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压钻井线性节流阀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节流阀难以满足实时精细调控的难题,设计出了在25%~85%的开度范围内压降随开度线性变化的节流阀,进行了整体结构设计,并通过性能试验验证了设计理论。针对井口回压控制不够精确、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口回压三层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底层开度曲线直接控制,中间层压力快速粗调,外层压力精细调节。开发了井口回压控制模块,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响应时间和精度,井口回压控制精度达到±0.1 MPa,最大响应时间为28s。  相似文献   

2.
王果 《石油钻采工艺》2021,43(2):197-202
针对MPD钻井影响压力调控精度的关键问题,从底层调控硬件到顶层测算模型及调控方法等进行了原创性研究.首先针对现有节流阀难以满足回压精细控制的难题,提出了过流面积轴向动态优化的压降线性调控新理念,并设计出在25%~85%的开度范围内压降随开度线性变化的节流阀;然后针对井筒压力难以准确测算、控制模型复杂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实...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南海某油田工况,依托1 500 m水下智能井口和采油树项目,开发一种液压驱动可调节式节流阀。对该水下节流阀阀芯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着重介绍。针对现有的一般阀芯结构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考虑不同过流孔孔径、过流孔轴向排布、过流总面积等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分析不同情况下节流阀阀芯的流动特性,保证节流阀的可调节性,延长阀芯防冲蚀寿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讲述调节阀的流量特性,阀尺寸计算公式和校验、安装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谈了作者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线性α-烯烃钻井液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线性α—烯烃钻井液属第二代合成基钻井液。提出了一种由石化公司裂解车间提供的重目的烯烃精制线性α—烯烃的工艺,制得的线性α—烯烃的理化性能与国外产品基本一致。对线性α—烯烃油包水钻井液配方进行了优选:油水比为80:20;乳化剂由主乳化剂CABS和辅乳化剂CABM复配组成;增粘剂为有机土;另外优选出了一种降滤失剂,其合适加量为3.0%-4.0%。优选出的线性α—烯烃钻井液电稳定性好,低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抗温达215℃,最高密度为2.1g/cm^3,最低密度为0.86g/cm^3。抗污染试验结果表明:混入一定量原油对低密度线性α—烯烃钻井液的稳定有益而无害,对高密度体系,当混入的油量大时则需补加乳化剂和氮化钙盐水;抗水污染能力强,经5%-20%水污染后性能无很大交化;钻屑对低密度钻井液的密度和高密度钻井液的滤失量影响较大,在钻井施工中要使用好固控设备,及时清除钻屑。该钻井液的油层保护效果好,切除0.50—1.15cm损害段后,岩心渗透率恢复信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7.
在油田注水作业中,注水井地面注水量的调节阀门,多采用闸阀或针型阀,这两种阀门调节性能差,耐腐蚀性能差,不能满足现场要求,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水流量调节阀,它采用复合小孔的结构,解决了阀门的线性调节问题,核心部件采用工业陶瓷,解决了密封与阀门操作力矩的矛盾,耐锈蚀,密封可靠。  相似文献   

8.
固定节流阀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体积法,借助FLUENT分析了突然收缩和突然扩张型固定节流阀在节流孔孔径为14mm时的流场特性,揭示了流线、速度、压力分布,讨论了节流孔长度、孔径对压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节流阀结构,可有效增大压降,为固定节流阀结构优化及性能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 概述注汽锅炉是稠油注蒸汽开采的主要设备。目前各油田运行的注汽锅炉 ,有国产的和从美国、日本引进的 ,额定出力 7~ 2 3t/h,设计热效率≥ 85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热效率仅在 80 %左右。运行热效率达不到设计值 ,原因之一就是空气系数超标(烟气中氧气含量过大 )。辽河油田运行的注汽锅炉 ,有 80 %的烟气中氧含量超过 6% ,即空气系数在 1 3 5以上 ,设计值空气系数小于 1 2。经测算 ,空气系数每增加 1 0 % ,注汽锅炉热效率降低 1 %。对 2 3t/h注汽锅炉而言 ,热效率每降低 1 % ,每小时要多耗燃料油 1 5kg,一年按运行 60 0 0h计 ,…  相似文献   

