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南方构造形变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在中国南方,加里东、海西及印支期构造形变主要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对油气藏主要起建设作用;燕山期构造形变对齐岳山断裂以西的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冲断、褶皱及抬升剥蚀,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喜玛拉雅期构造形变波及整个南方,控制了现今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的最终形成及分布.南方下第三系断陷为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苏北及江汉盆地等仍有较大勘探潜力;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构造形变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南方,加里东、海西及印支期构造形变主要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对油气藏主要起建设作用;燕山期构造形变对齐岳山断裂以西的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冲断、褶皱及抬升剥蚀,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喜玛拉雅期构造形变波及整个南方,控制了现今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的最终形成及分布。南方下第三系断陷为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苏北及江汉盆地等仍有较大勘探潜力;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系统及勘探选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系统成因及演化复杂,按照"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将其分成原生、再生烃(二次生烃)及复合油气系统三大类。加里东期、海西期及印支期是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燕山期是除四川盆地外的广大南方地区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破坏与改造期;喜马拉雅期是再生烃油气系统及复合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也是四川盆地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改造期。指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川西北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煤成气藏、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江西鄱阳盆地南部凹陷、川中乐山-龙女寺隆起下古生界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不同于上覆碎屑岩,油气沿石炭纪前古隆起斜坡分布与富集。塔北、塔中、塔西南等三大前石炭纪古隆起的宽缓斜坡长期稳定发育,形成了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古隆起斜坡不仅是台缘高能储集相带发育的有利部位,而且有利于风化壳岩溶储集层的发育与保存。古隆起斜坡紧邻烃源区,是多期油气运聚成藏的指向区,油气保存条件优越。海相碳酸盐岩中广泛存在喜玛拉雅晚期成藏事件,石炭纪前古隆起斜坡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与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渤海湾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烃源岩于中三叠世末进入生油高峰,中生代发生二次生烃,新生代埋深虽然可达万米,但富有机质干酪根绝大部分已转化,生烃潜力有限;南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在晚三叠世达到早成熟阶段,新生代基本未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上古生界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煤层及暗色泥岩在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两次发生深成变质作用。在系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渤海湾盆地南部是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最有利的地区,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有利勘探区为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莘县凹陷北部;下古生界的原生油气藏勘探风险较大,渤海湾盆地南部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图5表4参30  相似文献   

6.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与下古生界含油气性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已经历了40多年的历史,累计钻探井四十多口,已发现了威远气田,资阳气藏以及高石梯-安平店,龙女寺等含气构造,古隆起主高点在川西,最老剥蚀至灯影组,灯影组之上为二叠系或泥盆系。由川西核部向外,依次剥蚀至寒武系,奥陶系各统组。中上寒武统主要分布于乐山-威远背斜北翼及川中地区古隆起轴部。从下古生界含油气性条件看,油气成藏存在着有利或不利的因素。油气成藏的有利因素有三个方面:(1)烃源岩演化与古构造演化配置关系良好,圈闭捕集能力强,油气显示好;(2)在低孔低渗条件下,存在古岩溶作用形成的高孔高渗储集体,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和提升;(3)储集层与盖层匹配良好,对天然气富集成藏极为有利。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也有三个方面;(1)岩性岩相的分布不均,影响了储层的发育和后期改造及气藏成藏的规模;(2)气藏的圈闭类型,面积大小和隆起幅度高低,是下古生界能否形成大气田的一个关键因素;(3)因下古生界埋藏较深,勘探程度低,也直接影响到对大中型气田的发现程度和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古生界一中、上元古界海相盆地分为封闭型承压盆地和开启型泄压盆地两大类型。以往的石油勘探主要针对前一类,并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随着这一领域的日趋减少,后一种类型便显得日趋重要,但其成藏条件要复杂得多。华北油田勘探实践表明,资源落实和“四史”配置研究已成为发展海相原生油气藏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昌鸿 《石油实验地质》2008,30(6):564-567574
通过对江汉平原及周缘沉积充填演化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南、北两侧相邻的深坳陷区,而古隆起上不发育;受古隆起影响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主要烃源层横向上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坳陷区烃源岩演化进程早于斜坡带和古隆起区,烃源岩演化总体表现为南早北晚、西早东晚的特点.古隆起发育区以局限台地潮坪-潟湖沉积环境为主,有利于白云岩储层发育,由于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水体浅、海平面升降频繁,白云岩储层在成岩阶段受到多期岩溶作用改造有利于储集性能改善,在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下形成了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上寒武统3套良好的岩溶作用改造型储层.加里东期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四川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规模及不同控气作用的古隆起,加里东期的古隆起因受后期多期改造,分布复杂;海西-印支期主要发育开江古隆起,为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印支期泸州古隆起是川西前陆盆地的前隆;燕山期的江油-绵竹和大兴两个古隆起明显向坳陷扩展,上述古隆起不仅改造了储层性能,其古圈闭为油气早期聚集提供了场所,而且延缓了生烃时间,有利于油气晚期成藏,因此,四川盆地的古隆起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导致了中、古生界油气演化的复杂性,产生了成因多样、成藏规律复杂的油气藏。按成因分析角度出发,可将南方中、古生界油气藏分成原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和再生烃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有孔隙型(鲕滩和生物礁)、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各储集类型主要受特殊的沉积成岩相带和构造所控制。有效的保存条件及成藏要素在时间及空间的良好匹配关系对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未来勘探方向:寻找具有次生、再生烃气源和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遭受淡水淋滤而形成的次生孔隙或海水与淡水混合作用而成的白云石化储层及微裂缝储层,寻找加厚的生储盖组合区域。  相似文献   

