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物联网和智能家居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技术构架和特征,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总体设计,其中家庭子网内部设备之间是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的,外部网络则是通过Internet进行通信。该系统实现了人到物和物到物的通信连接,从而能够实时、有效地控制家居设备。  相似文献   

2.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智能家居环境的特点,对几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作了分析比较。重点阐述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架构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后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电力信息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对节能降耗的需求,使家庭能源监控管理越来越凸显重要性。以能耗量化和管理为主线,通过应用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扩展了安防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家电控制系统等,使整个智能家居系统能满足用户的多种应用需求。系统以节能、安全、方便和智能为特点,在提高电力公司和家庭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性及物联网推广应用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Internet的智能家居网关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讨论了智能家居网关接入Internet的2种方式,即直接连接模式和代理服务器模式.在对2种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利用代理服务器是实现智能家居系统接入Internet的一种有效方式.最后给出基于Internet的智能家居网关设计方案,并介绍了方案实现中需要用到的ZigBee和SIP...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和便利,但系统容易遭受攻击,有较多的隐私数据需要保护。针对无线通信中数据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安全通信方法,即设计了系统的组网结构,规划了外网和内网。内网的家居设备节点采集信息并采用ZigBee通信方式,其它设备采用WiFi通信方式。路由器部署为MQTT服务器,手机等控制设备为MQTT客户端,并在服务器上进行SSL通信相关的配置、设计客户端程序。每次外部网络的MQTT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时,先采用安全的内网穿透方案ZeroTier连接到内部网络,再通过SSL协议产生公钥和证书,进行安全通信。提出基于L-P混沌系统交叉扩散方法产生AES初始轮密钥,并用于ZigBee安全通信。实验结果为外网MQTT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连接到一个ZeroTier网络,并通过SSL协议安全通信;ZigBee通信方式达到了加密效果,相对标准AES算法,加密时间短、平均端到端通信延迟小,分别降低了3.77%和28.5%,且能量消耗少,节点平均剩余能量提高了30.22%。因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通信方法安全,且具有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王勇 《电器评介》2014,(12):1-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智能家居系统应运而生。传统的智能家居控制网络多采用嵌入式的家庭网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出一些缺陷,无法满足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本文将对物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家居系统进行简要分析,对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峻臣  李磊 《电工技术》2019,(24):10-11
文章介绍了STM32单片机与ZigBee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对家庭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王臻  成瀚  桂林 《日用电器》2023,(2):69-73
智能家居产品的开发中不可避免的会考虑设备网络的接入。接入的方式有很多,然而物联网由于其通信安全、协议规范、内容可读性高,以及平台推广效果好的特点,成为主流的开发方式。又由于物联网产品具有互联互通的特性,使统一调度成为可能,因此智能家居产品可以主动地贴近用户的生活习惯,提升舒适感受。本文从物联网产品的开发入手,讲解了MQTT协议中产品的接入、消息的订阅和发布,以及JSON内容的交互方式,并对属性、事件、服务的功能差异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它们如何做好物联网产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郑乐江  党三磊  赵山 《广西电力》2012,(2):17-19,50
智能家居组网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在研究各种智能家居组网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组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家居局域网组成、通信协议以及节点模块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具备低组网成本、低功耗、覆盖范围大、组网方便可靠的特点,同时具备同符合标准的产品互联互通的优势,在智能家居本地组网技术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一般的消费者用不起,不利于智能家居在国内很好的发展。于是提出一个小区共用一个家庭网关的思想,研究利用ZigBee短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系统的家居内自组织网络和远程接入,设计一种集ZigBee、GPRS和有线电话网络三种通信方式于一体的复合型网关,用于收发及处理家居内部信号,并与安全监控中心PC和用户手机进行通信,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智能家居的安全性、人性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提出基于 Android的智能家居无线监控系统。系统以ARM Cortex‐A8内核处理器作为硬件平台,采用Android4.0.3操作系统、SQLite数据库和Socket作为软件平台,利用ZigBee技术组建智能家居无线监控系统。其中,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家庭环境参数,服务器可以实时存储家庭环境参数,Android客户端可以无线访问服务器数据和控制家电。实验表明,服务器能够快速稳定地存储数据,本地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都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监控,客户端的功能丰富,操作便捷友好,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WiFi、BasicRF和红外线通信的多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TI公司生产的CC2530F256为主控芯片,通过对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读取转换和修正,然后通过WiFi芯片传给手机端,通过手机端的用户界面进行显示.并通过采用压缩算法实现对家电遥控器的红外学习,把学习到的红外编码传到手机端进行存储.系统通过子节点单元对红外信号进行接力传送来克服墙壁对红外信号的阻隔.该智能家居产品已经在网上销售,经过测试和用户反馈,性能良好,稳定可靠,光照度和温湿度的显示很精确,红外学习效果很好,可以满足家庭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宣航 《电源技术》2015,(4):836-837
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智能家居系统的实现具有了更成熟的技术支撑。在充分研究智能家居各项技术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系统以TOP6410开发板为核心,以OFDM调制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智能家居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平台。结果证明该智能家居系统不仅功能完善,而且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信息平台是实现对智能电网精密化调控的重要基础,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从分析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出发,以物联网的感知层、通信层、应用层为主体结构,构建了以智能体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有效地实现了智能电网运行数据采集、实时处理负荷数据,并通过数据中的规律对智能电网运行状况进行预测分析的功能,对实现电网动态规划和智能调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WiFi及时实现的家电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普通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无线通信,再通过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构成一个完整的家电智能控制系统,以实现智能家居和智能电网下的智能用电展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小区的实际现状,为了对传统小区智能管理进行改进,在客户端将指令经互联网发送到ZigBee网络,并通过ZigBee网络实现小区环境的检测和监控,设计了远程智能小区系统.首先,根据对小区环境检测和控制的特点,当系统布置后,很少会增加新的节点,采用ZigBee树路由算法,可以消除路由表,挂载多个子节点;其次,利用任务轮询机制和基于前缀码的可变长度的寻址方式,能完成多任务事件的处理和节点间的通信;最后,通过远程服务器技术和Java Web技术,实现了对环境和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实验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对环境的检测和设备的控制更方便,实时的远程控制有助于减小能量浪费.  相似文献   

18.
周蕾 《电源技术》2016,(6):1304-1306
智能家电已成为家庭信息化的一种潮流。智能家电系统性能的好坏对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物联网的技术观点,利用以红外线遥控为主、其他低功耗射频技术为辅的组网方式,构建了基于智能家电的无线传感网,形成了以80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功耗低、电磁辐射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对电源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提高电源系统寿命。针对传统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能差以及控制性能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源监控系统。利用无线传感网ZigBee协议进行现场设备之间的组网以及信息的传输,提高采集信息的精度与时效性。同时优化了上位机控制流程,提升了监测系统的远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