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井下瓦斯燃烧起因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煤矿多发的瓦斯燃烧事故,建立超细水雾作用下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烧防控实验平台。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系列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燃烧实验,以甲烷流量150 mL/min、其体积分数90%、超细水雾流量220 mL/min、水雾粒径5~30 μm为最佳实验工况进行水雾与瓦斯燃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超细水雾与瓦斯火焰作用后,在火焰周围形成封闭水雾圈,瓦斯燃烧火焰出现被抑制-切割-再抑制-再切割的过程,使火焰由大变小,直至熄灭;与自由燃烧相比,火焰周围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整个熄灭过程仅用90 s。 相似文献
2.
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实施预抽放瓦斯后,再采用移动泵站新技术对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瓦斯实施再抽放,有效地解决了采煤工作面回风流瓦斯超限和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 相似文献
3.
矿井反风时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降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月亮田矿进行矿井反风时工作面反风流中瓦斯浓度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风量变化以及所伴随风压的降低是影响工作面反风流瓦斯浓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放顶煤(综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煤矿井下放顶煤采煤工作面存在的瓦斯积聚超标易造成瓦斯爆炸和治理费用昂贵的技术难点.采用的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和治理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问题,从而达到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煤矿井下放顶煤(综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了使用该装置后可以解决现有煤矿井下放顶煤采煤工作面存在的瓦斯积聚而超标的世界性技术难点,从而达到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结合千秋矿实际情况,分析了采用混合式通风处理采煤工作面局部瓦斯超限问题,介绍了长压短抽工艺参数确定、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及推广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煤矿井下放顶煤(综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了使用该装置后可以解决现有煤矿井下放顶煤采煤工作面存在的瓦斯积聚而超标的世界性技术难点,从而达到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高瓦斯易自燃采煤工作面封闭注氮防火与启封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瓦斯、易自燃采煤工作面放假期间的注氮防火及启封排放瓦斯技术的成功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明显的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今后采煤工作面封闭区防火、启封及排放瓦斯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采用 3种局部反风 (直接反风、区外引流反风和局部通风机抽送反风 )的方法撤出发火工作面器材、设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燃烧事故经过及事故处理所采取措施的技术分析,提出了瓦斯燃烧事故的特点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16.
1652(3)为潘一矿历史上第一个"刀形"工作面,工作面退采至短巷时,遇到风流短路及支架移走所留空间冒落,易造成大量瓦斯积聚并涌向回风巷,造成瓦斯超限等问题,通过建筑挡风墙、预留抽采管、施工高位钻孔、使用局扇供风等方法得以成功解决。 相似文献
17.
单佳勇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9,(1)
1652(3)为潘一矿历史上第一个“刀形”工作面,工作面退采至短巷时遇到的风流短路及支架移走所留空间冒落易造成大量瓦斯积聚并涌向回风巷造成瓦斯超限等问题,通过建筑挡风墙、预留抽采管、施工高位钻孔、使用局扇供风等方法得以成功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为治理煤矿回采工作面回风流及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掌握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以宣东二矿采用“U+L”型通风方式的33204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工作面布置测点,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数值模拟分析及回归处理,得出33204回采工作面沿工作面走向、倾向瓦斯涌出规律,以及煤壁、采空区瓦斯涌出系数,可为矿井通风管理、瓦斯抽采设计,以及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图形显示技术,从理论上直观展示了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上隅角瓦斯聚积和风幛处理方法的流体力学原理,重点探讨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解决纵向风幛处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方案。结果显示:数值模拟可以确定合理参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叙述了在高瓦斯突出煤层掘进中,使用多台局部通风机交互运行,对掘进工作面动力电电源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闭锁"的"两闭锁"功能,介绍了线路联接逻辑关系及现场线路联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