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雨 《机械制造》2003,41(2):33-34
Ⅱ 影响法向侧隙的因素 齿轮副的法向侧隙jn是齿轮副在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齿轮设计中,其侧隙主要靠齿厚极限偏差和中心距极限偏差来保证。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规定了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由小到大,依次为C,D……S等14种字母代号来表示,每种代号所表示的齿厚偏差值以周节极限偏差.fpt的倍数计算,设计时可根据齿轮副的工作情况来选择,由齿厚极限上偏差Ess、下偏差Esi或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下偏差Ewi两种代号组成。 由于齿轮的齿厚公差、中心距公差、加工和安装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齿轮副侧隙的定义及存在必要性,最小法向侧隙的计算确定,怎样获取侧隙及调整和控制,齿厚极限偏差的计算确定和公法线长度测量,最后给出了齿轮副侧隙计算的excel表,实现自动计算。  相似文献   

3.
如何合理计算齿轮副侧隙,对保证齿轮副的传动性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JB179—83采用与 ISO 齿轮标准相一致的侧隙体制,用固定中心距极限偏差,改变齿厚极限偏差来获得所需侧隙,即所谓基中心距制。同时,按齿轮的工作条件,如齿轮副的传动速度、润滑方式、温升变化、受力变形以及轴系误差等,计算出齿轮副最小法  相似文献   

4.
齿轮副最小极限侧隙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磊江 《机械》1998,25(4):23-25
对文献「1」所得出的齿轮副侧隙及齿厚极限偏差,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等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严格控制齿轮副侧隙,减小回程误差。  相似文献   

5.
董元敏 《机械》1992,19(6):20-22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规定了用齿轮的齿厚极限偏差来保证齿轮副工作所需侧隙。标准中共规定了14种齿厚偏差代号,并允许在超出14个代号时,齿厚偏差可用数值表示。对正、反向运转的齿轮副,考虑到回差、振动及噪声的因素,还需校验其最大极限侧隙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齿轮副侧隙和齿厚偏差计算的合理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志 《机械设计》1995,12(3):38-42
关于齿轮副侧隙和齿厚偏差计算的合理性问题李天志(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前言在宣传和贯彻齿轮新国标工作中,关于齿轮副极限侧隙和齿厚偏差的计算,新国标仅作了原则规定,因理解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计算方法,算出的极限侧隙和齿厚偏值差距较大。有的方法算出的齿...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齿轮副的正常工作,应在齿面之间留有最小侧隙。确定齿轮副最小侧隙可用设计法和经验法。通过比较,经验法易于使用,效果良好,本文推荐一般工况下的最小侧隙值。介绍齿厚偏差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计算。为便于计算,简介了应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向太 《机械传动》1997,21(2):40-43
在齿轮的第Ⅰ,Ⅱ,Ⅲ公差组中,选择具有综合性的公差或极限偏差项目作为目标,建立质量损失函数,计算它们的工厂容差,再按标准的决定它们所属公差组的精度等级。由实际传动要求出齿轮副侧的最小值,最大值及用户容差;考查齿厚(公法线长度)的波动和齿轮中心距的波动对侧隙波动的影响,计算每项指标的工厂容差,确定其公式和极了偏差,并选择齿轮副的侧隙代号。  相似文献   

9.
周远俊 《机械设计》1995,12(9):27-30
本文简述了计算齿轮精度的等级和相应的检验项目、齿轮副的侧隙和相应的齿厚极限偏差,以及确定齿坯和箱体相应精度的方法。最后还举例说明了计算各项精度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在贯彻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对,如河将JB179—60标准的齿厚极限偏差及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套改为JB179—83标准,是目前急需完成的工作。根据JB179—83标准规定,在齿轮及齿轮副工作图上,应标注齿轮及齿轮副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及齿轮副的侧隙。根据“级套级”原则,若以计算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变齿厚齿轮的齿轮侧隙控制方法:在取得变齿厚齿轮副连续侧隙曲线规律基础上,根据主动轮的角位移来实时调整变齿厚齿轮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侧隙控制;推导了具有偏心误差齿轮副的双向无负载传动误差及侧隙计算公式及其等效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双向传动误差试验曲线获得了齿轮副连续侧隙曲线;在未消隙情况下,分析了不同负载幅值及不同负载频率的传动误差试验曲线,结果表明在交变负载下侧隙对齿轮副的动态传动误差有明显影响;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开展了基于变齿厚齿轮副的侧隙电控试验研究,对比其动态传动误差试验曲线,结果表明:电控侧隙控制后,因侧隙和脱啮导致的动态传动误差跳变或波动现象明显改善,动态传动误差明显减小,证明该侧隙控制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在齿轮的设计中,齿轮公差的查找,侧隙的计算,从而确定齿厚极限偏差的代号,公法线长度及其偏差的计算,都是十分繁琐而又极易出错的,本文根据JB179—83以及工程实际中的需要,设计了一套在微机上自动查找内、外齿轮公差,计算侧隙,从而给出齿厚偏差的代号;计算公法线长度及其偏  相似文献   

