价、竞配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政企共建的创新模式也引起了业界热烈的讨论。笔者从广州保障房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5)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出台,改革政府收入来源和土地财政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自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力的不足,纷纷加强了对土地财政的追求,鼓励集体建设的流转。然而,土地财政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存在着"倒逼"现象,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有加强了对土地财政的追求,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土地财政存在着一系列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加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着政府失灵现象,这更加加剧了"倒逼机制"的恶性循环的风险。搞清楚两者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当前转型时期的经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近日。由中国房地产报联合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筹)举办的“201l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高峰论坛”隆重举行。来自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资委等保障房建设主管和相关部门的领导,知名经济学家以及中建地产.首开集团.中冶置业等一系列国内保障房建设的先锋企业领导齐聚一谈,共商保障房大计。  相似文献   

8.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的居民住房领域实际上已经分化,分成了商品房和保障房两个条线.但是,由于商品房可以给开发商带来暴利,地方政府也能通过出卖自己管理的土地得到大笔的土地收入,因此商品房市场出现了快速的膨胀,价格也扶摇直上;相形之下,由于保障房建设仅有微利,甚至需要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因此近年来出现了日益萎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合理的城市规划既要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又要依托有保障的财力支持才能实施落地。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层面的财政制度一直缺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财政与规划的脱节现象,甚至出现了“为规划而财政”和“为财政而规划”等不合理现象。前者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助长地方过度融资的倾向;后者为了增加土地财政收入,重复规划、盲目“铺摊子”,造成资源浪费和大量“烂尾”工程出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城市财政和城市规划尽可能地协调一致——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财政的负担能力,同时城市财政需要不断优化,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可持续的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确保京津冀保障房与商品房市场协调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体化目标的基础和保障。选取京津冀保障房和商品住房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分析法,对 2001~2015 年保障房和商品房市场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保障房和商品房市场发展呈平稳上升趋势,发展水平已处于良好协调阶段,但还需要不断增加保障房建设才能满足需求;京津冀区域保障房投入主要集中在北京,与河北省发展呈两极分化趋势;京津冀保障房与商品房市场发展不均衡;相对于保障房建设,北京商品房市场发展超前而保障房滞后。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政府应打破户籍和区域限制,缓解北京住房保障压力,使保障房在京津冀范围内跨区域空间流动起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江苏建材》2012,(2):36-36
2012年江苏省将计划开工建设31.5万套保障房.其中包括10.5万套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5.3万套经济适用房、6.5万套限价房和9.2万套棚户区改造房。同时还将发放廉租房住房补贴4.5万户,完成13万套保障房的竣工验收。2011年,国家下达给江苏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是39万套,江苏省自加压力提高至45万套。国家和省两级财政都将加大投入,各县市也将在确保完成新开工的保障房建设的同时完成竣工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这两年,随着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旅游地产也受到波及,加上不少项目因为土地问题受到质疑,一度陷入僵局甚至走入死局。在旅游地产市场起步期的若干年前,法律漏洞多,政策漏洞多,开发商可以通过极低的代价获取土地,迅速实现销售回款,大都成了赢家。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各级政府对这个蛋糕都很关注,加上太多的企业参与到旅游地产项目中去,开发商获取土地的成本逐步提高,政策风险也加剧。市场上也就出现了一些项目,很多年没有产生利润,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13.
《山东建材》2013,(11):63-63
当前保障房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得到市场各类主体的大力支持。但据最近媒体报道,有部分热衷于保障房建设的央企,陆续表示要在今后逐渐淡化此项业务。  相似文献   

14.
政策/法规     
《城市住宅》2012,(8):24-25
中央施压地方祭休克疗法土地市场回暖,中央开始频繁对土地市场成交活跃的城市施加"行政压力"。北京市对热点区域在售楼盘进行"行政限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一度暂停土地市场热点区域商品房预售行政许可,拟以"休克疗法",避免"地王"对同区域在售项目造成强烈涨价预期。京保障房质量设终身负责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审议北京市政府"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议案办理暨本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等维递补模型和熵值法的组合预测方法,对我国城镇人口及其人均建筑面积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2013至2017年间我国保障房的供给量进行预测,就促进保障房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说房话     
《中州建设》2013,(14):66-67
6月8日,独立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金岩石公然为高房价叫好,声称“高房价不是为了让富人发财.而是让穷人能住上房子”。此言一出,立即招致舆论的强烈反对,一些评论指出,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已严重阻碍了公民的居住消费和需求,这是社会和民众的普遍共识,该学者此时发表这种奇谈怪论极不负责任。事实上,保障房建设绝不是靠其所谓的高房价来支撑的,过度依赖高房价和土地财政只会危害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柯鹏  李和裕 《中州建设》2006,(12):16-18
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最初的调控根源在于土地市场,最大的阻力或许也在于此。 可以说,自“国六条”拉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帷幕以来,中央通过更细化、更明确的手段严把“地根”,从源头上把控房地产市场,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看到,土地调控风暴愈演愈烈,无论是土地出让、地方财政还是土地反腐,震撼着曾经的旧局面,部分地方的混乱市场得以清理。力度之大,可谓深谙“不破水立”之道。 本期,我们就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展现土地调控风暴中隐隐浮现的大变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宅》2012,(6):68-69
十余年以来,特别是近些年,中国土地制度和土地财政制度的变革,聚集了超万亿元的巨额可支配财力,为地方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地方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土地出让金制度带来的一些弊端也相当突出,因此,也被广泛诟病。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各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了地方的主  相似文献   

19.
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了保障房分配和运行现场会。李克强强调,要在保质按期完成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同时,严格管理确保公平分配,完善配套形成有效供应,创新机制实现持续运行,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果。保障房的运行管理,既要体现政府职责,又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能办的事情就应当交给市场,这样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6)
<正>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必然导致基层财力的减少,特别是作为其主要财政收入的农业税的取消,将进一步加大基层财政的困难。笔者认为现行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基层财力困境的重要原因,既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又要保证基层政权顺利运转,必须加快地方财税体制建设,缓解旗(县)、乡(镇)财力困境。一、现行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基层财力困境的根源造成基层财力困境的财政体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