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渤海人工岛B岛丛式井组大规模加密调整时,防碰绕障设计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在分析加密井整体防碰形势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已钻井数据进行精确性校准,基于行业标准关于丛式井组平台优化及防碰设计的原则,制定了大规模加密井防碰轨道设计流程,形成了整体优化设计方法,优化了钻井顺序、槽口匹配关系和防碰轨道设计参数。通过多轮次的槽口调整和轨道优化,在有限的井台空间内完成了45口加密井的井眼轨道设计和防碰分析工作,各井分离系数的最小值均满足行业标准最小限值1.5的要求,并且70%集中在1.7以上,整体上降低了防碰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渤海人工岛大型丛式井组加密防碰优化设计技术能解决丛式井组大规模加密调整的防碰设计问题,并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丛式井组井间距小、钻井数量多、井间防碰钻井顺序优化难度大的技术特点,利用观察法结合系统科学方法,对平台与钻机整拖方向、目标点与井口位置、各目标井方位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老168丛式井组为例,借助于Paradigm软件计算辅助手段,提出了一套钻井顺序整体优化思路与方法,并分析了钻井顺序排列规律。研究表明,对于密集型丛式井组钻井顺序优化,在分析防碰控制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油藏特点与布井规律分析钻井顺序优化原则,结合平台自身特点确定钻井顺序优化的方案,借助计算软件进行钻井顺序实施前的不断优化与实施过程中的持续优化。最终得到既满足油藏要求、又满足钻探目的的最优化钻井顺序,为国内海油陆采大型丛式井组钻井方案总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50丛式井组加密调整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50丛式井组原有42口定向斜井,为挖掘剩余原油潜力,重新布加密调整井35口。针对现实存在的难题,为保证固井质量,选择了增强低密度泡沫水泥浆体系、漂珠微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低失水微膨胀增韧水泥浆体系、滤饼固化成凝饼技术和全橡胶式管外封隔器。目前已在河50断块施工30口井,上部全部采用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油层全部采用低失水微膨胀增韧水泥浆体系,水泥返至井口,水泥浆封固段2065~3125m,实现了全井封固,没有发生漏失现象。变密度测井显示,固井合格率100%,优质率79%,相比于相邻区块调整井,固井质量优质率提高12%。  相似文献   

4.
从丛式井组概况出发,对优化丛式井组的钻井顺序、防碰的技术与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对钻井顺序、防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海上丛式井网整体加密井眼轨迹防碰绕障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上油田综合调整过程中,井眼防碰已经成为制约丛式井网加密钻采的关键因素。针对海上油田单平台井数多、井间距离小、丛式井网密集的特点,利用井眼轨迹优化和防碰绕障设计,实施丛式井网整体加密钻采井眼轨迹防碰绕障技术。在绥中36-1油田L平台应用效果证明,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井下碰撞事故的发生,减小钻井施工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丛式井、分支井钻井过程中的井眼防碰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碰撞井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总结了井眼相碰的形式及各种形式下防碰预防手段。由球面及法面扫描最近距离的数学特点,给出了计算扫描半径的简化方法。同时,应用扫描计算的有关理论,给出了某双分支定向井实钻扫描结果及决策方案。最后.给出了防碰扫描应关注的要点,并给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冀东油田人工岛丛式井井网密度大,钻进中易发生井下碰撞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研究了防碰技术。通过分析冀东油田人工岛丛式井的钻井技术难点,提出了针对性技术措施:正钻井碰撞高风险井段使用牙轮钻头;应用低刚性钻具组合,使井下钻具获得更大的挠度变形空间;进行随钻MWD磁场强度监测,根据磁场强度异常值判断正钻井与邻井套管的距离,预警碰撞风险,指导正钻井防碰。综合这些技术措施形成的冀东油田人工岛丛式井钻井防碰技术,在冀东3号人工岛丛式井组进行了应用,降低了钻进中发生井下碰撞的概率,表明该技术是防止正钻井与邻井套管碰撞的有效技术,可为冀东油田人工岛加密钻井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分析防碰技术表层规则和OSF分离系数准则,利用极坐标图优越的直观性和指导性特点强化防碰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现场防碰措施,制定出一套系统化防碰方案,形成了基于槽口优选、钻井顺序优化的防碰设计及措施优化技术,在埕岛西合作区应用效果较好,为解决同类型丛式井组防碰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延安气田井眼相碰现状、形式及原因,提出现场施工中防碰的主要措施,相碰事故判断和征兆以及应急措施。针对延安气田井眼相碰事故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丛式井防碰技术在金县1-1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金县1-1油田油藏呈条带状分布、开发层位相近,断层众多、井眼轨迹受限,滚动开发、靶点调整频繁,槽口众多、隔水管锤入偏斜,浅部地层松软、造斜难度大等定向井作业难题,综合实施槽口优选和钻井顺序优化、防碰设计精细化、井眼轨迹控制、操作规范化等关键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丛式井防碰技术。该技术在金县1-1油田48口丛式井防碰绕障作业中取得了成功应用,并已推广到辽东湾地区丛式井钻完井作业中,有效保证了钻完井作业的顺利进行,对今后海上其他地区丛式井防碰作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井工厂"钻井模式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邻井距离计算方法和Wd W误差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现场对井眼防碰的要求。针对无线随钻测量工具MWD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测量误差源,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源权函数。基于数理统计理论,将每个误差视为独立的误差源,建立了误差分析模型,探讨了轨迹空间位置不确定性协方差矩阵的构建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推导了误差椭球公式。根据长宁区块的实钻数据进行了井眼轨迹防碰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误差分析模型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比较井和参考井的相对位置,更精确地计算邻井的相碰概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页岩气"井工厂"的防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两口井防碰的技术分析,避免相碰事故,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3.