10.
控压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解决复杂钻井问题的重要技术,节流管汇中节流阀是控制井口回压关键部件,传统研究节流阀压降特性线性关系方法是通过改进节流阀阀芯结构.文章利用现有节流管汇,采用并联节流阀新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并联节流阀压降特性线性关系,得出并联管汇节流线性度均比单节流阀节流的线性度高,并联节流管汇中副节流阀开度调至15%时,整体线性度比单个节流阀提高了23.1%.  相似文献   

11.
以连续性方程、三维雷诺平均N S方程和基于各向同性涡黏性理论的kε方程组成多级套筒调节阀内部流动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组,依据数值计算要求,设定适当的边界条件,采用结构与非结构网格相结合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应用CFD软件对多级套筒调节阀内部流场进行内三维湍流流动数值模拟,分别对其压力场、速度场和迹线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套筒结构的设计能较好地改进阀内流动状况,实现压力的渐变,有效地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CFD仿真实验,研究了多级套筒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提高了样机试制的成功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从而为多级套筒调节阀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某石化公司在气相聚乙烯装置开发了注塑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EGM-38。文中选取EGM-38和3种国产注塑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表征手段进行研究。测试结果及客户应用表明,EGM-38呈现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具有较高的结晶峰温度,拉伸屈服应力达9 MPa,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达55 kJ/m2,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分析了新型比例调节气动阀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对该阀进行了静力分析,通过给定的参数,计算并绘制出了该阀的调节特性曲线,指出了该阀的应用场合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永杰  陈君 《炼油与化工》2013,24(2):40-42,63
分析了离心泵流量2种调节方式的功耗情况,调速控制进行流量调节优于阀门控制。并阐述了应用变频调节技术可以实现对离心泵的速度调节,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变频调节技术的节能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细分注水管柱井数及层段数的逐年增多,测试工作量增加与测试能力较低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测调联动分层配水技术的成功研制,与原测试技术相比,测试能力提高近一倍,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随着该技术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井下综合测调仪不能实现双向调节的问题较为突出.就井下综合测调仪从单项调节改进为双向调节,堵塞器可调水嘴从双孔道可调改进为单孔道双向可调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对改进后应用的效果进行测试证明,井下综合测调仪具备双向调节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测调效率,缩短测试时间,减轻作业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稠油井注汽热采过程中 ,一台锅炉同时注多口井时进入每口井的蒸汽流量和蒸汽干度不均的问题 ,设计了稠油热采注汽分配、计量、调节一体化装置。这种装置的分配器突破了传统的分支管的阻力平衡和空间的几何对称性结构 ,采用“分流分相式两相流体流量计”中的分流原理 ,对传流结构进行了改进 ;与之配套的新型两相流量计采用脉动噪音测量法 ,其测量元件仅为一块锐缘孔板 ;调节阀的阀心采用螺旋线型节流孔 ,具有易调节和调节稳定的特点 ;采用活动式橇装结构 ,安装和操作方便。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吸汽困难井生产周期短产量低 ,吸汽好的井因吸汽量太多而损失热量的问题 ,节约了作业费用 ,提高了注汽井的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旁路调节是往复式压缩机常用的排气量调节方式,但调节过程中往复式压缩机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在低流量条件下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顶开气阀回流省工机理的气量无级调节技术,以及采用该技术的气量无级调节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AMSim系统仿真和试验深入研究了该技术,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节能效果显著,能够保证装置安全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1999~2000年采暖期期间,大庆乘风庄集中供热年耗热257万GJ(以34.42元/GJ计),折合资金为8845.94万元,而供暖收费为9960万元(面积为240万m^2,集中供热收费为41.5元m^2)。年耗热费用占供暖收益的89%。为了实现集中供热节热降耗的目标,必须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科学的运行调节。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智能调节针阀设备特点,结合致密气井的生产规律,将智能调节针阀应用到致密气井场上,开展远程开关井、控流量生产、间歇生产等多种调节方式的研究,实现气井全寿命周期的自动调节,降低现场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生产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调节阀黏滞特性是导致工业过程中控制回路振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调节阀黏滞特性检测方法大多都以特定假设为前提,只适用于特定的范围。针对面积峰值法仅适用于自衡对象的限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形状分析法,基于自衡对象和积分对象回路输出形状的差异,对振荡回路偏差信号的二阶导数信号与原信号的较大差异性进行区分,从而进行黏滞特性检测。该方法克服了面积峰值法只适用于特定范围的局限性,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