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为了研究干熄焦炉的热震性及其对斜道区耐火材料的影响,开展了热震试验,并对干熄焦炉内换热情况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表明,牛腿砖试样经历的热震温差越大,热震次数越多,其抗折强度损失率越大;干熄焦的工况变化会引起斜道出口风温波动,发生热震现象。对干熄焦炉进行三维建模,当从底部均匀进风时,干熄焦炉内部的流场呈现非均匀趋势,在靠近出口一侧循环气体风量较大、速度较快、温度较低,而远离出口一侧循环气体风量较小、速度较慢、温度较高,两侧最大温差为653 ℃。干熄焦炉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加剧了热震现象。为提高干熄焦炉耐火材料尤其是牛腿砖的使用寿命,应稳定操作,减少工况波动,以减少干熄焦炉内热震现象。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3#高炉炉缸水温差超标的原因,总结了炉缸维护的实践经验,指出原料条件的变化是导致炉缸水温差升高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延长高炉炉缸寿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间退火或成品退火时,退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会使棒材内部组织过热过烧,从而影响工艺性能和降低机械性能。至今仍有不少企业的退火设备采用窑炉式的台车炉,无任何热风循环设施,炉内温差很大。必须使材料各点温差减少到3~5℃之内,这样才能保证退火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河钢邯钢7号高炉冷却壁壁体综合水温差整体偏高且波动大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认为软融带位置波动、气流波动、炉腹煤气量波动是引起冷却壁水温差波动大的根本原因。通过原燃料数据化管理,调整上部布料制度、出铁制度,树立量化调剂理念,引入炉腹煤气指数概念,建立了应对水温差异常升高的炉内调剂办法,稳定了高炉水温差,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在线温度测试技术对钢坯在推钢式加热炉内整个加热过程进行了测试,对钢坯的水印温差、同板温差、断面温差及炉气温度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加热炉的操作进行了调整,并优化了原有的加热制度,结果缩短了钢坯的在炉时间20min,降低加热炉能耗5.2%。  相似文献   

6.
张贺顺  刘利锋  马洪斌 《炼铁》2007,26(1):23-25
首钢2号高炉在炉缸2、3层冷却壁水温差升高后,通过及时采取压入硬质料、提高冷却水压力、堵风口、控制炉前出铁、用钛矿护炉、控制初始煤气流等措施,把水温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炉缸活跃,炉内顺行,炉况稳定性增强,同时坚持强化冶炼,走出了一条强化冶炼条件下控制炉缸水温差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7.
郭宪臻  刘宝成 《炼铁》1995,14(A01):34-36
安钢2号高炉在1993年6月25日10月1日实施护炉,取得了如下效果:铁口合格率由6月中下旬的30%提高到100%;炉缸水温差平均由4.8℃降到1.5℃;炉况稳定,治强提高,指标改善。所采取的护炉措施包括强化炉前管理、改善炉内操作、强化炉缸冷却等。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7,(3)
对马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生产管理及炉内操作进行了总结。针对2号高炉炉体中部冷却壁大量破损、炉缸铁口区域水温差高、外购定制焦置换干熄焦等不利因素,通过加强对破损冷却壁、炉缸水温差、炉型、精料、炉前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同时配合炉内操作调剂措施,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但高炉仍然存在焦炭负荷较低、三个铁口区域水温差都有不同程度地上升、炉缸侵蚀模型采集点较少等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9.
李新民 《有色冶炼》2005,34(6):57-60
分析了韶关冶炼厂锌精馏炉大型燃烧室温差大的原因,探讨了温度与燃烧室内气体喷口面积分布的关系。介绍了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殷欢 《炼铁》2006,25(5):13-16
针对马钢1号2500m^3高炉2号铁口区域炉缸冷却壁水温差出现异常升高现象,采取了“以炉缸侵蚀模型为预警参数,以不定期开、堵风口为主要手段,加强铁口维护保持稳定的泥包并配合铁口压入含钛精粉炮泥进行局部修复”的护炉制度,逐步将炉缸水温差降至正常范围,保证了高炉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达到了护炉保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武钢冷轧厂罩式退火内钢卷的温度分布和渗碳体级别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的渗碳体形貌和尺寸。结果表明,在罩式退火炉里钢卷外圈保温时间和退火温度均匀超过了钢卷内圈,钢卷外圈较内圈容易产生超标渗碳体  相似文献   