11.
华北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从油气系统角度分析了华北区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下古生界是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在开阔海台地相的台凹环境下形成的源岩生烃潜力最大,纵向上表现为寒武系的府君山组、张夏组,奥陶系的马家沟组、峰峰组。平面上以黄骅—临清复向斜带为最有利区。上古生界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煤层及暗色泥岩厚,热演化程度大多处于成熟—高熟阶段,生烃潜力大。从源岩的生烃演化史及油气的运聚和圈闭关系指出古生界具有形成原生油气藏的条件,原生油气藏勘探研究的难点及关键问题在于烃源岩的二次生烃潜力、范围及油气保存条件。在系统分析总结前人勘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渤海湾、南华北及沁水地区古生界油气生成、保存条件,指出渤海湾地区是二次生烃的最有利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好,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南华北地区油气生成及保存条件好,但源岩演化程度较高,是天然气的有利勘探区;沁水地区亦具有二次生烃条件,但盖层及油气保存条件差、水动力条件强,北部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尚好。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多旋回复合盆地的油气远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礁凸起油气化探异常为其深部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藏物质向上渗逸的结果。在久米-鱼山大断裂以北的东海陆架盆地,除了继续探找新生代油气藏外,还要寻找古气新储、深源浅出的油气藏,这是东海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东海大油气藏和油气田主要的气源岩可能是古生代地层。  相似文献   

13.
论塔里木盆地非背斜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具备发育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条件。这是因为塔里木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这两类盆地均可发育大型的古隆起和古斜坡。由于其在演化的历史中曾发生过多期海侵和海退,发生大规模的沉降和隆升构造变动,因而形成了各种复杂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并形成多个大型的不整合面。它们均可发育和形成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对这一类油气藏进行研究将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但发现井沙29井中油组厚7m的油气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却无明显的高时差响应。相态判断对该油气藏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案部署等影响很大,作者从物理性质、气油比、组分Z值法、Φ值法、因子判别法、测井解释、气层低频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及其在构造图上圈闭顶部低频范围与对应深度上测井响应的吻合性等7种方法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油组为具凝析气顶和油环的油气藏。这一认识被后来所钻沙51井证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生界多套海相烃源岩的叠合分布和中—新生界陆相地层的进一步覆盖,导致古生界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多源、多期性,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克拉通内裂谷盆地。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泥质岩是主要的区域和局部盖层。构造—热事件作用使得除塔里木盆地以外的盆地烃类相态以干气为主,包括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根据储集层特征,将碳酸盐岩油气藏划分为4类:碳酸盐岩滩油气藏、不整合岩溶油气藏、生物礁油气藏和成岩油气藏。其中碳酸盐岩岩溶油气藏和高能环境下发育的滩相油气藏是最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断裂、不整合和古隆起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油气具有跨时代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油气勘探中地表油苗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地表油苗研究成果与油气地质条件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其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并预测油气分布规律,是一项少投入多产出的工作方法。在我国南方广大露头分布区,重视及积极开展这一工作,将为油气勘探部署的制订,勘探靶区的确定,提供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讨论了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受特殊地质背景的影响,该区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储集体十分发育,但油源条件相对不足。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以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发育为特色,油气藏的类型在纵向上和平面上都有一定的展布规律。油气主要富集于受断裂和古隆起控制的正向构造带中,油气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油气富集层系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构造背景及油气源条件对油气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可分为背斜型、断块型、不整合型和岩性型四大类,它们的分布受构造作用的控制。盆地构造样式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构造作用的阶段性影响着油气藏的垂向叠置关系,构造迁移导致了油气藏分布的平面差异。  相似文献   

19.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藏相态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根据库车油气系统80个油气藏地层流体的高温高压实验(PVT)结果和油气藏的油气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清晰地认识该系统已发现油气藏的流体相态类型和分布特征,并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库车油气系统为富气的地质单元,烃流体以气态烃为主,液态烃处于次要地位。库车油气系统的北带是干气和湿气集中分布的地带,并有少量凝析气藏,这些凝析气藏贫含凝析油;南带是以富―特富凝析气藏为主的地带,并有伴生油藏和挥发性油藏分布。库车油气系统的西段比较富油,油藏和富―特富凝析气藏比较集中的出现在西段的羊塔克地区、却勒地区和乌什地区。认为库车油气系统烃类成藏史的特点是:1早期是以富油的凝析气和正常原油成藏为主,主要成藏区分布在早期圈闭发育的南带;2晚期是干气、湿气和贫凝析气的充注和成藏时期,在北带晚期圈闭中形成了干气藏、湿气藏和贫凝析油的气藏,在南带晚期同样也有较干的天然气进入早期油气藏,并使南带早期油气藏中的烃体系发生混合和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