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纪平 《中国水利》2014,(10):I0001-I0001
<正>近日,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水过程。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针对当前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国家防总及时会商,科学研判,对防汛抗洪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一年一度的汛期是一场考验政府和民众智慧的战场。面对每年严峻的防汛形势,要夺取防汛抗洪和防灾减灾的胜利,需要我们不断增强防灾意识,切实提高应对能力。作为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不懈斗争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但也必须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汛抗旱形势  相似文献   

2.
张智吾 《中国水利》2012,(14):1-3,6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并开始发挥效益,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病险水库大批量实施除险加固并开始发挥作用,特别是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投入运行以来,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防汛抗洪减灾作用。随着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我国防汛抗洪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我国防汛抗洪减灾的体制机制、思路理念及主要举措和成效,本期特别推出"防汛抗洪减灾专题"。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国务院领导批准的国家"防灾减灾日"总体方案,国家防总、水利部精心筹划水利防灾减灾活动,连日来围绕水旱灾害防治的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利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救灾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新时期的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工作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对标职能定位,融入应急管理新体制,与防汛抗旱部门有机融合,是新时期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工作亟须探讨与解决的新课题。提出了从建立健全防汛抗洪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加强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器材装备配置、推进防汛抗洪应急救援信息化、强化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勤务保障制度4个方面着手,做好新时期防汛抗洪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5.
多尺度水文预报模型在防汛抗旱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防汛抗旱减灾中灾害预见期太短,应急救灾后仍然损失严重的现状,按照我国水旱灾害特点和减灾需求,利用长中短期水文预报组合方法,在黄河上游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中应用多尺度水文预报模型系统,通过预报河流来水提前预测水旱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减灾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防汛抗旱》2020,(1):78-80
2019年是防汛抗旱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水利部门由过去全面组织协调防汛抗旱工作转变为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防洪调度、防汛抗旱抢险技术支撑及山洪灾害防治等职责。一年来,湖北省水利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理念,按照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科学防控,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了水旱灾害损失,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大,分布面积广,淹没耕地多,同时多伴有内涝灾害,经济损失严重。掌握平原区洪涝灾害特征,用现代技术及时做好预防,对防汛抗洪、防灾减灾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国务院领导批准的国家“防灾减灾日”总体方案,国家防总、水利部精心筹划水利防灾减灾活动,连日来围绕水旱灾害防治的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利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防汛抗旱》2020,(1):102-103
2019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指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指)及时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工作。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多次会商研究落实机构改革事宜、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协调联动机制,为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和防汛抗旱减灾救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全力抗旱减灾救灾。①及早谋划部署高位推动。5月17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抗旱工作;5月20日,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抗旱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明确提出决不允许出现受旱群众没有水喝的情况,决不允许因旱情影响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的抗旱减灾救灾目标任务。②真金白银全力抗旱。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3):70-70
200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98抗洪10周年和防汛抗旱“两个转变”5周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旱灾害管理事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总结经验,不断开创水旱灾害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4):2-2
6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率队视察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防汛工作,并在湖南主持召开了南方抗洪减灾工作会议,对当前的防汛抗洪减灾救灾工作作了进一步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彤 《中国水利》2011,(6):37-39,27
从我国水旱灾害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总结了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在工程体系、组织机构、法规制度、预案体系、指挥系统、应急保障及信息宣传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成效和宝贵经验;分析了国家和社会对防治减灾的新要求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从创新工作理念、强化风险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灾害预警及推进河湖连通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防汛抗旱》2010,20(1):F0003-F0003
<正>《中国防汛抗旱》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全国唯一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公开发行刊物,旨在宣传党和国家防汛抗旱方针政策,刊载防汛抗旱先进经验技术、水旱灾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4):3-3
为提高公众对水旱灾害必然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灾害风险意识,完善我国水旱灾害信息统计制度,推动水旱灾害数据共享,强化政府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共同发布了《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0》。本公报包括2010年我国洪涝与干旱灾害情况、典型水旱灾害事件、减灾行动与成效以及历年水旱灾害信息统计数据,全文4章39页彩色印制。  相似文献   

15.
周影 《治淮》2020,(3):61-62
我国水旱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防洪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防汛物资在防汛抢险、防灾减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也愈发凸显。在新形势下,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确保物资质量可靠、数量充足、满足急需,已成为各级防汛部门的重要工作。一、防汛物资的分类防汛物资是防汛抢险物资的简称,主要分国家储备、集体储备和群众性备料,国家储备是由中央、省、市、县等各级防汛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分批购置、集中定点存储,是我国防汛物资储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水旱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河北省水旱灾害频敏发生,文中分析了新世纪河北省水旱灾害的特点和未来防灾减灾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基于现代水利的观点,从思想观念,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主水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新世纪河北省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旱灾害综合减定工作的现状,论述我国水旱减灾专门机构建立及减灾服务体系健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在目前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社会防汛抗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强调和完善其求灾的职能权力,从而使之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旱减灾工作的专门机构与社会体系,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其减灾的各种职能。  相似文献   

18.
文安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成为水旱灾害的高发区,本文回顾了文安洼水旱灾害及治理情况,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河北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文中分析了新世纪河北省水旱灾害的特点和未来防灾减灾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基于现代水利的观点,从思想观念、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水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新世纪河北省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丁留谦:实施并不断完善山洪灾害的综合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各地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频发,洪涝灾害呈现洪灾范围广、洪水量级大、险情灾情多、洪涝灾害重、"两小"(中小河流、中小水库)损失大等五个特点。水旱灾害频发,既是一种气候事实,也暴露了我国防灾减灾体系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防灾减灾避灾至关重要。中国水利杂志编辑部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合作,在本期推出"防灾减灾避灾专题",约请部分专家结合今年的汛情、灾情,就防灾减灾避灾工作发表意见。同时本刊也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为完善我国的防灾减灾避灾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