12.
在高炉顶压调节系统煤气管道上安装煤气分析仪,通过煤气分析仪获取高炉内产生气体的相关数据及趋势。分析高炉冶炼过程中炉内湿度、温度、压力和物料的变化对煤气分析仪的影响,提出了最佳测量时段和标准炉况概念;然后将高炉冶炼的特征和煤气分析仪分析的结果相结合,阐述了煤气分析仪的特征以及对环境因素变化所造成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正确认识煤气分析仪在高炉煤气检测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高炉布料调剂对于维持高炉的稳定顺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新开发的5号高炉专家系统利用数学模型实现了高炉布料调剂的自动处理,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处理高炉操作数据,如炉顶煤气温度、炉顶煤气成分、压差、冷却壁温度变化等,可以获得对气流分布状况、炉型变化状况及高炉运行状况的评估结果;结合高炉当前的运行状况,如焦比、风量、炉身静压力、原料状况(组成、粒度、热性能等)等就可以获得调剂的建议。高炉冶炼专家系统投入运行后,有效指导了高炉的布料调剂,高炉操作稳定,工艺指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连续加热炉数学模型控制中的炉温决策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金仁杰  陈海耿 《钢铁》1995,30(1):67-71
根据连续加热炉炉温分段可控性和钢温的变化滞后于炉温的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炉温决策方法。该方法以控制段(加热段或均热段)内某处钢坯的平均温度和表面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最小为控制目标,推导炉温决策的计算公式,因考虑了炉温对未来几个控制周期内的钢温的影响,很适合对加热炉动态热工过程的控制。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相当好的控制效果和收敛性。此外,还详细讨论了全炉钢温跟踪模型以及处理钢坯移动速度的两种途  相似文献   

15.
900 t混铁炉内衬结构的改进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湘钢900t混铁炉内衬结构上存在的缺陷,采用合理耐火材料,优化炉型内衬结构等,从而提高了混铁炉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heat transfer model with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heat flows in the hearth of an operating blast furnace. Temperature profiles were calculated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study the transition from steady blast furnace operation to an unsteady period, and back to a steady period. This total time period had the highest lining temperatures register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current campaign. It was concluded that no part of the lining had an inner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1150 °C. Thus, no refractory could have been in direct contact with slag or iron. The corner between the wall and the bottom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part of the lin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mocouples are installed in this area, to improv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相似文献   

17.
PZ-B型竖炉球团炉内二次冷却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国内竖炉球团二次冷却器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种可用来替代目前竖炉球团二次冷却器的新型PZ-B型冷却器的设计、冷却原理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的燃烧温度变化规律及应用特点。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炉气成分及燃气种类对炉气发射率和炉内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蓄热式加热炉在蓄热过程中的热量平衡计算,得到了空、煤气在不同预热温度下烟气利用率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烟气利用率对加热炉产生的影响。此外,对比分析了使用两种煤气时对设备投资及现场空间布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目标钢温的加热炉在线动态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宽厚板厂步进式加热炉无法很好地适应钢种和实际生产条件的变化,因此造成钢坯出炉温度无法精确满足轧线的要求。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了步进式板坯加热炉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得到钢坯的理想升温曲线和相应的炉温制度,提出了基于各段目标钢温的在线炉温动态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带有钢温负反馈的在线优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出炉钢温的精准控制,同时达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使开轧温度的命中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吨钢燃料消耗降低了10 m3。  相似文献   

20.
在没有铜管内表面残碳标样的情况下,以合成碳样校准仪器,内螺纹铜管内表面碳参考样验证测定结果,成功地用管式炉加热-红外吸收法 测定了内螺纹铜管内表面残碳量。对影响测定结果的诸多因素,例如试样的处理、流量的选择、温度常数和仪器空白的设定、仪器的校准等 进行了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当试验温度为400~600 ℃、氧气流量为750 mL/min时,铜管内表面碳释放完全,并得到理想的积分曲线。 对内螺纹铜管内表面碳参考样进行测定,结果与管式炉加热非水滴定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3.7%。通过加入合成碳样品进行回收试验, 测得回收率为98%~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