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寅 《煤矿安全》1994,(2):27-28,10
随着采煤支护技术改革的发展和采煤工作面支护装备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动采煤工艺的完善和进步。过去,我局使用摩擦支柱工作面的收尾均采用打三排木柱和木垛的形式保支柱回撒,最后用回柱绞车人工回花柱的形式回收木柱.推广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后。我矿于1993年7月在2404东二段中厚煤层工作面首次进行了直接收尾试验,并获得成功.收尾工期由过去的5d降到2d,安全回撒925根支柱和顶粱无坑木消耗。收到了较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采煤工作面支护正以单体液压支柱为重点进行支护改革,单体液压支柱将有一个大发展。由于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间比较短,工作面的支护密度大都沿用着摩擦支柱的支护数值,不尽合理。在此支护密度的支撑下,承载能力超过实际需要,不能充分发挥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护效能。为了让其发挥出良好的效益,针对具体煤层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河南省许多煤炭企业炮采工作面的顶板控制仍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Ⅱ型钢梁支护,在组织生产时这种支护形式对顶板控制要求很高,制约安全生产。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实现了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封闭性支护,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采场、不同支护形式、不同采煤开采方法的矿压观测,根据回采工艺不同环节状况下的顶板下沉速度、下沉量和动压影响范围的分析,讨论了在顶底板不同强度情况下,单体支柱阻力变化规律,以合理确定支柱阻力和支护密度,防止支柱钻底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摩擦式金属支柱是一般采煤工作面的主要支护材料。正确使用金属支柱,不仅可以减少支柱的损坏,而且有利于顶板管理和安全生产。有的矿将不同类型的金属支柱在同一工作面中混合使用,或将金属支柱同木支柱混合使用,这是不合理的。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术在大倾角厚煤层工作面中的应用山东省新泰市韩庄煤矿吕钦华1采煤工艺沿革及效果建国以来至六十年代,煤矿开采所沿用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爆破法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木柱或金属摩擦支柱支护顶板。但在煤层倾角大,侧压显现明显时,随...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工作面切眼掘进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π型长钢梁)支护形式,这种支护形式有效地控制顶板破碎及离层下沉,保证了工作面切眼掘进及工作面初采期间的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申永乐 《煤矿机械》2012,33(11):146-147
在采煤工作面主要有五大工序,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处理采空区。炮采和普采工作面一般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当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时,为了减轻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压力,维护好工作空间,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作业人员安全,必须处理采空区。现在多数采煤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的采煤工作面处理采空区时,拔柱是必须进行的工序。为了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拔柱的安全性,对采煤工作面的拔柱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了一种单体液压支柱拔柱器。  相似文献   

9.
张洪斌  丁克舫 《矿山机械》2005,33(12):23-24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化采煤大体上可分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普通机械化采煤两类。前者利用液压夏桑对采煤工作面的顶板进行支护,后者则是利用金属铰接顶梁和单体支柱配合使用来对顶板进行支护管理。由于单体支柱的工作阻力相对较弱,这样导致顶梁的间距较小,以满足对顶板支护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单体液压支柱改进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回采工作面单体支护装备的发展大体经历过木支柱→单体金属摩擦式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单体液压支柱具有初撑力高、恒阻、承载力均匀、升降柱速度快等特点。它已成为我国煤矿不可缺少的支护产品。目前全国各煤矿使用DZ型单体液压支柱在100万根以上,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最多的国家。 1DZ型支柱结构与原理DZ型单体液压支柱为外注式支柱。升柱时,用注液枪将泵站来的高压液体通过三用阀注入支柱内腔,支柱升高至支撑顶板,并给予顶板初撑力,随着工作面的作业和支护时间的延长,顶板作用在支柱上的载荷…  相似文献   

11.
<正> “整体支护”是一个新的概念。我国煤矿有很多采煤工作面使用金属摩擦支柱,其绞接顶梁是沿走向成直线连接,一般4~5根为一行,摩擦支柱沿倾向成排,一梁一柱。工作面在最大控顶距时有4~5排支柱。每一根支柱是单体的,孤立的,分散的。这种支护方式的优点是架拆方便,抗顶板平面  相似文献   

12.
张耀 《矿山机械》2006,34(10):141-142
我矿16煤炮采工作面标高在-300m左右,煤层平均厚度约1.1m,顶板为十下灰,平均厚度约4.6m。从我矿16煤10个炮采工作面回采后收集的技术资料表明,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的步距约25m。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采用3~4排单体液压支柱控制顶板,人工回柱放顶,缓慢下沉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在初次来压之前,除按照工作面正常密度外,还要求沿工作面切顶排增加丛柱加强支护;丛柱每4棵为一组,丛柱间距(中-中)8m。固然如此工作面在初次来压期间造成顶板大面积垮落推倒支柱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给工作面的正常推采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状况,我矿在16201及16202两个工作面初次来压之前分别进行了人工强制放顶。  相似文献   

13.
单体液压支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支护设备,它以操作简便、升降速度快、初撑力高等优点而受到煤矿职工的青睐。应用10多年来,对提高工作面单产与效率、减少顶板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鹤壁局自1986年开始在采煤工作面推广应用单体液压支柱,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老化柱...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斌  阎波 《煤》2000,9(2):34-36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的回采工作面 ,应按照支柱与顶板相互作用的机理 ,根据具体的工作面顶板压力及支柱承载能力 ,计算合理的支护密度。合理支护密度即以最少的支柱来保证回采工作面顶板处于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采面的顶板管理是指采煤空间顶板的控制和采空区的处理,支护是采煤空间的顶板控制的主要手段,支护质量的好坏对顶板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支护材料和设备的设计台理,支护质量好就能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支护质量差,即使支护设计合理也会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目前,全国煤矿大力推广单体液压支柱来代替金属摩擦支柱支护顶板。全国有30多家工厂生产该产品,他们按通用的DZ型图纸生产。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DZ型产品存在下述缺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统配煤矿每年掘进来准巷道(主要是煤巷)约4000km,其中支护形式多为架阁支护(约占66%)。这种支架的不足在于没有初撑力或初撑力很低,对顶板的早期离层控制不力,在围岩与支架之间存有一定的空隙,需要等围岩产生较大的变形或松散后才能充分受力,这样便扩大了巷道周围的松散范围,恶化支架的工作条件。为改善这种支护形式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既有让压功能,又有较高初撑力的新型支柱。1支柱结构及工作原理(l)结构新设计的快速撑紧式支柱见下图:I图1巷道用快速撑紧式支柱1一岖效柱IZ一程转螺母:3一活垃:4一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徐州矿务局主采煤层单位支柱工作面条件,根据工作面顶板控制理论和现场矿压观测资料分析,建立了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推理决策模型。通过现场实际应用和分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单体液压支柱(以下简称支柱)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改善了顶板管理条件,不仅减轻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顶板事故,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在支柱使用过程中,初撑力是涉及到支护效果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现场中因支柱初撑力达不到要求而诱发的顶板事故常有所见,特别是直接顶破碎的采煤工作面,因支柱初撑力低而引起直接顶离层导致推垮型冒顶,对安全生产的威胁十分突出。可见确保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不仅能充分发挥其支护效能,而且对促进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支柱初撑力现状部颁《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及…  相似文献   

20.
回采工作面顶板冒落机理与支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采煤工作面顶板岩层冒落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板岩层失稳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