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带钢冷轧过程中的轧机异常振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产品合格率及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难题,并且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及维护成本。文中以冷连轧机系统的垂直振动现象为研究对象,对传动系统的万向接轴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其各阶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从而得出轧机工作时应避免的频率值。为实现大型设备的精确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针对唐钢1700mm生产线粗轧机接轴平衡装置在生产中存在的工作辊更换难度大、接轴平衡滑动轴承轴瓦烧毁、设备维护量大等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改进,实现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小型四辊轧机由于工作辊长径比较大且辊径较小而造成工作辊沿轧制方向很容易出现水平位移现象,常规四辊轧机板形计算模型不能满足出口板形的准确计算与预测,为此,充分结合小型四辊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建立了四辊轧机考虑工作辊水平位移时的板形模型;通过板形对比说明了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工作辊水平位移产生的规律以及在考虑工作辊水平位移时弯辊力对板形控制的影响,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钢厂650可逆四辊轧机机组,开发了650可逆四辊轧机工作辊水平位移对板形影响分析软件,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板形计算误差大的问题,实现了对出口板形的准确计算与预测,大大提高了板形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3800mm中厚板四辊轧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3800 mm中厚板轧机的设备组成及机架装配、比较了工作辊平衡缸、压下装置、液压AGC缸装置、下支承辊抬升装置等优点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四辊轧机非常态轧制时板形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四辊轧机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上下左右不对称问题,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四辊轧机的设备与非常态轧制的工艺特点,从辊系弹性变形模型入手,充分考虑到四辊轧机非常态轧制过程中的上下与左右的不对称性,建立一套适合于四辊轧机非常态轧制时的板形模型,编制相应的板形分析与控制软件,利用该模型及软件不但可以定量预报出带材跑偏、不对称辊型、轧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不重合、不对称弯辊、不对称窜辊等非常态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对轧机成品板形的影响,而且可以定量预报出对称弯辊、对称窜辊、倾辊等常态因素对成品板形的影响。该模型及软件已经被应用到梅钢1420双机架平整机组的板形分析与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机组的成品板形质量,板形封闭率从项目开展前的2.5%降低到目前的0.5%以内,给机组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对型材厂650机组带钢生产线四辊轧机工作辊轴承烧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原因做出改进,大大降低了四辊轧机工作辊在线轴承烧损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四辊轧机辊系偏移距机理的不确定性和微尺度静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板带的四辊轧机辊系,普遍设置偏移距求得轧辊间平行定位及其稳定以防止辊间交叉,成为四辊轧机辊系平行定位机理编入轧机教科书及参考书中。近代相继出现的现代四辊轧机辊系都设置偏移距,但未能保证其机理的确定性,辊间动态交叉现象的发生屡禁不止,引发超大轴向力损坏推力滚动轴承或生成轧制支反力偏差破坏板形控制的稳定性。设置偏移距3mm的高速铝箔四辊轧机轴向力在线检测试验,揭示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与支承辊之间发生规律性动态交叉现象。轧制中轧辊之间的动态交叉行为,与轴承座和机架窗口立柱间微小间隙大小相对应,只限于轧机的交叉角β≤0.05°区间,远小于交叉(Paircross,PC)轧机的交叉角(β=1°~1.5°),但派生的轴向力超出额定值的3倍以上。四辊轧机模拟辊系偏移距静态零调试验,探明轧辊间初始安装位置不变没有轧辊的水平位移。辊间动态交叉现象和静态水平位移为零的两种结果,揭示出设置偏移距机理的不确定性,不能用于四辊轧机辊系平行定位及稳定性设计。 相似文献
14.
四辊轧机接触压力及剥落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在任意工况下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承辊间接触压力沿横向分布的计算原理及技术要点,并对影响冷轧工作辊寿命的辊面剥落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轧辊早期剥落破坏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重集团公司为酒泉钢铁公司设计、制造的2800mm中板四辊可逆轧机的主传动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设计创新、结构特点以及安装使用维护要领。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现场安装实例对四辊轧机(这里指中厚板轧机和宽带轧机)机架精加工完成后,在机架立装时窗口产生的变形问题(即"缩腰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底板对机架支持力产生的弯矩和入、出口工作辊道辊道架在机架立柱上的作用力对机架窗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附加弯矩、摩擦弯矩和附加水平力等方面对四辊轧机工作辊辊系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建立了影响辊系稳定性的力学模型,为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
主要分析在工作辊换辊过程中,由于轧机工作辊扁头与万向接轴半联轴器配合不当,导致换辊困难的原因及现场的解决办法,并提出了两种半联轴器的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