13.
齿条是机械传动中的一个重要传动件之一。通过齿条副的啮合运动可以把直线运动变为回转运动,或把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因此,这种传动在机床上使用较普遍。 1991年,我厂根据部机床司和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示,对JB/GQ1070—85《机床圆柱齿轮副侧隙和齿轮齿厚偏差》(以下简称侧隙标准)行业内部标准进行清理整顿时,许多厂家来函问起齿条的齿厚极限偏差应如何确定,是否可以参照侧隙标准执行。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说明,供各位在贯彻GB10096—88《齿条精度》时参考。 一、机床齿条副侧隙的给定 GB10096第8.1条规定:齿条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_((?)max)和最小极限侧隙J_(nmax)来规定: 机床行业的侧隙标准,对圆柱齿轮传动给出了四种(b、c、d、e)侧隙种类。侧隙标准在机床行业使用多年之后,我们向行业内近60家企业发函征求意见,一致反映四种侧隙完全满足了行业内齿轮的需要(仅有一家企业认为侧隙标准推荐选用c种侧隙不能满足要求,他们采用b种侧隙)。  相似文献   

14.
传动平稳性、承载均匀性及合理的啮合侧隙是摆线针轮减速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摆线齿轮结构特点,第II公差组内规定了一齿切向综合公差f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齿距极限偏差±fpt、齿形公差ff等精度项目;第III公差组内规定了齿向公差Fβ及齿轮接触斑点.由于摆线针轮传动不能采用基中心距法获得啮合侧隙,故应规定齿厚极限偏差Es.除齿形误差ff外,Fp、±fpt、Fβ及齿厚E均可利用渐开线齿轮测量仪器及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5.
陈信 《机械设计》1990,(4):53-54
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328-75《平行轴渐开线齿轮—ISO精度制》。这一国家标准与旧的部颁标准JB1L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相比较,其侧隙种类远多于旧标准所规定的四种侧隙。国标的新侧隙制扩大了设计人员的选择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计算的繁复性和加大了设计齿轮时的工作量。为配合新标准的贯彻,现提出一种在确定渐开线圆柱齿轮副侧隙时,便于选用国标规定的14种齿厚极限偏差代号的快速查表格式。各单位可按所需的齿轮精度与规格范围等,参照下述格式示例编妥备用。国标对齿轮厚极限偏差是按齿距极限偏差(fpt)的倍数用代号表示的,14个代号所表示的fpt的倍数见表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齿轮副侧隙的作用及计算公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求了一种电算程序,当一定的工作参数输入给计算机后,与齿轮精度等级相应的齿厚极限偏差代号及检验误差项目立即打印出来,节省了设计时间,对大学生或工程设计人员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用减速器齿轮侧隙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B 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中的侧隙制,与旧标准JB 1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中的侧隙制相比较,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旧侧隙制选用比较方便,而新侧隙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才能确定,所以开始会感到不习惯。为此,参照JB 179-83标准简介,对于通用减速器齿轮副,则推荐用新旧侧隙换算法来确定齿厚上偏差和齿厚下偏差。一、侧隙检验圆住齿轮副在工作齿面相互接触时,两基圆柱公切面与两非工作齿面交线之间的最近距离称为法向侧隙jn,可用塞尺进行测量。也可用测量圆周  相似文献   

18.
锥齿轮齿坯轮冠距的实用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冠距H是指锥齿轮的定位面至轮冠(锥齿轮的轴向削面内顶锥与背锥的交点即理论外径尖点)间的距离。轮冠距极限偏差是锥齿轮齿坯在加工过程中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轮冠距是测量齿厚时控制锥齿轮副啮合侧隙的一个间接测量基准。在轮冠距片合格的情况下,方可以外径d_(?)作为测量基准控制弦齿高h_(?)和弦齿厚s,因为这时节锥相对轴向定位面的正确位置才能得到保证,锥齿轮副啮合时必要的侧隙也才能得到控制。一般轮冠距的上限偏差应取为0,以保证设计中所确定的顶隙。基于此,国标GB11365—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附录B“齿坯公差及接触斑点(参考件)”中对轮冠距的极限偏差推荐值:当中点法向模数为≤1.2mm、>1.2~10mm和>10mm时,轮冠距极限偏差分别为_(-50)~0μm、_(-75)~0μm和_(-100)~0μm。  相似文献   

19.
传动平稳性、承载均匀性及合理的啮合侧隙是摆线针轮减速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摆线齿轮结构特点 ,第II公差组内规定了一齿切向综合公差f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齿距极限偏差±fpt、齿形公差ff 等精度项目 ;第III公差组内规定了齿向公差Fβ 及齿轮接触斑点。由于摆线针轮传动不能采用基中心距法获得啮合侧隙 ,故应规定齿厚极限偏差Es。除齿形误差ff 外 ,Fp、±fpt、Fβ 及齿厚E均可利用渐开线齿轮测量仪器及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齿厚偏差对圆柱齿轮副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齿厚偏差的圆柱齿轮副啮合刚度和传递误差计算模型,分析了齿厚偏差对圆柱齿轮副啮合刚度和传递误差激励的影响;然后建立了考虑齿厚偏差的圆柱齿轮啮合副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厚偏差对圆柱齿轮副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齿厚偏差增大,齿轮副单齿啮合刚度降低,传递误差和啮合振动增大;随着螺旋角减小,齿轮副单齿啮合刚度逐渐降低,传递误差波动和啮合振动增大,同时齿轮副振动特性对齿厚偏差更加敏感;随着作用扭矩减小,齿轮副单齿啮合刚度降低,传递误差激励减小,啮合振动减小,同时齿轮副振动特性对齿厚偏差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