杜84-兴H3001井是为了实现井间加密挖潜剩余油而部署的一口水平井,在钻进过程中采用MWD无线随钻技术进行实时预测、分析及轨道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最终成功绕过4口近距离井,准确钻达目的层,实钻轨迹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地质需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松南地区后五家户构造气藏储层特点和直井钻井经验,首次选择了适合丛式钻井的PKZ-I型屏蔽暂堵式钾聚合物钻井完井液体系。经松南20丛式井组的5口定向井验证,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防塌性、滤失性及携岩能力,有利于保护储层和提高钻速,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丛式井开发效率的提高和高密度井网的防碰在海上油田钻井工程中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文章论述的以光纤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为核心的随钻陀螺测斜系统是油井井身轨迹测量仪器! 其具有不受磁场影响、精度高、耐冲击振动等显著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海上油田丛式井开发效率和井网防碰问题。井下仪器利用惯性传感器感应地球重力和自转的三维分量,利用捷联惯导算法解算出仪器姿态,配合钻井液脉冲发生器,达到实时连续提供井眼工程参数,指导司钻进行轨迹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现有丛式井组套管阴极保护阳极井是裸眼完井,运行一段时间后井壁容易坍塌,导致阳极体及出气管线被埋损坏或阳极本体消耗完后不能直接更换,重建阳极井成本高,给管理和维护造成一定的滞后性,削弱了阴极保护的效果。丛式井组套管阴极保护在线深阳极井,延长了阳极井寿命,在线监测阳极井故障时,可通过排气管和独芯电缆一同将阳极本体拔出,再下放新的阳极本体,达到重复利用阳极地床的目的,节约了重新打井费用,也有利于井场环境保护。在某油田5个丛式井组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长庆油田现有单井计量技术的缺点是测量的参数过少,只能测量油井的液量,而不能测量含水率及气体产量.为解决油井计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丛式井自动选井计量装置.该装置可自动选井,连续在线计量油、气产量及含水率,解决了油田单井多相流自动化计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海上油气田通常以丛式井方式开发,井数多、井口密集、井槽间距小。南海某气田地层压力梯度变化大、台阶多,其井身结构较复杂,表层?660. 4 mm井段进行集中批钻作业时井眼碰撞风险高。文章介绍了南海某气田表层钻井防碰的技术难点,针对性提出表层大尺寸井眼综合防碰技术对策,并深入分析各项技术的关键点。该项技术在南海某气田表层井段作业中得到成功应用,安全高效地化解了防碰压力,可为以后类似的海上丛式井表层钻井防碰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番禺30-1气田丛式井平台已钻井表层井眼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利用空槽口钻调整井时容易在浅层钻进中与邻井相碰的技术难点,研究了防碰绕障技术。在井眼轨道设计过程中,利用Landmark软件进行防碰计算,分析根据电子多点测斜数据绘制的邻井井眼轨迹的误差情况,选择合适的绕障初始点、绕障方位、造斜率和绕障近距离段,利用碰到套管的征兆,修正绘制的邻井井眼轨迹并重新进行防碰扫描,设计新的绕障轨道进行施工。在实钻过程中,使用陀螺测斜仪对井眼轨迹进行监控,减小井眼位置的不确定性,选用1.83°弯螺杆进行陀螺定向钻进,快速脱离邻井,且在钻进中随时监测碰撞邻井套管的征兆和返出物中的水泥含量。A11井在钻进过程中应用了防碰绕障技术,顺利钻至井深541.00 m后,距相邻的A8H井5.50 m,距A5H井3.30 m,且呈逐渐远离趋势,成功解决了浅层钻进中的防碰绕障问题。番禺30-1气田丛式井浅层钻进防碰绕障技术可为其他气田类似高密度丛式井浅层钻进防碰绕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长庆油田目前丛式井发展水平,考虑到当前油田开发投入高、产出低的矛盾,从降低钻井成本入手,对目前的小井眼井、常规井、深井丛式井井口数从施工工艺上进行了优化组合与可行性论证,在经济评价方面,根据不同区块不同的布井口数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陇东区块具体实例进行了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