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露  朱建 《包装世界》2016,(1):50-51
艺术设计专业因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通过举办、参与设计竞赛,以赛促学来锻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综合素质,对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输出人才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际,探讨了设计竞赛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作用及对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晓燕 《湖南包装》2020,(2):137-140
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路径及措施,并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构成"课程为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在线数字教学平台,通过典型的案例融入课堂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在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实现了课堂思政教学改革的最初目标。  相似文献   

3.
艺术设计教育要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的专业教育与行业结合、专业学习与项目实践结合,构建全新的以专业项目为先导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即探讨"工作室"教学为平台,构建以"项目式"教学这种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吴卫  张小华 《包装学报》2011,3(1):89-92
从德国包豪斯开始设计教育到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引进西方设计教育理念,再到199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下出现了“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和“设计艺术学”3种名称文字十分相似的专业和学科同时存在的局面,其实三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实质上是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的关系。了解三者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和学科,也有助于提高学校在招生、教学、实习、科研、就业等设计教育链各项工作上的认识,为做好设计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妤 《包装世界》2011,(4):72-73
随着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起,艺术设计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对《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解决现有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来阐述怎样改革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发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长。  相似文献   

6.
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已然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点,艺术设计专业应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与先进创客教学理念相结合构建出具有艺术专业自身特色的创客教学模式。创客教学可以以更为专业化与开放性的教育理念高度融合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通过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全新的设计来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客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双创时代发展和具有开创精神的设计人才,对新时期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7.
印刷工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印前设计、制版、印刷及印后加工等环节的工艺常识与实践实训,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本文通过平版印刷工艺实践实训教学内容的叙述,探讨和分析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印刷工艺教学的方法、模式及途径,并揭示印刷工艺理论常识和实践经验对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校装潢专业教育的现状,指出装潢艺术设计教学应该面向市场,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走产学结合之路,培养应用性人才。装潢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目前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成人教育的艺术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发扬学生的个性,并将色彩教学与设计专业结合起来,便成教设计专业的常任能够学以致用,为今后的成人艺术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思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徐蕾 《包装世界》2009,(4):60-60,62
创造性、形式美、审美能力,艺术设计中技术、技巧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贯彻始终的目的。本文从基础教学四个课程模块方面阐述了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教学的衔接问题,以期更好地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结合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具体现状,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链接关系以及教学创新模式进行探索,进一步阐述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终目标是使专业基础课程能更好地为专业设计课程服务,更好体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是复杂的、多样化的综合性设计实践,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能在相应职业岗位上从事职业活动的创意设计人才所开设的。目前,一些院校为此实行了校内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但事实上,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大都还是在用虚假化、模拟化的项目来进行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网络征集设计项目"具有周期短、应征流程简单、评审客观公正、不受空间限制等优点,因此,将"网络征集设计项目"引入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非遗湘绣创新研发为切入点,提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新常态,结合现有设计学研究生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构建并完善具有地方特色、适合高校办学实际、反映市场和产业需求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乃至非遗保护与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和关系、如何实现教学与市场的互动、如何构建符合当代要求的课程体系等教育命题的解决,都可以从包豪斯的历史中获得启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能否成就办学特色,是取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设计手段、新的观念和新的媒体设计层出不穷,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新的挑战。艺术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以科学研究为根基,形成设计观念、基本技能与实践活动三个层面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艺术设计师生的科研能力,打造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专业能力养成是艺术设计本科教育阶段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教学目标导向不明确、缺乏基于解决问题的专业设计思维培养、缺乏产业实践经验是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需要从本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重构课程模块。本文通过对低年级段和高年级段教学导向的梳理,分析了基于能力养成的专业课程模块的建立所涉及到的几方面内容,能为适应时代要求的艺术设计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劲歌 《上海包装》2023,(5):208-210
基于对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与流程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与改进设计等方面的相应改革措施;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广告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价值,以及多样化的数字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对改革实践的教学方法、改革后教学效果对比分析、问题解决方法、改革实践体会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广告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高职艺术学校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就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教育模式来看,仍旧存在较多的不足,部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理论的培养,忽略了实际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导致毕业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本文结合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含义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校自2007年起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招生以来,至今已经快3个年头。回顾近3年来的实践教学,澳洲职业教育TAFE的艺术设计教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面对中澳合作教育的开展,如何整合我们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架构具有国际先进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教学改革课题。  相似文献   

19.
龙庆华 《包装世界》2011,(6):66-67,74
多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重视艺术表现而轻视专业实践技能"的现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如何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要求,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探索的问题。文章从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入手,提出了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姜龙 《包装世界》2011,(5):62-63
通过对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设计竞赛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设计竞赛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